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北望
繁体版

五十七、迁都

    “刘司正,这么说,旧佛就是当年宁国公麾下的幕僚冯虎?”这天,南阳王朱平下朝后照例和镇军将军朱明、工部尚书常鹏还有王城司司正刘昱三人来到了已经被修缮一新的养心殿中接着议事。待听完了刘昱对旧佛谋逆一案的初步审结奏报后,朱平用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问了一句。

    “目前已经基本确认。旧佛十几年前重伤毁容后就再也没用过自己的本名,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很少,臣也是最近通过多位朝中老人才勉强获知。”刘昱一听朱平发问,立即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此人居然是冯军神的后人,没想到其才没用在富国强兵上,祸乱南阳倒是一把好手。”朱明听说旧佛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南阳军神冯铁后人,不禁也感慨了一声。

    “陛下,旧佛一党已经基本上清理干净了。现在不少职位都空着,是不是能提前开始今年的文试,选拔一些人才?”工部尚书常鹏倒是对旧佛没什么兴趣。这些日子神京城里的中下级官员不少都被降职甚至免官,他虽然不是宰相,但现在干的又是宰相的事,此时不得不再次向朱平提出人手不足的问题。

    “常尚书,先王在位时,是不是有段时间有过迁都新京之议?”

    听了朱平的话,不光常鹏,连朱明和刘昱都不由得一愣。感觉话题怎么扯到这上面去了。不过这三人都是思维敏捷之辈,常鹏略略沉吟了一下说道:

    “回禀王上,先王在十年前在朝中的确有过迁都之议。臣那时正好也在工部任职,所以略知一二。当年神京城南五十里处发生了地震,神京百姓惊惶不已,先王及众臣也想着是否离京暂避。不过当时能去的位置并不多,神京周围仅有河口镇一处能勉强安置文武众臣及百姓,于是先王便有了在神京百里内再建一座新城的打算。经过工部的勘测后,决定在神京城以北一百三十里处兴建新京城。新京城虽然规模较神京城小上不少,但却是我南阳多条水路陆路的交汇处。彼时新城刚一筑好,便吸引了周边的大批百姓迁入。这些年先王也多次居住于新京城的行宫之中。经过八年多的发展,新京在规模上已成为仅此于神京和蓝田的南阳第三大城。虽然其繁华程度可能还稍逊其他城镇,但在城民富庶、城防坚固等方面也是我南阳诸多城镇中很难得的了。”

    听完常鹏的叙述,朱明和刘昱两人都不知道怎么接话,要知道迁都可是大事,一般需要得到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的同意。如今朱平在宰相黄斐和太尉舒旭都不在的前提下就议这个,实在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在场的诸人也都不敢看轻这位年仅十四岁的王上,从继位后他的行为来看,虽然有些踉踉跄跄的,但是他还是在众人的辅佐下完成了所有应该完成的任务。经历了北斗之乱以后,朱平彷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十岁,平日里除了上朝处理政务,就是长时间的研习治国之道。现在对各方奏报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且往往能一语中的。如今既然说起迁都,那就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常尚书所言,与孤这几日浏览的同迁都之议相关奏报朝议的内容大体一致。不过有一点尚未说明,那便是当年地震时,整个禁卫军惶惶不可终日。时任太尉的马义到城东大营欲领右禁卫军护驾时,发现不仅右将军躲入了府中,其麾下万余禁卫军居然仅有不到千人在营中待命。事后先王深感禁卫军的武备废弛,一直都想着重振我南阳军威,为此多次和武阁诸位磋商。但神京城的规模太大,禁卫军的人数无法进行精简,也不可能将各镇的精锐陆续调入神京换防。往往是好不容易凑足了一营精锐调入神京,结果不久这支人马就被禁卫军给同化了,所以这些年禁卫军的疲软与日俱增。此次北斗之乱,区区数千北狄人在不到一个时辰内连续打垮两只禁卫军,此事足以为天下笑!长此以往,我南阳王城还有何安稳可言!为南阳长治久安计,此时应当迁都入新京城,然后重整武备,振奋军心!至于在神京城中居住数代的勋贵们,那就不必过去了!孤与卿等及百官先行入新京,镇军将军统领禁卫军及金吾卫护卫,十日后启程!”

    “王上,三思啊!”听着朱平越说越激动,朱明等三人忍不住异口同声的劝谏道。虽然朱平的话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怎么听怎么像是小孩撒气般逃离伤心之地的举动。新京城离神京城说是只有一百三十里,不过迁都哪能是说走就走的。先不说朝中是否同意,就算是真的要迁,也得先派出大量人马去打前站,怎么可能就这么直接过去。此时朱明眉头紧锁,刘昱一脸懵逼,常鹏则是微微叹气。有时候面对这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年王上,他们都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先征求下百官的意见后再行决定。

