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传
繁体版

第38章 单位

    从沪市回来后,许小凡回到学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带了七万块钱去沪城,回来存折上多出来了三十万元,本来要再等几天价格会更高,但许小凡本着小心谨慎态度,没敢按记忆中的价格来,觉得差不多就出手了。

    还有一点是,银行是按人头出售的,他一个人买不了多少,最后还是在银行门口收了不少才赚这么多的!

    许明有见儿子出去半个月存折就多了三十万,惊讶的浑身哆嗦。担心了两天,去银行把钱分成三个存折才稍微安心点。

    即将毕业,同学们都为能分配到好单位而努力。当然也有不少有门路同学打算出国留学。

    许小凡不打算出国,对分配单位也没有什么期待,所以他是心态最好的一个。

    最终结果出来后,他对着分配的单位懵逼了半天!

    “文学研究所?这……我是……经济系毕业的啊!”他嘀咕道。

    大形势下个人服从国家安排,很多人分配的单位和所学专业毫无关系,比如班长缪珍就分配到了石油化工研究院,这上哪儿说理去!

    文学研究所,成立于刚刚解放之时,初定名“国立文学研究院”,后经文化部批复确定成立,更名为“中央文学研究所”。

    受不可抗力影响,文学研究所曾经停办。1980年恢复建制。按照时间线推进,今年文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文学院,并且一直沿用至后世。

    拿着学校给的分配文件袋,许小凡骑车来的位于东直门外的文学院所在地。

    这是一处临街两进四合院,广亮大门口挂着块牌匾,写的是:中央文学研究所。门卫大爷登记完后让他去后院找所长报道。

    所长张秀夫年纪六十多岁,中等身材,微胖,半秃顶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面相温和亲切。青年时期热血沸腾,写过不少歌颂文章,深得某大佬欢心,逐提拔为心腹秘书,后在动荡时期被下放干校劳动,随着局势平稳被大佬召回,安排到文学所当所长。

    文学所主要职责:从事诗词、楹联、散文、随笔、杂文、小说、剧本等研究和创作的学术机构。整个研究所共有十几个人,和文学搭边的一半都没有。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算是事业编制。

    今年所里筹备发行文学刊物,刊号许可已经批准,苦于人员紧张,就准备从应届毕业生选一些出类拔萃的。

    没成想毕业生还没来,各种关系户倒是塞进来不少,真正能干活的没一个。不是某大佬子女就是老朋友子弟。

    眼看名额快要被占完了,张秀夫赶紧托关系打听京大这届毕业生可有文学造诣高的。好歹得找个能应付差事的啊!

    京大这边送了一些学校各类文学社成员文章,让他自己看。

    这时期文学多是些慷慨激昂口号作品,也有少部分后来称之为:伤痕文学的作品,要不就是朦胧诗之类的。

    张秀夫看了无感居多,当看到许小凡写的那几篇红楼梦论文,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当下国情,文学届青黄不接,处于荒漠迷城阶段。像张秀夫这类文人看的都是古典名著或者老大哥作品。平时探讨的也是古典作品居多。

    红楼梦他当然熟悉,也相当喜欢。至于红会那些期刊他案头也有不少,但许小凡这几篇文章写的可是相当大胆,和期刊上写的内容明显对立。

    看完后掩卷深思,觉得这个学生见解独特,眼光犀利,是个人才。

    又一打听许小凡是京大经济系学生,和文学不搭边,但本人却是京大红会会长。

    经过几天考虑,张秀夫还是定下许小凡来文学所的决定。他平时和老领导走动较多,知道以后形势发展经济是主旋律,这个许小凡不光文章写的好,关键还是经济系毕业生,人才难得啊!

    许小凡看着眼前这个冲自己微笑的老人,心里惊异不定。“什么情况?老人家……我不认识您呀!为何对我这么慈祥?”他心里腹诽道。刚刚进屋报上名字,张秀夫就这幅模样微笑看着他。

    “有点意外吧!坐……坐下说”。张秀夫指指椅子对许小凡说道。

    看许小凡坐下,张秀夫暗暗点头,心道:“不卑不亢,神态自若,无有书呆子气,穿着打扮倒有青年人该有的朝气蓬勃样子”。

    沉思一番,张秀夫道“是这样,所里计划开办一份期刊文学杂志,刊号已经获批,下一步就是筹备发行,本来……要招收……六个人……但现今只有你和陆雅静两个人,我担任总编辑,陆雅静是责任编辑,你……就担任编辑吧。”

    “人手……暂时就咱三个,先忙起来,看情况再说人员问题,发刊词我写好了,诗歌,杂文,散文有雅静负责编辑,你负责……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另外,央视正筹备拍摄红楼梦电视剧,当下这是个热点,我看你对红楼梦有相当见解,就写一篇红楼探匿文章,作为……第一期散文发表吧!”

