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封神的我,又被救活了
繁体版

第62章 勾结楚王,设伏于海津卫

    神京皇宫,紫宸殿之中。

    平阳真人盘坐蒲团之前,纯正道家法力,在他面前凝作了两面圆光镜。

    此时的平阳真人,却是脸色铁青,冷声骂道:

    “废物!”

    其中一面圆光镜之中的道人,羞愧地低下了头,道:

    “这个雍博荣,实在是太狡猾了……”

    平阳真人神情凝重,哼声道:

    “这个雍博荣如此小心谨慎,果然不是寻常人!”

    说罢,他微微扭头,看向另外一面圆光镜。

    镜面之中,身穿着銮仪卫官袍的左丘甲,此时低眉俯首,神态恭敬。

    “还来得及吗?”平阳真人沉声道。

    左丘甲闻言,沉吟片刻后摇了摇头,道:

    “教主,就算现在立即让手下赶去大沽,只怕也来不及布置了。”

    两千道兵虽然强大,可雍博荣身边也有千余百战精锐护卫,暗中更有不少妖族大妖随行。若是直接出手刺杀,很大可能会让他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需要左丘甲调动銮仪卫中收拢的死忠,提前去安排布置,使整个卢龙县成为一个巨大的陷阱,让雍博荣无处遁逃。

    可阴差阳错之下,因为雍博荣多次更换路线,倒是让他们提前布置的打算落空。

    平阳真人听到这里,眉头紧皱,沉声道:

    “可惜了,下次要杀此人,只怕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雍博荣要么身在军中,有精锐大军护卫。要么就是在北平之中处理政务,戒备森严,轻易没有下手的机会。

    错过了这次,平阳真人还真不觉得会再遇到这么好的机会。

    而这个时候,左丘甲却是突然开口道:

    “其实,也还有机会!”

    听到这话,平阳真人眼神一动,当即道:

    “说!”

    “因为燕王威势越发强盛,楚王心中警惕,在两个月前便想办法,在海津卫之中安插了一名心腹,担任卫所千户官。”

    海津卫,既是北平府的南方门户,也是扼守运河以及海运的重要之地。

    如此紧要的地方,忌惮李玉鉴这个侄子的楚王,必然是要提前布子的!

    而雍博荣在抵达大沽之后,必然沿海河逆流而上,直抵北平。而这海津卫,也是他此行的必经之路!

    平阳真人闻言,双眼一眯,沉声道:

    “和楚王合作?”

    左丘甲点了点头,继续道:

    “对,如此一来,咱们就不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了,可以直接借助楚王的人马。而且此事之后,还以此挑动燕、楚二王关系!”

    平阳真人此前之所以想办法护持燕王李玉鉴,想的就是二王相争,耗尽大梁最后一点国运。

    这番计策,却是最为合适!

    想到这里,平阳真人当即点头道:

    “好,就这么办。正好你如今暗中投靠了楚王,由你提出最是合适。皇帝这边我再哄几句,引楚王入套不难!”

    左丘甲闻言,连忙低头恭敬应是。

    平阳真人又扭头看向那名道人,厉声喝道:

    “明云,你持我玉符,即刻赶往海津卫统领道兵!若是再出差错,便立时废去修为,投入玄黄境中!”

    听到“玄黄境”三个字,明云道人明显地浑身一颤……

    ----------------------

    楚王府,后院之中。

    左丘甲身穿黑色斗篷,遮住了身形面孔,很是神秘,在王府亲随的带领之下,从书房之中快步走出。

    而被楚王突然唤来书房商议要事的赵睢,此时便是正好撞上了准备离去的左丘甲,便不由打量了一眼。

    而左丘甲也注意到赵睢投来的视线,下意识地抬手拉了拉斗篷,脚步更快地离去。

    见左丘甲如此神秘,赵睢眉头一紧,对着书房外守卫的楚王心腹们,沉声问道:

    “此人是谁?”

    见是最受楚王看重的赵先生问话,一旁的心腹们连忙开口回道:

    “回赵先生,这是殿下的客人,甚是神秘。殿下召见此人时,都是屏退左右,不让旁人知晓的……”

    赵睢闻言,眼睛一转,故作随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走入书房之中。

    此时书房内的楚王,心情似乎很是不错,一见赵睢的到来,便连忙亲昵地挥手道:

    “赵先生来了!”

