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北望
繁体版

七十九、拉锯

    就在南阳派出了以赵锋黄帅为首的别动队前往燕国的同时,北狄军再次向燕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首先是在临州被夏侯礼挡住的北狄阿罕部回撤到了象州北部的重镇大兴城,从而护住了阿马德王主力的回撤路线;接着北狄又有五万援军从边境进入了象州,其中三万人马替换掉了阿罕的两万铁骑。这样一来象州的北狄军人数一下子超过了十万人,这十万人对燕国骠骑将军李浑镇守的古亭镇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猛攻,导致这座著名的要塞在坚守了五天后无奈陷落,李浑在城破时悲愤自杀;最后燕国天德帝不得不调动了一直在上都城镇守的御林军,同时让征东将军曹诚统领三万援军赶往象州南部的齐州防卫,现在整个燕国北部已经是烽烟一片,形势岌岌可危。

    南阳这边收到军报之后,在镇军将军朱明的主持下也立即开始了军议。考虑到己方已经派出了以李毅为首的运粮队和以赵锋为首的别动队,朱明认为可以下令让镇东将军梅立对边境东三镇的人马进行整训,必要时可以随时出击。此次北狄的攻势极猛,而且一改以往单单只为抢夺的作战目的,可谓所图甚大。这些年燕国一直在和南阳作战,对北狄军的打法有些不适应也很正常。随着周凡、李浑两员大将的身亡以及十数万将士的折损,现在的燕国应该在交战中更加注重防御了。毕竟临州的夏侯礼就成功的挡住了北狄军。现今这十余万人的兵锋直指燕国腹地,所以下一仗极为关键。打赢了,北狄军的攻势则不能持久,燕军还能凭借主场之力慢慢耗退他们,可要是再打输,燕国的整个北部就危险了。

    已经七十多岁的燕国天德帝在收到李浑自杀,古亭镇陷落的消息之后气得几乎昏厥。大将军太史锋建议由夏侯礼总督北部军务,天德帝遂升其为北军上将军,统一协调指挥征北将军张伟和征东将军曹诚所部。三万御林军刚刚从上都开拔,暂时还指望不上。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曹诚能在齐州将北狄人给挡住,从而让燕军获得难得的喘息之机。

    前方战报一时间也传不到海上,对于已经进入燕国海域的赵锋黄帅而言,除了发现沿岸的燕军防御力量少得可怜以外,就是一天天的航行。按这个节奏下去,再有半个月就能到池州了。黄帅在这段时间里终于也适应了海上的颠簸,不仅在船上能行动自如,还抽空练了练刀法。他仔细想了想赵锋的话,算是勉强接受了随时准备撤退的打算。不过只要有成功的机会,黄猛将兄还是肯定会奋起一搏的。他身上的热血也感染了麾下的不少将士,不过对赵锋却没什么明显作用。赵锋终究是个生存至上的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燕国征东将军曹诚率部到达齐州后,不知是畏敌怯战还是动作缓慢,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燕国北部的屯粮重地兴县进行布防,导致南进的北狄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征北将军张伟从通州过来,麾下人马不过一万余人,只能在边境一动不动的就地设防。而作为主将的夏侯礼却还在临州,临州和齐州并不接壤,要过来还得经过一个地形险峻的桂州,所以现下燕国北部的几支人马实际上根本做不到一个很好的协调。阿马德王得以趁机比较从容的将燕国的百姓通过象州一批一批往北狄南部迁移。这种明目张胆的人口掠夺行为极大的刺激了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燕国。天德帝连发数道旨意严令北军各部进军,并催促统领御林军的中卫上将军彭志加快行军速度。可是征东将军曹诚部慑于北狄的兵锋,一直在齐州中部徘徊。北狄军阿罕部因为在临州奈何不了夏侯礼正憋了一肚子气,就长驱直入猛攻曹诚。曹诚仓促接战后不敌败走,麾下三万将士虽然损失不大,但却彻底退出了齐州。于是,燕国立国以来第一次在与北方势力的交战中损失了两个州,举国震恐,百姓惊心。