    许小凡急忙道“所长……我初来乍到,恐怕……写不好,还是……向红学会约稿吧!”

    张秀夫拿起桌子上一摞稿纸道“不要客气,你写的这些可比红会那帮人有想法多了,如果向他们约稿,那我就不招你来了,放心大胆写,只要写的好我就支持你发表”。

    许小凡惊讶道“原来……原来是所长……要的我啊!”

    张秀夫笑道“不错,正是看了你的文章,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才,我才要的你,你可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吆。”

    许小凡正色道“所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走吧,领你去东厢房办公室,和陆雅静见见面,把工作安排一下”张秀夫起身说道。

    许小凡躬身等张秀夫出门,才跟着往厢房走去。看来这工作单位真是缺人,要不堂堂大所长不会亲自安排这等琐碎事情。

    进得东厢房里,入眼见一身材窈窕女士,穿着绿色碎花连衣裙,正站立在文件柜前忙碌。

    听得有人进来,扭头看是所长,忙放下手中文件道“所长,可是新人来了,再不来我可坚持不了了,这么大事没有可着我一个人折腾的。”

    张秀夫说道“来了,来了,就是这个小伙子,叫许小凡,京大毕业生,以后就是你两个搭班子了”。

    张秀夫回头说道“小凡,这是陆雅静,大前年京大毕业的,早你几年,算是你学姐,以后一起工作要相互尊重”。

    许小凡微微躬身道“学姐好”

    陆雅静看许小凡长的一表人才,心里顿时舒服起来,不错:小伙长的不赖,就是不知道能力如何,起码一起工作看着赏心。

    张秀夫拿着陆雅静给的诗歌,散文稿子走了,许小凡问陆雅静有什么要帮忙的?

    陆雅静笑着说“暂时没有,不过要不了多久约的那些稿件就会陆续过来,到时候就有的忙了”。

    东厢房两间,大约十五六个平方,外间一排文件柜,里间两张办公桌,陆雅静指着一张桌子说“那张办公桌是给你准备的,喝水自带水杯,中午吃食堂,有什么需要去后勤处要”。

    许小凡来到桌子旁边坐下,看桌子上有一摞稿纸和一只圆珠笔,其他的啥也没有,就坐下来冲对面陆雅静说道“学姐:咱们办的杂志是个什么样的章程,您给我说说呗!”

    “嗨,和文学出版社办的《当代》差不多,这两年文学刊物反响不错,所长就想也办一个”。陆雅静边擦桌子边随口说道。

    许小凡:“那咱所以前办有什么刊物吗?”

    陆雅静:“诗刊啊,这是所里唯一一本刊物,去年开办的,这几年诗歌热,咱们刊物反响还行,”

    许小凡:“听所长说人手紧张,诗刊那边几个人?”。

    陆雅静抬头看看他,笑着说:“诗刊就所长和我俩人负责,这次诗刊和杂志合并,人员加了一个你,就咱三个”。

    许小凡:“啊!就……就咱三个?”

    陆雅静点点头说道“双月刊,只要约好稿件,编辑好了送印刷厂印刷就行,发行又不用咱们管,人多了也用不上”。

    这时代就是这样,说是发行刊物,其实只要编辑好稿件,就差不多了,其余的自有别的单位处理。许小凡两世为人也不清楚这里头门道。

    晚上下班后,许明有来问他上班感受。许小凡喏喏半天也说不清楚是何感受,只是说第一天去,还没摸清楚。

    吃过晚饭许明有回去了,许小凡躺在床上想着张秀夫让他写红楼文章的事情。

    从张秀夫和陆雅静嘴里,许小凡大概知道这刊物是怎样的。但……现今市面上同类刊物大同小异,人家办的早,有固定读者群体,要是和人家办的一样?

    大画家吴昌硕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这也是:像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出处。

    “要不要和所长探讨一下刊物内容呢?要和那些早办几年的刊物相似?估计刊物处境……会很艰难”许小凡暗自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