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风云
繁体版

王福祭神

    熹平七年的春天(178年),洛阳城的杨柳枝已吐露嫩芽,柳絮如绵在空中飞舞,飘落皇城的角角落落。北宫长秋殿的大门紧闭,这里是宋皇后的寝殿,平时每天清晨都有妃子前来请安,宫娥和太监来来往往,现在长秋殿大门上的铜环已经很久没有拉响,皇后被禁足在殿中将近两月,殿内一切日常需要都由太监传送。近日,原来的太监被撤换,日常供给被缩减,里面的宫女能找到出路的都离开了长秋殿。宋皇后出自世家,父亲宋酆,官拜执金吾。宋皇后以端庄温贤被选入宫。当时皇后17岁,皇帝15岁,年轻的皇帝常常在早上为皇后梳妆,给皇后插上金步摇,口唤“姐姐”,那时帝后关系和谐恩爱。在熹平元年的八月,发生了一件大事,渤海王刘悝谋反被杀。刘悝的王妃也就是宋皇后的姑母被下在狱中,皇后向皇帝求情要求恕姑母死罪,可是中常侍王甫因与刘悝有矛盾,必要皇帝斩草除根,以免后患。最终,刘悝一族灭。

    宋酆逝后,宋奇继任执金吾。有一天晚上宵禁后,有十几辆马车私自出南宫,押车的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王福。宋奇逮住王福,王福说这是皇帝赏赐给他的礼物,因为王福在顿丘给皇帝找到一只鸡王。

    清明过后的一天,宋奇的鸡在斗鸡时啄死皇帝的鸡王,王甫密告皇帝,说宋奇蓄意谋反。皇帝下诏逮捕宋奇下狱,并趁机查抄宋奇家产。这时,朝廷中以蔡质为中心的士大夫和以王甫、程璜等宦官为中心的斗争越演越烈(东汉后期的党锢之争)。朝廷改年号熹平为光和。皇帝要蔡邕拟写祭文告天,蔡邕趁机写《密言七事》给皇帝,书中有说中常侍在地方放纵子弟,贪赃枉法,在朝中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并举出实例。皇帝看后非常震惊,不料这《密言七事》被王甫发现。王甫联结程璜上书皇帝,弹劾蔡邕,说蔡邕的《密言七事》里有大不敬的言辞。皇帝犹豫。王甫和程璜联结卫尉阳球,暗中收罗蔡邕罪证。这阳球是程璜的女婿,与蔡邕之叔卫尉蔡质有仇。正在这时,蔡邕上书皇帝,奏请朝廷为国舅入狱一事重审。王甫、程璜贿赂皇帝最信任的中常侍张让、赵忠。张让赵忠密奏皇帝,说蔡邕与宋奇等人蓄意谋反。皇帝大怒,批准逮捕蔡邕一家入狱,并判死刑。中常侍吕强之侄吕易曾入学太学,并拜蔡邕为师,举孝廉后,经蔡邕推荐任地方县令,吕强感恩蔡邕,进言皇帝,说蔡邕之罪不及死。灵帝也惜蔡邕之才,就赦免死罪,改为髡刑,流放朔方。

    蔡邕一家在门徒和好友的支助下渡过黄河向北,离开洛阳。自此昭姬跟随父亲颠沛流离过起了流放的生活,还好蔡邕没有了公务缠身,就一心一意教养女儿。聪明的昭姬在父亲的教养下成了一代才女,这是后话。

