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并铁骑之齐王登基
繁体版

第82章幽并铁骑决战飞熊军(一)

    正在胡昭思绪万千之时,一位二十多岁的健壮青年从外面匆匆而入,向胡昭恭敬施礼后,低声问好:“小侄拜见叔父大人,叔父大人一別数载可安好?婶娘和兄弟姊妹们可好?”

    胡昭脸带欣喜的颌首回应:“玉儿,你婶娘她们都安好,只是苦了玉儿,一直在外面飘波不定,都是叔父当年行事太过于谨慎,让玉儿受到极大委屈了。”

    胡玉也就是′血雨’暗卫十七号眼含与叔叔欣喜重逢之色,低声回应着:“叔父大人言之差矣,孩儿没有遭受到什么屈辱?当初是以正式身份参加幽州军的暗卫组织。”

    “还多亏叔父对侄儿从小的严格教育,在暗卫中很快脱颖而出,受到了主公的青睐,如今已成为主公的亲传弟子。叔父大人,我填写个人籍贯资料时,是如实填写的,会不会影响到叔父的如今策划?”

    胡昭听出自家侄儿明显的对刘政忠心耿耿,虽惧于亲情关系不想和自己当面反目成仇,却不会因叔侄至亲而背叛他的主公刘政。

    于是他挥挥手淡淡的随囗回应一句:“玉儿放心,叔父不会逆天而行,也不会为了门下弟子与齐王反目,叔父不过欲借敬献此关为由,向齐王领一份奖赏而已。”

    胡玉这才放下心来,拍着胸膛向叔叔表态:“叔父大人请放心,侄儿奉上峰命令密潜入此关,便是乘势夺关迎接主公进京勤王,如今我叔侄强强联手,必能马到功成。”

    第二天中午时分,刘政接到函谷关上传来′血雨’暗卫十七号的飞鹰传书,说他已与胡昭联手合谋用假信函将李利调出关去。

    如今关上守军只有四千余人,他和胡车儿等人已潜伏集聚于函谷关南城门附近,希望主公明攻东城门,而暗中里应外和夺取南城门。

    刘政接过密信后,心中惊疑不定,对于自己的亲传弟子胡玉,他自然不加以怀疑,可胡玉如何在仓促之间便取得胡昭的全面信任,又能强强联手呢?

    可刘政数次察看多遍密信符号,与自己当初编定的号码完整无疑,这才最终放下心来。

    令人叫来张绣和魏延,让他们立刻攻打函谷关东城门,又令与胡车儿已然熟识的赵云带领忠勇营去夺取函谷关南城门。

    并暗中叮嘱赵云见机行事,切不可贪功妄进,一旦发觉事头有些不对,便要立刻撤出南城门,万万不可冒险攻打,以免上了西凉军的大当。

    “子龙,你是吾帐下名将,要以自身安全为上,切莫立功心切有所闪失,切记,切记。”

    面对刘政的谆谆教诲和细心叮嘱及关爱,赵云感激万分的施礼致谢,然后大踏步的率领忠勇营将士迂回奔向函谷关南城门。

    李利在今日凌晨接到叔父李傕的求援来使,下令让他放弃函谷关回守长安城,先攘内而再安外,先将郭汜除去,合并西凉军部队为一体,再设法应对齐王刘政的讨伐大军。

    原本就对郭氾有所不满的李利登时大为高兴,心中毫不思索,连忙率领着万余骑兵离开函谷关直奔长安城。

    临走之时他还留下亲信将领郑无功率领着四千西凉军留守函谷关,并严令没有自己的允许,不准郑无功放弃函谷关。

    从函谷关至长安城一路上都是宽敞的官道,也没有遇上任何敌人的阻拦,西凉军又都是骑兵部队,很快便来到长安城的东城门外。

    驻守东城门的所属郭汜西凉军主将潘允,站在城墙上目视城下的李利军发出微微一阵冷笑,命令部下将士严守城墙,不放李利一军一马进入长安城。

    李利对此很无奈,连忙绕道而行到长安城北城门外,向城头上的守军呼喊要命见叔父李傕。

    守卫北城门的主将是李利的堂弟李式,听闻后大惊失色,连忙禀报自己的父亲李傕知晓此事。

    李傕闻报后立刻赶到长安北城门处,向李利略加询问之后,得知还有郑无功率领着四千西凉军守护函谷关。

    李傕连忙向李利叙说自己没有去书信联系他,并厉言呵斥李利速速回军函谷关,若关隘一旦有失,令李利提头来见。

    李利此时再不明白自己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的诡计,岂不是蠢笨如猪,也顾不得什么礼仪风度,立刻下令全军回防函谷关。

