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成为满贯就算成功
繁体版

第六章 初露锋芒

    昨夜就如同一页纸一样轻飘飘的翻过去了。

    第二天清晨,各参赛国的运动员们陆续抵达体育馆。

    世青赛开始的当天,主办方的安排是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先从团体赛开始进行,下午再进行男女球员的单双打。

    而丁满一行人入场后,教练们坐在席位参加开幕式,包括丁满在内的运动员们俱都进入后台练球,找找手感。

    待开幕式举行完毕,工作人员便至后台引导丁满等人上场。

    华国队与瑞典队的比赛,正排在第一天的一号台,是最早开始进行的比赛之一。

    世青赛的团体赛要求每支队伍最少三名队员,五局三胜制,前三场单打,由各自的队伍的一二三单依次出战,第四场双打,终场再由各自的一单出战单打,决出胜负。

    而丁满幸运又不幸的作为队伍的一单兼队长,责任重大。

    他第一场如果赢下,后面的队友上场就没有压力;

    而他若不幸输了,后面的队友都必须要肩负起必赢的重担,即使后面赢得胜利,也必然使教练组对他的评价降低。

    …………

    戴着头巾的女裁判召集双方队长,丁满获得发球权。

    两方站在各自台边,男副裁将白球用专门的发球机发给丁满。

    依照乒乓球比赛的惯例,丁满跟瑞典的一单兼队长莫雷伽德练起了球。

    莫雷伽德作为瑞典队的队长,正是国乒赛前的主要研究对手之一;

    在瑞典乒乓夕阳西下、华国乒乓不断攀升的时代大潮下,他无疑是瑞典乒坛的一朵小小奇葩:

    巧妙的反手侧切、灵性的比赛节奏、出色的国际成绩……

    虽然球风大相径庭,但他还是被很多怀旧的球迷视作瓦尔德内尔的新一任继承人。

    不过褪去球迷想象中的浪漫面纱,

    在国乒看来,莫雷伽德的反手无力、正手不精、脚步松散,

    被吴志平教练鉴定为纯纯的提款机,也是教练组勒令丁满绝不能输的几名对手之一。

    练球结束,主裁判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丁满将白球在球台上弹了几下便俯下身子,

    持拍手的小臂横放,手腕向下倾斜,左手将白球堪堪抛至十五厘米的高度;

    待球落至胸口上下,丁满当即转身,球拍对着对方正手位,暗暗发力向下砍去,发出一个重下旋

    但他手上却做出轻碰白球便收拍的假象,给对方以不转球的错觉,

    并且发球时,手腕柔性发力,令白球接收的动能更多的转化为旋转,致使白球的时间流速都仿佛变慢了。

    而从莫雷伽德的视角来看,他做出轻轻推挑直线的动作时,

    白球弹起的时机比他所预判的至少慢了半秒,直到他手上的动作做完大半,白球才跳到了合适的高度,

    “呲”

    高速旋转着的白球直接落在球网上,丁满轻取首分。

    场下国乒的几名成员,甚至包括瑞典队的成员都忍不住为之鼓掌。

    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发球得分,

    但身为专业运动员,他们却能看出这短短几秒的发球,所显露出的技术之高超和绝妙。

    虽然不转球和重下旋球都是非常基础的发球技术,但两种发球的动作差别极大。

    用不转球的动作发出重下旋,这即使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也是极难的。

    而丁满刚刚的发球,就连场边观战的他们都没有判断准确,这简直超乎想象。

    但此时场上的丁满却不知道场下众人的内心戏;

    对他而言,发球无非是通过假动作欺骗对手,让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

    只要洞悉对手的思路,再加上足够的技术能力,发球得分太正常不过了;

    而对拥有瓦尔德内尔的意识和马龙技术加持的他来说,一局发球不得个几分才是怪事。

    第二个发球,丁满倒没有再采取骗招,直截了当的一记正手半出台下旋球。

    毕竟基本功才是一个运动员的硬实力,过于依赖骗招,只会丢掉对自己硬实力的信心。

    但莫雷伽德此时却被丁满高超的发球技术束缚了手脚;

    他后退半步,正手稳稳地拉了一个又短又低的加转弧圈球。

    只可惜对专业运动员来说,加转弧圈永远只是来不及拉前冲弧圈时的应急措施。

    莫雷伽德的加转弧圈再转再低,在丁满看来,也不过是对着洋枪跳大神。

    瞬息,丁满一个强而有力的暴挑,右手直接甩过头顶。

    白球刚刚跳起,便被丁满暴力的挑至对面底线,接着便飞出球台,整个过程不过一两秒之间。

    而还没调整好动作的莫雷伽德看着球飞出去,能做的只有耸肩摊手,以示无奈。

    他场下的莫徳里奇教练痛苦的拍了下额头。

    莫德里奇作为征战多年的老运动员兼老教练,当然能清楚的看出,

    莫雷伽徳竟然只是吃了一个发球,就被唬住了。

    在能拉前冲弧圈的情况下都不敢拉,宁可退半步拉加转弧圈,

    一个球,他就在技术和心理层面输了两次。

    莫德里奇顿时如坐针毡。

    2:0,轮到莫雷伽徳发球。

    丁满乃至整个国乒,对欧洲选手都有一个刻板印象,就是爱发逆旋转。

    盖因欧洲大汉普遍反手强于正手,而逆旋转发球很容易导向反手相持。

    但莫雷伽徳不同,他是欧洲乒坛少见反手不如正手的运动员,所以导致他相对较少使用逆旋转发球。

    莫雷伽德发球时蹲的比一般人还要深些,将球勉强抛过头顶,右手大幅度甩出。

    一个不加掩饰的重下旋发到丁满反手位底线。

    瑞典乒坛虽然缺乏好手,但雄厚的积蓄让他们不缺好教练。

    赛前针对华国队的一单,也就是丁满。

    他们根据之前的比赛录像,总结丁满反手拉下旋的能力不足,攻击性不强,认为可以多往其反手位发发下旋球或者搓下旋到反手。

    但对丁满来说,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弱点,又怎么可能没有应对措施。

    他每天晚上跟系统模拟对战的最大成果,就是更懂得了怎么更好的运用自己已有的反手技术,来弥补自己反手硬实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丁满身形稍微左转,右手先收回身前,

    再等白球蹦到比球网微高一点的高度,从侧面摩擦球,右手大力向外甩去。

    一个潇洒的侧剌,将球剌到对方的正手位小三角。

    只一个动作,就把场下的吴志平教练给吓了一跳。

    “怎么又变招了啊”

    吴志平教练大感意外,虽然知道丁满这段时间球感变好了很多,也把侧切、抹这些花活融进了战术体系,

    但这招反手侧剌他从未用过啊。

    先不提完全掌握这种高难度技术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

    除了需要超高的球感来把握力道和使用的时机,

    这项技术最难的还是对使用者判断能力的要求。

    使用侧剌,必须精准判断好来球的旋转强弱,从而微调板型和发力方向,不然球极容易出界。

    而此时的赛场上。

    莫雷伽德上步搓球,可由于惧怕侧剌制造的奇怪旋转,正手只敢轻轻从球的侧面搓球。

    白球登时横着拐到对面中路,跳起的高度约有球网一倍还多一半高。

    丁满反手加力推拨,

    莫雷伽徳当即后撤,反手放起了高球。

    丁满趁势发力,两三板正手爆冲把莫雷伽德压在反手位。

    最终莫雷伽德一板回球出界。

    比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