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雀影
繁体版

第十四章 要平衡

    对于周兴帝来说,他应该是已经相当出色地完成了祖宗最看重的香火传承使命。截至目前,共有六位公主,十位皇子。已成年的有六位皇子,三位公主。

    家大了,业大了,烦恼也就更大了。

    大皇子生母只是个宫女,故大皇子一生下来就由皇后抚养。后择前任礼部尚书徐仁辅的孙女为大皇子妃,三年前就封了安亲王,供职礼部,谁都知道,没有背景家室,亦没有外戚助力的大皇子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太子的。

    当今皇后育有七皇子,是为嫡子。皇后母家一门勋爵,其父卫国公王锜领太尉一职,名义上辖天下兵马,后周兴帝设五军都督府,将太尉手里的兵权一分为五,分设前、后、中、左、右军都督府。卫国公现则只统管东京城内在京属卫,而其庶弟王汝诚则领左军左都督一职。

    话说这个五军都督府当真是周兴帝第一大创举,将原集天下兵马调度权于一身的太尉生生架空。帝王直接统管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只有带兵权,但没有调兵权。兵部则是只有调兵权,但没有带兵权,两者互相掣肘。

    而每一军都督府由左都督和右都督两人共领,分辖不同区域。左右都督均为正一品,有定数。再往下则是正二品都督佥事,一般设两人,但也有打破常数的,多用来赐封勋贵功臣子弟。基本分成两种情况:若单只领一职都督佥事,多为文职闲职,是皇帝给臣子脸面,但已赏无可赏,就给后嗣子弟加封;第二种则是在都督佥事外还领有别的军职,那就是对器重的实干臣子的加封,或方便其领兵,或为以后升职铺路,说白了就是皇帝实打实需要你来干活的。

    张承就是属于后者,任右军都督佥事的同时,领四川行都司指挥使。大周共划十三行都司和都司,各都司、行都司虽为各自都督府所统管,却是直接向皇帝述职的。故哪怕同时正二品,但刘世延只是五军都督府下的地方上的指挥使,对着张承怎么都矮一头。

    周兴帝的第二大举措就是完美地诠释了帝王制衡之术,前朝后宫,盘根错节,文臣武将,互相制衡。

    小至一府内,如皇后母家,卫国公为勋贵而无实权,名义上统领东京府内在京属卫,实则不过走个过场。四路在京属卫由前、中、左、右四军都督府平分。但其二房庶弟则领左军左都督,辖浙、辽、山东三域,有实权而非勋贵,直接被皇帝赐府分家分了出去。两房互相制约,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大至整个后宫,后妃与其外戚母家,外戚与皇子,复杂至极。

    如后宫中,姚贵妃出身高贵,为世袭勋贵信国公姚良臣之女,又是集万千宠爱,育有三皇子。周兴帝令姚贵妃亲弟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统领在京留守中卫。

    贤妃则是功臣之后,为韩国公杨应乾之女,育五皇子。周兴帝极敬重贤妃,倚重五皇子。五皇子素有“贤王”之称,深得人心。韩国公杨应乾则领左军都督府右都督一职,统领在京留守左卫。其下分设镇南卫、水军左卫、骁骑右卫、龙虎卫。

    再加上一个庄妃的驸马女婿费闻礼之父——蕲春侯费钊,领右军左都督,统在京虎贲卫。

    除统领在京留守前卫的前军左都督延安侯朱晖与后宫无甚干系,其余三路在京属卫就已经是深系后宫,三足鼎立,各有千秋依仗。除此之外,前朝之中,世袭勋贵又与新晋权贵互相制肘。如五军都督府剩下的几任都督都有各自所辖之地。

    如此复杂关系交错下,由谁来当太子就成了难题,因为剩余的五位成年皇子背后都各有神仙各显神通。最主要的是,周兴帝觉得早早立太子,早早就让其成为众矢之的,反倒易动乱朝堂。反正自己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谈这些事为时尚早,眼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地方与中央之间,皇子与皇子之间,臣子与王权之间的掣肘与平衡。

    论平衡之术,周兴帝将其政治艺术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