    赵锋一进入池州海域,便发现燕国的军情恐怕很不乐观,很多沿海渔村都已空无一人就不提了,连应该出现的燕国水军都没碰到。由于这几天的天气不好,海上风浪极大,所以安全起见只能先靠岸休整。靠岸的地方原本也是一处军港,结果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个人留守,领头的还是这个地方的兼职保长。他看见南阳兵马时被吓得半死,还以为是南阳和北狄南北夹击燕国。弄清楚来的是援军才急匆匆的安排了粮草,然后就忙不迭的领着手下们出海避难去了。由于到建港还需要一两日的路程,所以赵锋和黄帅商议了,今夜就在此地休息,等明日天气好转了再出发。不料第二天又是狂风暴雨,铁舟卫随船的一位校尉对赵锋建言说风浪险恶,如果再往前走则祸福难料,不如就从陆路前往建港,水军可在此等候。黄帅听了勃然大怒,斥责其贪生怕死。赵锋却认为朱明选定的人应该不至于这样,想来想去便让人先去找找这附近熟悉路况的百姓来一探究竟再说。结果出动二十多名骑兵找了大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还没来得及跑路的渔民,当他看见了赵锋等人之后,先是无法相信现在居然还有南阳援兵过来,接着又对大家讲了讲北狄和燕国之间的战况。赵锋这才晓得燕国的北方已经被打下了两个州不说,其余七个州也是岌岌可危。池州大部分的百姓目前都退到了州内要塞壶关的南部,池州三分之二的领土因为被北狄铁蹄覆盖而很不安全。那个燕国元和公主所在的建港的详细情况渔民一无所知,但那附近肯定是有北狄的骑兵出没的。赵锋心想南阳朝中也绝对没想到燕国这次又败得这么惨,自己就算现在拔营撤回去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来了也不能啥也不做。反正现在的天气也不能乘船出海,就干脆下令全军先在此处休整,等全体骑兵恢复战力之后再作打算。

    在军港休整了五日后,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将士们已经有了一战之力。这时赵锋和黄帅也商议好了,考虑到燕国的敌情复杂,他们这支人马只在军港周围三日内能来回的范围内活动。去往建港的路也已探明,和军港倒是不是很远,骑兵过去不到一日就能抵达。可北狄人是否在附近目前也不得而知,因此只能是过去的人越多越好。要真碰上了北狄的大队人马,别说那位公主大人接不回来,就连自己都得搭进去。

    这边刚刚退入桂州的燕国征东将军曹诚也迎来了天德帝派来的监军。这位监军也不多话,上来就将曹诚给五花大绑准备砍了以正军法。但他麾下的将士自然是不依的,这一下就激起了兵变。等统领三万御林军的中卫上将军彭志赶到桂州时,曹诚的人马早已四分五裂,三万大军剩了不到一万人,曹诚晓得自己已经完了,但此时也不可能向北狄军投降,于是服毒自尽。就这样,北狄还没向桂州发兵,燕国这边就自己先损失了数万人马。燕军的操蛋表现又把天德帝给气得半死,他本来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哪里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刺激。随着北狄人的节节胜利,他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他和第三代南阳王一样没有立太子,燕国朝中一时间暗流涌动。要不是北狄军就快兵临城下了,估计国内会先乱起来。

    元和公主的生母是燕国天德帝的后妃之一,除了元和公主之外,她还为天德帝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还比较受宠,但也算不上是皇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如今燕国朝堂上有几股势力,分别是以皇七子赵王为首的勋贵派、以皇九子周王为首的文臣派和以皇十三子唐王为首的地方派。这三派的势力都差不多,现在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本来车骑将军周凡、骠骑将军李浑都是勋贵派的人,但他们现下都已阵亡,大将军太史锋又是个中立派。所以在军战一事上,三派都没什么话语权。天德帝的病体越加沉重的同时,不少战机都在流逝。中卫上将军彭志到达桂州后,丝毫没有发兵北进齐州的打算,至于在通州的张伟和在临州的夏侯礼两人,也因为兵力的原因只能是按兵不动。十几万北狄军很是安逸的待在象州和齐州,还有一万余北狄军在临海的池州。燕国上下真的不知道这种诡异的情形还会持续多久。

    又过了五天,赵锋看着麾下将士基本上都已经休息好了,就准备和王帅一起领军前往建港。这次两人各率两百骑兵出发,黄帅居前,赵锋居后。留下两百骑兵和铁舟卫的将士们一起看守战船。议定后两人分别领军出发,两支人马相隔了大概十里,如果遇到了北狄人能躲则躲,实在不行了再交战。

    燕国池州在大陆的北方,赵锋在这里行军总有种异样的感觉。麾下的绝大多数将士也从来没到过这么北的地方,因此一边赶路一边东张西望,仿佛想好好感受一下异国的风景。沿途很多村落都已经空无一人,气氛显得有些肃杀,天空中不时飞过的一两只叫不出名字的大鸟更是加重了本来就有些孤寂的意味。路上的植被并不多,不过一片一片的草坡看上去也令人心情舒畅。不过赵锋现在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从这件事里安然脱身,毕竟他们这六百人现在不过是一支孤军,要是陷在这里,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前方一直没传来什么紧急军情,看来黄帅所部也没遇到北狄人。赵锋了解到池州在燕国的五十多个州当中虽然算不上疆域广阔,但好歹比南阳的神京城大个很多倍。一万北狄军假如都散开的话,估计也填不满这一州之地。所以他们遇到北狄军的几率肯定有,不过遇到大股北狄人马的可能性也不大。建港在池州东部靠海的位置,从海路过去波涛汹涌,所以一般都是走陆路,当初建立此港其实就是为了燕国所谓的夏祭。而北狄人从池州的北部登陆,要到建港恐怕也得走陆路。想到这里赵锋不禁还有点希望元和公主一行人已经跑路,这样自己这边就能顺利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