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偶像剧世界
繁体版

第2章 瓦片胡同

    早,七点整

    院子里很安静,杨父杨母去逛早市了。

    妹妹杨月芽,这几天住亲戚家,家里只有杨希栎一个人。

    雨后的早晨还是有些凉的。

    坐上粥锅,杨希栎自厨房推门而出,这时,恰巧一阵轻风吹过。

    风里混着空气中残存的水汽,对身穿一身夏装的杨希栎来说,这种感觉并不友好。

    他从墙根下,扯过一把折叠椅,立在明亮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倚在上面。

    这早晨的阳光,明媚而温暖,照在杨希栎身上,寒凉驱散,一片暖洋洋。

    不过几分钟,杨希栎只觉由内而外,暖意浮生,随着这股暖意蔓延全身,附在皮肤上的阳光,也似乎有了重量。

    他的视线,越过房檐灰瓦,在目力尽处,天空湛蓝,白云悠悠。

    这明朗的天气,是真的好。

    在这景中,小院安静祥和,就像一张老照片。

    杨希栎的身体享受着阳光,心里却在默默思考。

    自一周前,那台老电视机突发异变,从屏幕里“吐”出一本书后,就再也没什么动静了。

    在那之后,他对老电视机做过很多次试验,除了拆解,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

    那台老电视机,依旧是普通的老电视机,没什么不一样,仿佛这一切都只是他一个人的幻想。

    但那本杂志的客观存在,却证实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既然,排除了电视机本身自主“激活”的可能性,那就只剩下外界原因了。

    外界原因只有两个:环境与时间。

    记得电视机异变那一夜,正好下了一整天的暴雨。

    恰巧,昨夜又是雨夜,他本来是满怀期待的,以为找到了关键点。

    可惜,结果显而易见。

    电视机除了受雷电影响,信号变得愈加不好以外,没有任何奇异之处。

    现在,暂时排除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那么,下一个关键点,就只能是时间因素了。

    他记得,捡到杂志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一,凌晨1点左右……

    当时我是晚上10点多睡着的,发生异变的时间,应该就是在,周日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之间…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最大的概率,应该就是在0点左右……

    老电视机,会再次发生异变…

    今天是周六,明天就是周日,可以进行验证.....

    “砰,砰,砰....”

    “小栎,起了没,快出来帮忙…”

    前院传来砸门、呼唤声,打断了杨希栎的思绪。

    只闻其声,他便知道,是自家老妈回来了。

    “唉,来啦!”

    杨希栎站起身迈开大长腿,没几步就窜到了大门前,把铁门拉开,将门板抵在墙上,用木楔子卡好。

    他的母亲叫文丽华,是京杭市第三纺织厂的工人,自打年轻起就在厂里做纺织工,凭着资历当上了小组长,如今在车间管着七八个人。

    “小栎,帮你爸抬肉去,在前街口呢。”

    “好,我这就去,灶上煮着粥呢,妈,看着点儿火…”

    杨希栎担心粥锅,临出门之前提醒了一句,话尾刚落,人已经跑了出去。

    “你这孩子,大早上的,弄啥粥呀!”

    文丽华嘴里,虽说着抱怨的话,脸上却不自主的浮起了一抹笑容。

    空气中飘荡的米香味儿,似乎让她略显丰满的身体,轻盈了几分,就连拎在手里的两大包蔬果,好像也没那么重了。

    …………

    时近七点半,逛完早市的人们都在往回走,临街店铺,大多已经开始营业了。

    紧挨着瓦片胡同口,有一家红砖大瓦房改造的副食店,大门旁立着一块广告灯箱。

    上面印有广告字:福多多小卖部;副食、烟酒、茶糖、日杂、百货。

    副食店门前空地,站着两位中年人。

    一位清瘦略黑,气质温和,脚下放着半扇猪,正是杨希栎的父亲,杨村民。

    另一位,身材矮胖,挺着大肚腩,脸上挂着恰如其分的微笑,梳着一头油亮的三七分,说话有点大舌头:

    “哟呵,我说老杨,你最近这是发横财了,还是,得了外捞儿了,好家伙,这不年不节的,一买肉,就买半扇子猪!家里得顿顿吃大肉吧,啧,真阔气!”

    “这么多肉,可不是我一家的……”

    一听这话,杨村民赶紧拦住这截话头,笑道:“家里亲戚多,一家留下十来斤,家里也剩不了多少,哪能顿顿大肉呢,哈哈,宋哥说笑了……”

    宋哥是这家副食店的老板,叫宋有福,平日里爱唠家常,颇为嘴碎。

    杨爸可不想因为某些人的随意脑补,自家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瓦片胡同,这一片儿能有几百户街坊,差不多都互相认识,都能聊上几句,混个脸熟。

    好处是,家里一有点什么事,街坊四邻都会帮忙,遇外事容易抱团,拧成一股绳,特别团结;

    坏处也有,好比流言,传的那叫一个飞快,屁大点事,都能给你传成若干版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在瓦片胡同生活,有些事儿,必须说清楚明白,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不是矫情,是杨村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的经验。

    “唉,老杨,干脆我帮你抬进去得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不用,不用,我儿子小栎这就出来了,我们爷俩儿正好,可不好麻烦宋哥。”

    “那这样,我给你找个麻丝袋子兜着点,待会你们爷俩儿也好拿。”

    宋有福只是客气一下,不是非要帮忙,见杨村民推辞,也就借着他的话头,顺坡下驴了。

    “那就谢谢宋哥了,哦,对了,瞧我这记性,差点就忘了,宋哥,给我拿盒二十的。”

    “老规矩,软包?”

    “最近这瘾头见长,一天不来一根总觉着不得劲,嘿嘿,还是宋哥懂我,老规矩,要软包!”

    “得嘞,二十软包一盒,老杨你等会儿,我到柜里给你拿。”

    宋有福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多了一点点真诚,特意在柜台下面的箱子里摸出一盒软包,递给杨村民。

    “谢了,唉,最近家里那位管的严,宋哥..嘿嘿…你明白的…”

    “明白,明白……”

    两个人客气闲聊了几句,宋有福又回店里,给杨村民拿了一个麻丝袋子。

    杨村民道了谢,便开始蹲在地上忙活,宋有福忍不住上前帮忙,道:“老杨,这一身浅色衣服可不好洗,悠着点,别蹭身上。”

    这次宋有福帮忙,杨村民没有拒绝,两人合力将猪肉抬到麻丝袋子上。

    “得嘞,齐活儿。”

    杨村民顺手拾起,之前垫在猪肉下面的塑料布,对宋有福笑道:“谢啦,宋哥!”

    说着,随手把塑料布折成一个球,塞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哎呀,客气了,抬抬手的事儿。”

    “哪能呢,该谢还得谢…...”

    “爸!”

    就在两人讲话的时候,杨希栎踩着一双黑色凉拖鞋,从瓦片胡同的胡同口里,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