大唐:李二拿公主抵账,我乐疯了
繁体版

第035章 吐蕃来人,求娶公主

    看着手中的账单,李二还在感慨自己欠账金额如此之高的同时,一名侍卫快步走了进来。

    与门口的公公交谈了几句,公公的面色也变得古怪,璇玑转身进入大殿,跪在地上汇报道:“皇上,那吐蕃的松赞干布,又来了,如今就在皇宫门外等候!”

    本就因为欠款感到脑壳发痛的李二,听到松赞干布这个名字,更加无语了。

    就在一个月前,松赞干布早已来过一次,为的就是代表吐蕃和大唐交好,那时考虑到大唐,还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

    就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松赞干布。

    结果那小子,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过了十天左右,又再次派人前往皇宫,向李世民请求赐婚,结果被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哪怕无比的虚弱,他也没怕过吐蕃。

    更不可能把自己疼爱的公主,嫁到吐蕃去,更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跑到那种穷乡僻壤去受苦。

    不过既然是松赞干布,加上对方又是来交好的,他也不好,拒绝得太过果断。

    李二摆了摆手,对太监道:“你先下去,告诉松赞干布,此事还需明天早朝,与众大臣商议过后,再做打算。”

    “记住了,语气好一点,虽然现在我们不怕吐蕃,可总得留些时间让大唐喘过气来。”

    说完李世民又看向了账单,一看账单上的数额,又想起松赞干布的事情,李世民把账单往旁边一丢。

    只感觉后牙槽一阵阵的抽痛……

    长孙皇后在旁边噗嗤一笑,把那张算好的账单,小心翼翼的叠了起来,在一旁劝解道:“皇上,现在儿女们也大了,总有谈婚论嫁的一天,你真的没有想过,把明达,嫁给小先生吗?”

    “若是有了这重身份,我不信小先生,还有脸问你这个岳父给钱,在者说了,要不是因为小先生,晋阳那丫头早就先天夭折了,您哪里还能见得到她?”

    长孙皇后说的确实是不争的事实,那个时候,若不是因为小先生曾多次提起过晋阳……

    恐怕人早就不在了。

    所以说到底,先生不但对他们有恩,散尽家财,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同样还是李明达那丫头的救命恩人,只是在李世民的心中,总有着一些做父亲的奇怪想法。

    若是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李明达,嫁给了小先生,莫名有一种被猪拱了的感觉。

    “算了算了,一说起这个,我就感到头痛,明天还要早朝,让人都退下,该休息了。”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却也没有继续说李二不想听的话,而是让人整理好了大殿。

    自顾自的和李世民,返回了寝宫。

    ……

    隔天一早。

    大殿上,文武百官齐聚。

    李世民也在数次高呼万岁之下,走到了龙椅面前,用手撑着左脸,情绪似乎并不是很高。

    接下来,众人又汇报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又因为安北都护府的事情吵了起来。

    眼看一众大臣吵得不可开交,就要撩起袖子,打起来了。

    李二面色一肃,呵斥道:“够了!朕让你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可每日早朝,你们除了吵,就是吵,连一个方案都拿不出来。”

    “安北都护府,水灾,发生了差不多半个月,该给的赈灾粮食,该铲除的奸商,该惩治的贪官,都已经惩治了。”

    “按理来说,灾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可为何还有如此之多的灾民?”

    李二目光冷淡,扫过一众大臣,众人鸦雀无声,眼见皇上发怒,都变成了鸵鸟,恨不得把头埋起来。

    看到眼前的一群废物,李世民心中恨得咬牙切齿,更加迫切的想要一个人,能在朝堂中出谋划策,为他排忧解难。

    最终还是长孙无忌,上前一步:“皇上,安北都护府灾民之所以会多,主要还是因为水患,把大部分的房屋都冲垮了。”

    “灾民无处可去,且无家可归,便开始四处逃难。”

    “一时之间,我们也没法把灾民召回,才造成了安北都护府周边地区,灾民层出不穷的结果。”

    “若想解决灾民的问题,还需皇上下一道圣旨,让魏征,暂管安北都护府周边所有地区。”

    “如此,有魏征的铁血手段,那些贪官污吏,奸诈的粮商,才不敢轻举妄动。”

    事到如今,也只有长孙无忌说出来的,是比较符合李世民想法的提议。

    其他人更是纷纷上书附和,同意长孙无忌的想法。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李世民终是下达了一道圣旨,把此事全都一股脑的丢给了魏征。

    等到安北都护府灾民的事情有了处置,李世民又提起了,昨天晚上,松赞干布来求亲的事情。

    开始还好。

    一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主张把公主嫁过去,现在大唐急需休养生息,为了周边稳定,牺牲一个小小的公主,那是常见的事情。

    长孙无忌却不太同意,毕竟和亲的事情,关系重大。

    若是对方一提,他们就把公主嫁过去了,岂不是显得大唐太过软弱?

    再者说了,这次是吐蕃过来交好,并非大唐主动提出。

    结果人家三言两语,就把公主给人家接回去,且不说别人会不会看轻这位公主,若真是如此,嫁过去的公主在吐蕃会受多少的苦?

    恐怕日后,尝到了甜头,吐蕃会愈发的贪得无厌。

    “皇上,万万不可!将公主嫁过去,有损大唐威严。”

    “胡说八道!臣认为把公主嫁过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大唐如今千疮百孔,能够稳住吐蕃,岂不好事一件?”

    “好事一件?如今吐蕃敢求娶公主,明日他就敢提出更过分的要求,而且……你敢保证今日把公主嫁给了吐蕃,明天其他的小国,就不会过来求取其他的公主吗?”

    “若是事事都依着他们,我大唐境内哪来那么多公主?”

    说话的大臣义正言辞,根本不给其他人反驳的机会。

    坚决不同意,让公主嫁到吐蕃,一时之间,大殿内的官员又变得面红耳赤,争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