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偶像剧世界
繁体版

第12章 嘉林古堂 下

    杨希栎作为一个名准高中生。

    尽管,他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社会上的“商务”场面。

    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根据看电视剧得出的经验,他堆起笑容,一脸自信,上前和徐师傅互相客套了几句。

    “小孙,让秘书端杯茶进来,泡我那盒精品大红袍。”

    徐师傅吩咐职业装女子。

    “好的…”

    小孙轻轻应了一声,扭着身子走出房间,并随手关上了房门。

    两人说完场面话后,各自落座,徐师傅对杨希栎道:“呵呵,杨先生,听说,您有藏品出手?”

    “徐师傅,叫我小杨就成。”

    杨希栎掏出红木盒子,开门见山道:

    “只是一些,有点年头的老物件,算不得古董,徐师傅,麻烦您给看一看,有没有收藏价值?”

    徐师傅闻言不置可否,见杨希栎递出盒子也不接。

    他的两只胳膊动都没动一下,只是淡淡微笑,道:“小杨先生的意思是,想要先上上手?”

    “先上手?不是...哦,不好意思,徐师傅,您请!”

    杨希栎微微一怔,待瞥见对方虚握在一起的双手,瞬间就明白了。

    他略带歉意的看了徐师傅一眼,将红木盒子,轻轻摆放在前面桌子上。

    随后,他收回了手。

    杨希栎以前好像在哪听说过,在古玩行当里有一条不过手的老规矩。

    本来,将物品亲手交到对方的手里,是基本的尊重,但这种人情习惯,在古玩行业里却不适用。

    大多藏品都是古物,历经岁月洗礼,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陶瓷器,要是保存不当,或者有过损坏,其内部结构脆的和风干豆腐渣似的,哪股劲儿用的不对,碎了也是眨眼间的事。

    两人过手一件藏品,他以为你接了,你以为他接了,两人思维没在一个频率上,那结果可想而知。

    若是东西碎了,经济损失得找人赔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碰上这种事儿没有不扯皮的,谁摊上都是麻烦一堆。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只好先小人后君子,把东西摆在明面上。

    先离手,在过手,这时候要是物件损了,谁的责任一眼即明,谁也别说谁讹诈,谁也别和谁叫委屈。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远离碰瓷!

    ......……

    杨希栎以前,一直把这种传闻当故事来听。

    现在,见徐师傅如此做派,想来此传闻定是不虚了。

    “小杨先生,请稍等片刻。”

    徐师傅起身,到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套工具,戴上手套,轻轻掀开盒子。

    徐师傅,正自观察红木盒子和里面物件时候,秘书便端着茶盘走了进来。

    她没有打扰徐师傅,将一杯茶轻轻稳稳放在杨希栎面前。

    杨希栎道过谢后,秘书径自退出了房间。

    十多分钟后,徐师傅摘下手套问道:“小杨先生,这两件藏品有什么故事吗?”

    “这些东西…哦,这些藏品,最近这十多年,一直在家里压箱子底,哪里来的故事…...”

    真实情况肯定不能说,杨希栎信口胡诌道。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徐师傅见实在问不出来什么,也就不问了,直奔主题道:“小杨先生,这两件藏品,您是都打算出手吗?”

    “那两粒玉球我准备留着,金表若是价格合适,打算出手。”

    “嗯..这样啊,杨先生,这两件藏品,您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我对古玩这块,见识太少,实在是估不出来。”

    杨希栎将自己那杯原封未动的茶,双手端起,轻轻放到徐师傅面前,笑道:“这方面您是专业的,我这儿哪敢班门弄斧,还得听您的!”

    “哈哈……”

    徐师傅瞅着眼前那杯橙红透亮,携着“满满诚意”的大红袍,忍不住乐了。

    杨希栎适时的把茶杯往前一送:“徐师傅您喝茶!”

    徐师傅笑着接了过来,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杯,说了说,两件东西的基本情况和藏品收藏价值。

    接着,他又估算了一下现在的市场价格,最后才说道:“金表本店可以收,价格就按刚才说的,小杨先生以为如何?”