    黄河在洛阳北面向东北方向,沿着魏郡和东郡的交界,浩浩荡荡流去,在濮阳的北面折向正东,穿过东郡。濮阳北面地势低洼,河水常在这里冲垮堤岸,向小城顿丘漫延。顿丘的土地肥沃,因黄河泛滥之故,田园村郭常遭河水淹埋,百姓多逃亡他乡。历任县令因不能治理水患多被贬谪,后来县丞王福上奏朝廷,要求免除顿丘百姓的赋税。王福的哥哥就是中常侍王甫,王甫就为顿丘讨到贫困县的称号,要求朝廷每年拨给赈灾款项。后来离乡的百姓又纷纷回来。王福向百姓征收祭品,每年春秋两季祭拜河神。凡户籍男子一季出谷十斛,女子五斛,没有谷物可以按价出钱,没有钱的每季为官府劳务二十天抵价。百姓也可为地主劳务获得报酬的。顿丘最大的财主就是王福,顿丘城方圆几十里都是王福的私田。每年开春天气回暖,泥土解冻,官府就在马颊河狭窄处搭台祭河神。贡品有三牲四果、各色谷物,神汉巫婆念祭文,跳神舞。民间要组织一支舞蹈队献舞,舞蹈队由十五六岁的少女组成,被选为舞女的可代替一季的劳务费,祭神过后还能获得一份礼品。祭河神的日子选在三月初三日,本来这一日是上巳节,即未婚男女出来相会的节日,顿丘的百姓在这一日主要是祭河神,兼带男女出来踏青或相会。

    顿丘的百姓生活艰辛,祭河神这一天还是快乐地出来观礼。已成家的多想着家里能人丁兴旺,家宅安宁,未成家的想在春天的郊野碰到合心意的,官府则一力承担祭河神,收祭品,查缺漏。祭台上的神汉巫婆头上插戴五彩羽毛,脸上涂染各色油彩,身上披着宽大的祭服,手里拿着法杖,嘴里念念有词,脚踩着乐音的节奏,一会儿指天祷告,一会儿指地念咒,一会儿泼洒神水,一会儿放起天火。击鼓,摇铃,念咒,祝祷。呼呼的风声中好像传来神灵的许诺,于是神汉和巫婆们渐渐停下脚步,止住声音,趴伏在地,虔诚跪拜,这场面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于是官府里的人出来代神灵宣告百姓,要敬神,要互爱,要勤劳,要顺从,一切所求的都会实现的。祭台周边有卖各色食物的,农具等生活用品的,有交换农产品的,也有卖玩具的。

    在这一天,好像各类人有各类不同的心思。只有小孩子是最快活的,无忧无虑,这一天纯粹是出来撒野的。离祭台最近,靠近河边的地方,有人家搭了一棚子,这是专门给顿丘官府人家休闲的。几个贵妇人在那里叽叽喳喳说话,有小孩在前前后后玩闹。

    有一个半大的孩子手里抓了一只竹鸡跑了过来,看衣着肯定是有钱人家的小公子,后面有一破衣烂衫的孩子追着他跑,棚子里出来几个妇人,拦住那穷人家的孩子推推嚷嚷,那小公子躲在妇人背后吐舌头,那穷孩子哭着跑走了。河边有孩子在玩水,空地上有孩子在追逐,有小女孩在岸边挖兰草,听说这把这兰草烧水洗浴,女孩会越长越漂亮,还有孩子拿着糕饼边啃边看边擦鼻涕。这时一个小公子骑着一支柳条在空地上跑,嘴里驾驾驾喊着,那棚子里的妇人嫌这驾柳条的孩子把地上黄土搅起来,都喃喃地骂他缺教养。一个丫环和一个奶娘跑过来拦住驾柳条的孩子,孩子一扭身,扔了柳条,钻过人缝就跑走了。

    棚子里的一个贵夫人指着那跑掉的孩子,对身边的女人说:“都闭嘴,这是新县令家的公子。”那些妇女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连忙禁声,也有跑出来看究竟的。原来那小公子就是曹子修,是铜卿带出来看祭河神的。原来朝廷查不出曹操在洛阳北的过错,只好迁曹操到顿丘为令,曹操回乡办了雀儿丧事,纳了卞玉儿为妾,留玉儿在谯城守家,带着铜卿和两个孩子上任顿丘令。

    顿丘县缺了好几届县令了,祭河神的事情一直由县丞王福管,顿丘的百姓心里只有县丞,没有县令。顿丘县又小又贫困,因为县令缺编,县衙也年久失修,县里有什么案件要处理,吏员们往往去王福家办公。曹操到了顿丘,王福拿出自己的私钱修整了县衙,连带修整了县衙后内院。于是县令办公在县衙,铜卿带着家人住内院。但吏员们习惯性地还是往王福家里跑。县令的日子过得非常悠闲。