    朱平的迁都之意一经传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神京城一下子都沸腾起来。且不说在这神京城里扎下根的世家大族,就连不少普通百姓都有些不安。要知道这次的北斗之乱可是把大家吓得够呛,如果王族真的迁到了新京城,那不就是不管神京百姓们的死活了么?不过大家担心之余也晓得迁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目前宰相和太尉都还没发话,等这些个大佬们把小王上给劝住了,这事自然也就过去了。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当口,王上突然的一道旨意又让神京城慌张了一把,那就是令已经在往神京路上行进的朱明所部五千精锐的家属直接进入新京城。这下连一直不动如山的黄斐舒旭都慌了,黄大相爷也顾不上朱平对自己的不满了,在朝议时叩首劝谏,指出现在人心不稳,并不是迁都的最好时机。太尉舒旭也在旁边帮腔,说北斗之乱中禁卫军损失惨重,若要迁都也得等禁卫军整训完成后再迁。朱平在王座上一边听着一边冷笑,让众臣都有些不寒而栗,最后他直接站了起来,对着黄斐和舒旭就是一顿训斥,说什么先王殉难之时二人就苟且偷生不说,现在还一门心思想着保全自家的荣华富贵,一把年纪了还在朝堂上妄议国事等等等等。一番话说得两人连一头撞死的心都有了。幸亏工部尚书常鹏出来相劝,朱平这才冷哼几声后宣布就算是暂不迁都,自己这边也要先到新京城行宫暂住,还当场任命常鹏为副相兼任工部尚书,五日后在后将军孙典统领的第一批完成整编的三千禁卫军的护卫下去打前站。朝中都心知肚明这说的三千禁卫军其实就是朱明之前带过来的虎头卫人马,正当大家还在懵逼的状态中时,户部尚书许晖突然站出来支持王上的迁都计划,说自己愿意带着户部的精干力量随着常副相一起行动。而司马刘昶、前将军赵普、王城司司正刘昱等重臣也都表示也愿意随常鹏一起去打前站。朱平听了大感振奋,当即让赵普先去统计统计愿意去新京城的禁卫军人数,凑足五千人后就可以进行整编开拔,而户部的许尚书也被安排和常鹏一起出发,至于王城司和司马府,先暂且留在神京城,待时机成熟后再行迁入。

    下朝后的黄斐直接晕了过去,往日的一众下属同僚没一个敢伸手去扶。舒旭也是跌跌撞撞的在下人们的搀扶下才勉强回府。晚间镇军将军朱明前来拜会时,他才忙不迭的从床上爬起来会客。朱明首先向舒旭表达了歉意,因为朱平年幼,又受了朱光遗言的影响,所以才说出了那些话。不过对迁都这件事这位年幼的南阳王已经下定决心非迁不可,所以他也实在是阻挡不了。不过从长远来说,迁都新京也有比较充分的理由:一是可以加快禁卫军的战力恢复,解决掉数十年形成的顽疾;二是摆脱一些世家大族在神京城中一直以来的影响力,加快国中的行政效率;三是神京城离东部边境和西部边境都不远,因此对边境的掌控和影响都更为容易,当年开凿的运河如今也能和直通河口镇的浏河相接,所以和神京城一样,新京城也离出海口不远。总之,此时迁入新京的确是一件颇有战略意义的事。舒旭听了沉思良久,纵然是心里万般的不情愿,此时也只能同意迁都。南阳不比燕国,那边除了朝中的几位重臣,还有数位封疆大吏。燕国皇帝如果要完成像迁都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协调上上下下的复杂关系。这些封疆大吏个个位高权重,话语权极强,一旦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是皇帝的旨意,往往也就是一句废话而已。而南阳这边目前最大的封疆大吏式的人物就是面前的这位镇军将军朱明,他都全力支持了,被王上深深嫌弃的太尉大人还能说啥?朱明离去后不久,舒旭就爬起来开始写自己的谢罪折子,重新向朱平表明自己的态度。

    后将军孙典曾和朱明并肩作战,也算得上是南阳宿将,接到军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在规定时间里集合了人马开拔。而常鹏、许晖领着六部的精干力量也随着一起出发。按计划,上述人马家眷直接入住一直未开放的新京城东四个坊,而三千禁卫军则组成新的禁卫后军镇守南门。新京城与大江镇一样,北面是山地,所以不需过多人马驻守。另外经过前将军赵普统计,已有近万原禁卫军将士愿意入驻新京城,朱平欣喜之下令朱明前去和赵普一起遴选出五千精锐编为新的禁卫前军,由赵普统领着镇守新京城的北门和东门。而已经到任的新任左将军梅展则留在神京城操练剩余人马,等到了九月份时,新京城的各项准备事宜都已完成,朱平便下旨正式迁都入新京城,朱明遂领着新编成的禁卫中军五千人,金吾卫三千人、内卫营两千人共计万余人马护卫着南阳王一行到神京。这下让还在观望中的百官和王族们都傻了眼,本来以为还能等到王上回心转意不迁都了,结果现在来这么一出。于是如无头苍蝇一样纷纷跪求把自己带上。神京城的不少百姓也都准备随着一起到新京,对此朱平让一直没有表态的吏部尚书周温负责相关事宜,周尚书正懊恼自己没能紧跟王上的步伐,这下接旨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的疯狂表现,短短两个月就把三万余百姓妥妥的安置进了新京。太尉舒旭因为之前表态表得比较及时,也得到了朱平的几句勉励,居然还准其所奏任命了新任的楼船将军吴刚,吴刚和前任镇将冯凯不睦却与舒旭关系较好,也算得上是南阳数一数二的水战人才了。随着太尉府、司马府和王城司及六部全部迁入了新京,整个南阳的行政与军事中心已完成了实际转移,唯一还待在神京城里的就是相府了。由于宰相黄斐一直卧床休养,导致相府这个曾经的行政中枢机构现今彻底靠边站了。作为汪门弟子的代表,黄斐被这次的打击弄得奄奄一息,连带着不少同门都受到影响,朱平不知道是为了出气还是怎么的,把朝中的汪门弟子几乎全都留在了神京城。就这样一直到了十月底,整个迁都的工作算是基本上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