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拿公主抵账,我乐疯了
繁体版

第008章 顶撞,李治胆子好肥

    二皇子李宽,看着双目圆瞪,一副豁出去的模样的李治,就冷汗直流。

    自己这个九弟,还真是愣头青。

    没看父皇气头上么?

    你还揪着倭寇的事情不放?

    就算你想说,也得找个父皇心情好的时候啊。

    你这不是……

    往刀口上撞么?

    果不其然,李治的话,让龙椅上的李世民,勃然大怒:“好你个李治,我看你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今日,你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你是我儿子,也得脱层皮!”

    反倒是李治,听到李二的语气,刚才脑子一热的那股冲劲,瞬间消失了。

    支支吾吾的,有些不敢开口。

    “说啊?刚才你不是很能么?”

    “我,我……”

    李治一咬牙,横竖都要挨打,说就说。

    他一挺胸,左右走了几步。

    开口道:“父皇!倭寇之乱,不可不管,也不能全管!”

    李二一听,心中冷笑,不可不管,还不能全管?什么话都让你说了,还头头是道,现在都会打官腔了?

    “怎么个不可全管,又不能全管法?”

    百官也是茫然的看着李治,感觉这开口的语调,也不像是以前的九皇子啊。

    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这种话,也就官场老油条,经常拿来敷衍上面的人。

    他们经常碰到,习以为常……

    可这话,从九皇子口中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眼看父皇脸色好转不少,李治信心大涨,学着小先生的语气,负手而立,振振有词的道:“儿臣自然知道,现在大唐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讨伐倭寇,派兵出征,不可儿戏……”

    “所以儿臣在家中,苦思冥想,终于有了破敌之策!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屈人之兵!”

    “哦?”李二来了兴致,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决倭寇犯境的事情?

    虽然心里面并不抱什么希望,但好在这个儿子,没有再提出兵的事情,也就趋于平缓:“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屈人之兵法?”

    李治清了清嗓子,下意识想要甩开折扇,可在朝堂当中,他哪敢带折扇入场?只能欣欣然的收手,继续道。

    “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民生困苦,千穿百孔,要打……也是强盛了,再打!”

    “可沿海百姓等不到那个时候,父皇是没去过,不知道那边的惨状,儿臣去了一次,夜不能寐,脑子里全是哭喊的百姓。”

    “加上我大唐船只建造耗费巨大,造成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劳民伤财,所以……”

    “所以怎么样?”李世民眯着眼。

    “所以就要开海运,连通各国,让商贾们,看到海运带来的利益,好处……”

    “那个时候,尝到了甜头,就算我们大唐没钱,那些‘商贾’,也会想尽办法,给咱们提供银两,粮草,操练海军,为他们保驾护航!”

    李治说完,不无得意!

    周围的人,却早已目瞪口呆。

    心中也在思索着此事的可行性,想想往昔,大家都在中原之地,打的你死我活,说实话,水军极少操练。

    才会造成倭寇屡屡犯境,却无可奈何的情况。

    若真如九皇子所说,海运一旦发展起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会让天下商贾,趋之若鹜……

    商贾的背后,是什么?

    是士族,是世家,是上面各大官员!

    在庞大的利益带动下,就算没钱,恐怕都会有人,拿大把的钱出来,筹建海军。

    就算他们大唐不打,也有大把的人,会想尽办法,灭了倭寇……

    如此阳谋,是九皇子能想出来的?

    李二更是嘴巴良久合不拢。

    内心惊涛骇浪。

    本以为,这个逆子,说不出什么好话来。

    可仔细想想,此事并非不可行。

    沿海一直没人管,是为什么?

    没有利益冲突!

    没人管,也不想管。

    可海外缺什么?

    铁器,瓷器,茶叶,丝绸……

    这可都是那些海外诸国紧缺,又热销的东西。

    往日,不知道多少海外商贾,前往大唐。

    为什么?

    就是有些东西,只有大唐有,不但精美,还是达官显贵,才能用得起的物品。

    到时候,为了保护这条航道,甚至无须大唐出手。

    周边小国,恐怕都会针对倭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道理还不够浅显么?

    可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至今没人看得通透。

    反倒是这个第九子……

    李二咽了咽口水,掩饰不住脸上的惊撼。

    可很快,他又感觉……

    刚才李治的举止,语气,怎么这么像一个人?

    他的记忆,再次被拉回了那个秋天。

    少年郎坐在枫树下,周围红叶飘落,他侃侃而谈。

    天下大势,个人成败。

    甚至连当时各大势力的形势规则,他都摸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李二还问他,李世民怎么样?说他们有意投靠。

    小先生先是沉吟,片刻后,说此人有帝王气魄,可惜,太过优柔寡断,不过现实会告诉李世民,若不心狠手辣,只会殃及自身。

    当时李二听了,异常愤怒,据理力争。

    小先生却淡淡一笑,跟他打了个赌。

    “若是日后,李世民变了,杀兄弑父,还请将军将利息提上一厘。”

    李二当然是毫不犹豫答应了,甚至把女儿婚事都压了上去。

    心说自己怎么可能杀兄弑父?

    可时过境迁,当他被逼上绝路,站在玄武门前。

    他却发现,小先生竟然看得如此通透……

    也被小先生的经天纬地之鬼才,给吓到了。

    恍惚间,他仿佛,在李治的身上,看到了小先生的影子。

    但李二很快甩了甩头,苦笑道:“他怎么可能是小先生?错觉吧?不过这逆子,今日倒是给我出了一个好点子。”

    “若是真能实现,不但沿海富足,给大唐增添几分色彩,还能解决倭寇之乱。”

    想到这,李二敲了敲龙椅的扶手,指着李治说道:“海运之事,既然是你提出来的,就交给你办了。”

    “若是办不成,自己去领罚。”

    “啊?”李治懵了。

    给他办?

    带兵剿灭倭寇,他或许有兴趣。

    这海运和商贾沾边,他自是看不起商贾,有些不情愿,但父皇都说了,他能怎么办?

    只得苦涩的问道:“那,那父皇打算给多少银,银粮?”

    “给你?呵呵……”

    李二戏虐的道:“沿海周围的乡镇,郡府,往后就让你来收,能收多少,你就用多少!”

    “噗~”

    李治差点没喷血。

    谁都知道,因为倭寇的原因,沿海根本没多少国税可收,靠着沿海的那些乡镇,郡府,要等到猴年马月?

    正想开口辩驳。

    李二却一挥手:“朕乏了,退朝!”

    “恭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