    等到李利率军回到函谷关西城门处,发现吊桥依然高高挂起,城头上依然悬挂着西凉军旗号和自己的'李'字帅旗。

    可东城门外却响起震天响似的冲杀声,还时不时的有火焰冲天而起,看样子幽州军正在猛攻函谷关。

    李利后怕的擦了一下额头上的虚汗,令人向城头上大声喊话,不久之后城墙上出现一个西凉军的基层将领,等他看清楚李利的模样后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李将军,您可回来了,郑将军正在东城门与幽州军展开亡命拼杀,将西、南、北三个城门的守兵抽调得只剩下百余人,正值岌岌可危之势,末将这就为李将军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李利看到有几十个士兵合力打开城门后,又蜂涌而上帮助放下吊桥。

    再听听东城门处响起的震天响冲杀声,哪里还有心思与守护西城门的将士啰嗦,大手一挥下令全军快马奔驰,自己已是策马与队伍前列,期待快速通过大街,准备接应郑无功守住函谷关。

    等到李利军全部通过西城门后,吊桥立刻′嘎吱吱’吊起,从城墙上飞速吊下几十个士兵,又合力将城门关拢,又顺着城墙飞攀而上,动作灵活敏捷,分明是身怀绝技者无疑。

    李利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忽听得两侧街道上响起一阵响鼓声,黑呼呼夹杂着少许白色的羽箭如同飞蝗般从两边高处射来。

    将为首的李利和众亲卫及马匹都射成刺猬一般,直接倒在血泊中痛嘶哀嚎,离死去已不远矣。

    伴随着两侧街道上的弓箭暗袭声,大街前后两端出现手执盾牌长枪的幽州步兵大阵,将万余西凉将士堵在狭长的大街上。

    骑兵失去机动性,搏杀的效果还不如步兵,何况两边街道上方还有弓箭手伺机射杀,再加上主将李利已亡。

    除了少数死忠于李氏叔侄者,因反抗被杀外,其他西凉军将士都弃械投降,谁也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品。

    刘政在函谷关府衙内一边聆听着下面诸将送来的请功战报,一边对恭敬跪坐于下首的胡昭大起敬佩之心。

    此人真不亏为教导出妖孽般天才的司马懿之师,利用调虎离山和击东声南之计及诱敌入城之计,三计连环丝丝相扣。

    不仅夺下函谷关城,还击败收降原驻城西凉军近九千人,击毙包括西凉军主将李利及郑无名等将士四千余人,完成了夺城毙敌之计的完美计划。

    可当他要大肆奖励胡昭时,却遭到胡昭的坚决拒绝,声称自己只喜欢游览天下山水,遍享幽然见南山的淡雅之情,还希望刘政破例给他一项专权。

    “齐王殿下,昭曾创办白鹿学院,大多教习的人都是寒门子弟,希望齐王殿下举办科考之时,能容许白鹿学院的士子免受考试直接参加齐王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就算是对昭的无上奖赏。”

    刘政此时正愁找不到众多合适的寒门子弟,参加即将在幽州举行的第一届科举考试,便高兴地答应下来,还应胡昭之请,特意亲笔书写一封文书作为凭证。

    这样以来可高兴坏胡昭,为自己所有弟子将来的前程高兴不已,有了刘政的亲笔文书为证,自己的弟子只要不是太垃圾,想不高中上榜,都是极其不容易之事。

    刘政自思收揽到足够人才,胡昭自思已获得刘政的真心认同,双方都大感各得其所,兴奋的击掌明誓。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十余年后的汉齐王朝的科举考试,会出现令朝廷头疼不已的问题。

    已经渐趋完整的科举考试,会出现另类的事情,那就是白鹿书院的士子按照刘政今天所立文书,能够免去乡试直接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春闱考试。

    好在白鹿书院的各任山长(书院院长)也不太贪婪,每届只选用三个极为优秀的士子名额参加春闱考试,才勉强制止住天下士子的浓浓嫉妒之心。

    齐王大军占据函谷关后,刘政留下魏延和副将赵岑驻守函谷关,率领着麾下将士顺利到达长安东城门外,布下大营准备强攻长安坚城。

    还没等东城门的城墙上西凉军主将潘允做出任何反应之时,郭汜和李傕连袂来到长安城东城门,让其手下众将士关紧城门严加防备幽州军的进攻。

    原来郭汜听闻函谷关已丢失,齐王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吓得浑身簌簌发抖,连忙向李傕发出停战求和。

    李郭二人本同在西凉军中为将领,以前还算是关系不错,现在大敌在外虎视眈眈,自然想联合在一体共御外地。

    而此时的李傕正处在极大的内心危机之中,他呆滞的凝视着床榻上的小皇帝,已经气息奄奄一息,大有即将驾崩归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