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阅读
繁体版

我们终究成长为一个不特别的人

    那天小弗到我家,我们并排躺着聊天。刚跟男朋友分手的小弗,脸上却带着笑。

    看她这样,我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准备好的安慰话全说不出来,只想给小弗一个拥抱,这种感觉比面对一个泪流满面的人还要强烈。

    碰上了一个不喜欢的人,没有心动,没有激动,因为别人看起来的“合适“,恋情还是开始了1当这段感情结束,即使是在闺蜜面前,也表现得不痛不痒。为了恋爱而恋爱,是怎样一种妥协。后来还是在众压之下选择放手,又是怎样一种抗争。

    小弗说着各种话题。我听着,只是在心里一遍一遍许愿:好姑娘,有一天你结婚了,希望那是因为爱情。聊了许久,有一阵儿我们都沉默着,只是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似乎能听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

    小弗用手机播放的背最音乐跳转到了(继续一给十五岁的自己》:“不确定自己的形状,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那些伤,我终于为你,都一一....小弗发出感慨,以前不喜欢吃肉,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不喜欢下雨天,不喜欢说话带口音的人,现在好像都习惯了。我们终究长成了一个不特别的人。小弗说这话时带着一点伤感。我知道她说的。不特别“,并不是指吃饭穿衣那些事。她害怕的是,在生活和感情中一点点磨掉自己的棱角,自以为选择了更适合前行的形状,对生活不再强求,对感情不再执着,对梦想不再坚持。

    第一次有人提醒我不要“磨掉棱角“,是在高中。高一上学期,我突然自卑了,也是第一次体察到自卑的滋味。自卑的那个点,不是别的,只是字丑。当时我是唯一一个带着“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光环入校的学生,那时候不少小孩看我都带着崇拜的目光。十四五岁,是一个唯成绩论的年纪,更是一个骨感的年纪。所以,纵使自己在别人眼中有千般好,都不足以把我从牛角尖里拉出来。

    自从有了一点点自卑的念头,我的自信心就全面崩盘。小学和初中都练过字,可我写的字还是丑得一塌糊涂。由于成绩好,也没有人计较字丑,我自己也完全忽略了。但是当我在平的时候,自己心里里过不去了。我看着大家都写得一手好字,更是惧怕写字,每次作业都写最少的字。可以这点自卑的苗头为起点,我时常思索自己该做一一个怎样的人。那时能想到的就是,不好意思多说话了,不好意思问问题了,不好意思.扬...现在想想简直不可思议。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求知若渴”的状态,连发下来的新课本都要在一周之内全部看完才安心。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不知道的就问,也不管是课程范围之内还是之外,有时候也会把老师难住。

    高一上化学课,对物质的分子结构感兴趣,看完了当时的化学课本还是觉得不够满足,下课之后就跟老师探讨。当时的化学老师对我问的问题特别上心,解释不清楚的他会在下节课带着需要的分子模型给我讲解。

    我有一周没有问问题,老师在我的作业上写了一行字:不要磨掉自己的棱角。后来化学老师找我谈话,希望我能保持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保持好奇心,多发现问题。当时我对“不要磨掉棱角“的全部理解,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后来,虽然我不再纠结于“字丑”这件事,也重建了自信,但是,凡事探究所以然的习惯却丢掉了。那时候理解的“特别“,就是追求很浅薄的“不一样”,比如上课踩着点进教室,比如对校服做一点手脚,比如偶尔违反班级纪律,甚至执着于在课桌上摆最少的....却逐渐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真正特别的东西:|像无处不在的好奇心,理所当然的自信,以及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的应对自如。

    高中毕业两年后我跟同学说起我当时的自卑,他们完全没有觉得我有什么好自卑的,聪明、漂亮,连跑步都比别人快得多。在他们眼中,当时的我对谁都爱理不理,一副“冰美人”的模样。

    后来在大学里也直在调整和适应之中。我跟同的人一样,做模型、谈您爱、看世界,偶尔翘课、偶尔闹腾。

    那时候,课程是严格分等级的,有些课老师讲得好也不愿意听,有些课生病都惦记着。

    友谊还是处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要么黏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要么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在校园恋爱中,见面就欢喜,分开就想念。感情就是我心情的晴雨表,

    总之我大学时候的状态就跟心电图一样,跌宕起伏、爱憎分明,当时觉得周围的人个性都鲜明得不得了。回过头来看,这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经营着小圈子,特别容易受环境影响。哭过,笑过,努力过,懒情过...环境是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

    大学毕业了,曾经的朋友各奔东西。和恋人也分手了,又回归到一个人的状态。入职的前两年就是不停地加班,也慢慢习惯了另外-个群体,跟另外一拨人打成一片。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不用控制,自然而然地就改掉了急性子,不慌不忙;被误解也不愿意解释,被赞扬也只是淡然一笑;看不惯的人和事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

    这一步一步,都是在告别尖锐,做一个柔软的人。这些改变,并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而是一个人开始学会建设自己的内心,优化自己的心灵。于是不再过多纠结生活的大起大落,更热衷于营造自己的小确幸。高中同学说我是“冰美人”,大学同学对我最初的印象是“假小子”。在毕业几年之后,我终于长成了一个没有明显特质的人,如果再用三个字来描述,我想是“普通人”。

    昨天,家里的打印机总卡纸,又着急用,我拿来工具箱,把底盘拆了修理一翻又装上。看着再次运行的打印机,我满心欢喜,给自己摆了个加油的手势,想告诉所有人,我连打印机坏了都自己修!这个念头在一秒钟之后就消失了,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普通人的生活都这样,吃饭睡觉,看书浇花,东西汉有了要添,坏了要修或者换。各种问题都自己努力去解决。每一个人,终究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实,做一个明白的普通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再需要用表面上的特别被人记住,只想做一个温和而丰富的人,然后吸引一群温和而丰富的人,留下来,一起走过此生。

    我们终究长成了一个不特别的人。庆幸的是,在我们表面上看起来跟别人一模一样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回归到内心建设、真正变得独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