    赵睢上前数步,躬身一礼,参拜道:

    “见过殿下!不知殿下急召,所为何事?”

    楚王闻言,开口笑道:

    “今日皇帝召本王入宫,大加夸奖,甚至让本王重新开始主持政务。只从此处,便可看出皇帝对本王并无忌惮猜忌之心。”

    “思来想去,如今时机也算成熟,只怕再拖下去,燕王便势大难制了!”

    这话的意思,显然就是想要出手对付李玉鉴。

    其实若非是之前赵睢以“锋芒太甚,皇帝猜忌”的理由拖住了一些时日,只怕楚王早就要对北平那边下手了。

    听到这话,赵睢眉头紧缩,不解地道:

    “皇帝今日夸奖殿下了?”

    赵睢并不知道平阳真人今日是怎么哄皇帝的,他只知道楚王这段时间老实了一点,但也没完全老实。

    在朝廷政务上面,楚王已经许久没有管过了。

    但之前无论是针对长孙捷,还是对付周王,表面上楚王都没有出面,可实际上全是他在背后推动!

    夺嫡争储这事不谈,皇帝或许是乐见其成的。

    但长孙捷身为銮仪卫指挥使,天子耳目,被一个皇子这么针对,皇帝怎么也应该心生警惕才是,不可能还特意喊他过去夸奖一番啊……

    楚王此时点了点头,朗声笑道:

    “对啊,皇帝夸本王得体,命本王明日开始继续随百官上朝,以观国政。”

    之前楚王便经常上朝观政,甚至有对国政发表意见的权利。

    可自从皇帝病愈之后,眼见朝堂大半官员皆为楚王门客之后,楚王便再没有上过朝……

    此时重新得以上朝,其中却是颇有深意,怪不得楚王此时心中激动欢喜。

    赵睢沉吟了片刻,只能拐着弯地阻止道:

    “燕王是殿下大敌,应该重视。只是如今其威望正隆,仓促动手会不会……”

    楚王闻言,摇头道:

    “本王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燕王那边暂且不动,可以先断他一臂!”

    “本王这个侄儿有个心腹幕僚,平日里颇为倚重,信赖有加。辽西、辽东之战能获胜也全凭此人,的确是个人杰英才!”

    “听闻此人即将返回北平,正是动手铲除之机,绝不能让他继续为燕王效力!”

    听到这话,赵睢心中顿时一惊,不动声色地道:

    “既是燕王倚重之心腹,身边必有护卫。这仓促之间,恐怕难以确保万无一失啊。”

    “无妨,銮仪卫那边自有人相助!赵先生不用太过操心,如今只需为本王谋划一番,如何尽快削弱燕王之势!”

    赵睢心中宛若惊涛骇浪涌起,但面上却是不敢显露分毫,只能低头应是。

    心神不宁的他在简单地提了几个建议之后,便推说要仔细思索斟酌一番后,便转身离开书房,故作不紧不慢地回到了自己的小院,躲入了书房之中。

    “楚王欲要对雍公子下手,速速派人将这个消息送回去!”赵睢压低了声音,对着前来送茶水点心的小厮道。

    明面上是赵睢书童的小厮,实际上却是校***派来的校正郎官。

    此时听到这个情报,校正郎官那双低垂的眼眸顿时一厉,当即躬身一礼,脚步略快地离去……

    -------------------------

    随着这几艘莱州水师的战船,这数日来不断行驶,此时海上四周能够看到的船只,也越发多了起来。

    千篇一律的海上风光,此时也终于出现了变化。

    远处视线之中,那船只往来,极为繁华的大沽,也越发变得近了起来。

    雍博荣看着前方的陆地,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道:

    “终于快到了!”

    海上路途憋闷,可他如今偏又受不得半点海风,每日只有一刻钟的放风时间。其余时间内,也只能躲在船舱之中发闷,实在枯燥至极!

    如今看到陆地,心中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道:

    “在大沽登岸,让我缓一缓吧!”