    杨希栎一直听着,徐师傅说的价位基本和他在网上了解的差不多。

    对比,他之前在网上查到的价格相差不到500快,基本可以说给的很实在了。

    面对徐师傅询问的目光,杨希栎笑了笑,没有回答卖与不卖,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徐师傅,请问贵店几点关门?”

    “呃…下午五点左右。”

    徐师傅一怔,实话实说道。

    “那行,徐师傅容我考虑考虑,若是妥了,待会我在过来,行不行?”

    杨希栎站起身,说道。

    “哦,应该的,应该的,小杨先生,下次再来,直接来办公室,或者打个电话也成,以后小杨先生若有好藏品,嘉林古堂,随时相迎。”

    徐师傅脸上并没有不悦,也没过多挽留,反而礼貌周到,叫人如沐春风,送杨希栎出门时还送了他一张名片。

    杨希栎也跟着客气了几句,然后离开了嘉林古堂。

    出得大厦,杨希栎掏出手机又找了另几家店的信息,在心中排了先后顺序,直奔第二家古玩店。

    这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街道纵横交错,车来人往。

    随着经济发展,京杭市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各个区的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尤其是他脚下的福行区,发展趋势更是叫人艳羡,比老城区强多了。

    中午,离商业街不远处的一条小巷里。

    说小巷也不准确,这里只是两栋楼之间的间隙,因食客聚集而形成的“小吃街”,

    小吃街里面摆着两长排小摊位,小摊位前面,凌乱的放着桌椅和塑料凳子,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摊主们正在忙着招待顾客,杨希栎在一个卖混沌的小摊前,吃着简单实惠的午饭。

    混沌是猪肉大葱馅的,就着清汤辣油吃的他满头冒汗,一大碗混沌下肚,混了个八成饱,便不在吃了。

    吃饭不吃顶,福气留一分,用杨希栎姥姥的话来讲,这叫惜福。

    “老板儿……”

    杨希栎喊过摊主结了十块钱饭钱,拎上背包,进了一间小商场的后门,打算抄近路。

    商场里熙熙攘攘,他穿过里面购物的人群,自正门出去,临街打了一辆出租车。

    目标,下一家古玩店。

    整整大半天,杨希栎跑了五家古玩店,两家拍卖行,车费花了一百多块,收了一叠名片。

    结果不出他的意料,那两件东西的鉴定结果和市场价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大多数地方给他价格,还不如嘉林堂给的多。

    如此大费周折的原因,杨希栎不是单纯的为了卖这两件东西,舍不得那几百块钱的差价。

    他要为以后“出货”铺路。

    只要拥有那台电视机,他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收货”机会,以后东西多了,肯定要经常跑这些地方。

    这些生意人可不是善财童子,不了这行市场的基本情况,稀里糊涂的随便卖,是肯定会吃亏的。

    以后若是持续出“货”

    杨希栎不会只卖给一家,只卖一家太惹眼了,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次数多了,不被别人盯上才怪。

    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多销才是王道。

    杨希栎想起了奶奶常说的话:“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嗯,就是这个道理。

    差不多逛了一整天。

    下午四点半,杨希栎回到了云海世纪大厦,再次走进了17层。

    他决定把大金表卖给嘉林古堂。

    依然是上午的流程,双方的交易很顺利,因金表保存极佳,外观品相极好,徐师傅给了业内最高价,4500元。

    对于能卖出这个价格,杨希栎的表示很满意,毕竟属于无本买卖,多少钱都是净赚,自然美滋滋。

    那两颗玉质保健球,杨希栎最终还是决定不卖,打算留着,以后给长辈送礼。

    当晚,他信守承诺。

    将卖金表的钱,分给了妹妹杨月芽一半。

    小丫头很开心,那对可爱的小虎牙露了一晚上。

    不仅如此,她还非常大方的,请他吃了一块超大的草莓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