    顿丘的北面与冀州魏郡的阴安交界,两个县之间有一座伏牛山。伏牛山不高,四周也没有其他山峦。伏牛山南坡是王福家的私产,王家祖坟就建在这里。伏牛山下有两条河,一条是濮水,另一条就是马颊河,两水交汇再通向黄河。这里水道密布,土壤肥沃,但河道没有疏浚,河水常常泛滥,,田地成了荒野。伏牛山脚建有神庙,仅供王家族人一年进庙祭祀两次,其他百姓都不能靠近。传说这一带常有神灵聚会,河伯、云姨,风婆、雷公、电母等经常在山上商讨事宜。一到阴天,这里就草木迎风,沙沙作响;狐鸣穿空,戚戚成韵;鼠兔遁形,飞禽敛翅,百虫噤声。这时如有农人还在田间劳作,必要收拾农具,早早回家,路上行人也要加快脚步,找个藏身之所。神仙聚会,凡间的生灵都要避道。

    三月三日这天祭河神之后,百姓们都散了,王福陪着曹操到各处转悠,熟悉顿丘的环境。顿丘县城很小,城中只有贯穿东西的一条大道,城内多低矮泥房子,像样的房子除了县衙,就是城西的王家大院。市场在南城门边的一处空地,平时冷冷清清,只有集市日有人走动。曹操带着亲随骑马走在路上,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些大官人走过,都避过一边。天气已经暖和,百姓们都还穿着冬装。曹操看看路两旁的民舍,又看看矮胖的王福。王福生就一幅慈和相,眯缝的双眼,圆胖的脸庞,两条短腿跨在马背上,一般长短的马镫是够不着的,王福的马镫是被改装过的。特别适合他的腿长。大概整个顿丘城也就王福长得胖,更兼穿上一身发亮光的绸缎衣服,显得特别亲切。

    街上人少,曹操纵马驰骋,很快就来到城门。出了顿丘城,外面的视野开阔,不远处的伏牛山起伏于地表,曹操指指伏牛山的方向,纵马而去。亲随们赶紧跟上。大约跑出一箭之地,王福两腿用力一蹬,粗壮的大腿夹住马腹,那马听了指令似的,撒蹄向前,急跟上曹操的大红马,直到马头超过曹操的马,王福齐拉马缰,横马挡在曹操马前,气不喘,脸不红,眯眼一笑,抱拳向曹操说:“曹县令有所不知,前面是沼泽地,骑马前行有危险。县令想去哪里,只要天光早,王某带您去!”曹操见王福骑术了得,不觉肃然起敬,说:“我只随便走走。”曹操拉偏马头,走开几步,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王福的坐骑,说“曹某自小在家惯于骑马,自认为骑术精湛,刚才见县丞轻易纵马阻挡曹操马前,如此轻灵,实在开了曹操眼界,佩服佩服!”王福眯眼浅笑说:“王福身矮,在地上行走不快。马腿长短区别不大,今借马腿驰骋,让曹县令见笑了。惭愧惭愧!”曹操说:“顿丘城小,城外倒开阔,便与驰骋,何不放开马蹄,绕行伏牛山,让曹某见识一番王县丞骑术。”王福说:“县令有所不知,顿丘人少,野外荒凉,多有猛兽夜出袭击人畜。再说伏牛山下沼泽密布,人马进去多不能自拔,现在天晚,更是不便。哪天天早,王某定带县令踏遍顿丘土地,可好?”曹操说:“还是县丞想得周到。今天先回去啊!”

    曹操回到县衙,铜卿告诉他,说县丞夫人给她送来两个粗使丫头,一个叫冯轩,一个叫兰草。那个叫冯轩的丫头老实又勤快,兰草则打扮妖艳,颇通人事。后来铜卿打发了兰草,留下冯轩做丫头。这个冯轩原本是一农家女孩,家中有自留地,因为天年不好,交不起租牛的税,就把自留地抵给王家换钱交税。后来租牛病死了,父亲也病死了。父亲死了没关系,租牛死了是犯法的,要坐牢。王福就用自家的牛抵了公家的牛,免了冯轩家的罪责,但冯家的私田划给了王家,冯轩的两个兄弟也进了王家为奴,冯轩也卖身进了王家。王夫人嫌弃冯轩老实,就把她送给了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