    尚振宏有些迟疑,不由劝道:

    “大人,还请再辛苦几日!从大沽逆流而上,不过三四日便能到北平了。”

    他身负护卫雍博荣前往北平的职责,是丝毫不敢有所大意的,只盼着尽快将雍博荣送回北平,也省的夜长梦多,再出事端!

    雍博荣却是连连摇头摆手,道:

    “就剩三五日的路程,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几日乘船,坐的我整日飘飘忽忽的,快让我上岸缓一下吧!”

    雍博荣都这般说了,尚振宏便是心中再不情愿,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只能安排人准备停靠。

    战船之上有小舟放下,水师士卒立即持印信军令划船上前,想要让管理大沽的官员配合,以此调度往来船只,让几艘战船顺利停靠。

    而小舟上的水师将士去了没有多久,便看到大沽口岸之上有官吏奔走,不断调度着四周而来的船只。

    不多时,船只四散,在入海口处清出了一条水道。

    甲板之上的雍博荣见状,眉头一动,倒是点头赞道:

    “管理大沽口岸的官员,倒是有些本事!”

    这么短时间内紧急调度船只,顺利地清理出了一条水道,过程中却不见出什么岔子。这管理调度能力,的确值得称赞一句!

    雍博荣当即对着身边亲随,开口道:

    “过会儿上岸后去问问,刚刚是谁人负责调度。如此人才,可行提拔!”

    身边亲随闻言,当即应是。

    如今的雍博荣,还肩负着要为李玉鉴选拔官员的职责。

    尚振宏见前方水道清出,当即命令麾下战船上前,停驻大沽码头之中。

    船只一停稳,雍博荣便在王不二的搀扶之下,迫不及待地走下船只。

    而他这一踏足地面之上,瞬间便有一股难以言说的踏实之感涌上心头,不由感慨道:

    “还是这样踏实!”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看到码头之上,一众身穿绿、青官袍的大梁官吏,脚步匆匆的赶来。

    北平府上下,谁都知道雍博荣身份之重要,是以上下官员不敢有任何怠慢大意。

    一见被众护卫簇拥着的雍博荣,面前的这些官吏们却是连忙俯身一礼。

    为首官员,朗声道:

    “海津卫市舶司提举晏永博领一众官吏,见过雍典簿!”

    海津卫这边除了是入海口之外,还设有盐仓,是以有商船往来不断。便是因为如此,这里便也设立了一座市舶司,来收取商船税收。

    这个市舶司提举是从五品的官职,比雍博荣现在的官职还要高,而且是一等一的肥差!

    雍博荣打量了一眼为首的这个晏永博,开口问道:

    “刚刚可是晏大人在调度船只?”

    晏永博连忙应是,拱手道:

    “正是。”

    雍博荣看着晏永博,然后故作无意地扫视了他身后的一众大小官吏。

    见这些官吏个个神色并无异常,雍博荣便知这次船只调度迅速,的确全赖晏永博出面!

    确定这件事之后,雍博荣心中便不由一动。

    要知道这行军打仗,粮草军械很是重要。

    李玉鉴日后起兵,若是这后勤不畅,使得前线物资短缺,那麾下兵将就算是再多、再精锐,也难以发挥全部战力。

    而粮草军械运输最为方便的,是水运、海运!

    水运海运,便需有人居中调度,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和此前的蒗荡渠一般,几艘船只碰撞沉河,堵塞了关键水道,让整条运河直接废掉。

    这个晏永博,在船只调度之上颇有能力,倒是让雍博荣不由留心了起来。

    雍博荣脸上笑意更甚,点头道:

    “晏大人能力出众,将诸多船只调动得如臂指使,确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晏永博闻言,却是面露感激地道:

    “若非是燕王殿下、典簿大人擢拔,何来下官今日?”

    这个晏永博之前不过是海津卫市舶司的小小吏目,不过从九品而已。

    只因当初瓦剌、高句丽大军来袭,市舶司上面的官员全部裹挟多年捞到的金银逃走,唯有晏永博依旧留守市舶司维持。

    事后清算之时,弃官而逃者一律不用,晏永博则被临时升到了市舶司副提举。又因其能力出众,两个月后竟然一口气升至从五品市舶司提举。

    如此擢拔之恩,又岂能不让晏永博心存感激?

    雍博荣听着这话连连点头,心中不由更是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