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魏武帝
繁体版

051 有君足矣

    两汉的游侠可以分很多种,高端的游侠赴国之急,中端的游侠则济人之难。

    但不管是劫富济贫也好,舍生取义也罢,还算是对社会有用,心中有道德底线的人。

    怕的是遇到那种最低端的游侠,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说白了就是社会上的混混和打手。

    但不管是哪种级别的游侠,都有相当的号召力,如果此人还有不错的家世,那定能招揽到不少追随者。

    所以汉末的群雄中,曹操,刘备,袁绍等人都点亮了游侠的属性。

    而这名出现在袁术面前的门客,也是游侠出身,不过属于中低端那一列。他身为孙策府上的食客,却因为仰慕出身阀阅的袁术,甘愿成为他的眼线,为其传递信息。

    这种行为放在后世也是非常可耻的,但此人却甘之若饴。

    “说吧,伯符今夜都说了些什么?”

    面对袁术的询问,这名从属于孙策的门客没有丝毫犹豫,将今夜所见所闻,事无巨细一一道出,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袁术端坐于案后耐心听着,全程没有回应,只在听到孙策迷醉间说想要去历阳时,眉毛轻挑了一下,其余时候都是一副从容自若的表情。

    那门客其实也在偷偷留意袁术的神情,因为他方才连孙策在宴席上抱怨袁术的话也讲了。可袁术依旧不温不火,似乎并未动怒,让他不由地心悦诚服。

    ‘真不愧是出身世家的子弟啊……’

    “恩,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切莫露了行踪,好生做事……”

    袁术可不会去在意他有何感慨,轻轻颔首,也没有给什么赏赐,只是勉励其几句。那门客也识趣,拱手拜别袁术,任由一直候在身侧的仆人送他离开。

    人前脚刚离开,眨眼间,袁术的目光已经变得阴鸷,他微微转头,说道:“出来吧。”

    两道身影从侧室里走了出来,左侧那人,头戴小冠,一双三白眼,腰间佩剑,虽一副士人打扮,可样子却更像是个领军的将领。

    反观右侧者,头戴进贤冠,结缨颔下,须长半尺,腰系佩玉,虽神色憔悴,却掩盖不了其身上的儒士气质。

    这两人不是别人,中年儒士是左将军府、长史杨弘,另一人便是要顶替孙策出任庐江太守的刘勋,一个心腹一个故吏,皆是袁术亲近之人。

    “主公。”两人简单行礼,袁术抬手,随即先后落坐。

    “方才你们也听见了,伯符这是对我不满啊……”

    袁术这话初听以为是忧心之言,但结合他脸上那阴冷的表情来看,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悦。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孙策以下犯上,让他受了多大委屈呢。

    处事相对稳重的杨弘还在犹豫,刘勋已经抢先开口:“主公,这孙策出身寒微,祖上不过是个瓜农,他的父亲靠着您才骤得高位……”

    “这孙策又疏于管教,他哪里懂得什么君臣之道,您若是不喜,将他打发走便是。”

    这番诛心之论听得一旁的杨弘瞠目结舌,袁术被捧得也是老脸一红,但刘勋的话又恰好搔到他的痒处,着实让他心花怒放,遂抚须开颜。

    不过,刘勋口中的君臣之道也并非信口雌黄,在《白虎通义·卷三》中就有提到:‘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意思就是,建立社稷也就意味着宣示主权。天子和诸侯都有自己的社稷,已宣示自己对天下和封国的所有权。郡县也有自己的社稷,以宣示郡县的土地是归属于郡县所有人的。

    所以,在汉代,成为一方诸侯的太守们,会将他们管辖的郡当作国来看待。

    因此,太守和他的下属之间,既是行政系统中的上下级关系,在理论上也存在一种君臣关系。

    不管你是县令,还是府中少吏,服从天子是忠,服从太守呢,也是忠。我袁术堂堂的扬州牧、徐州伯,你孙伯符是我的臣下,要忠诚要服从,这有什么不对吗?没有!

    “诶,子台慎言!伯符骁勇善战,多有战功,他父亲亦是义胆忠肝之辈,只可惜天不假年……况且伯符及冠在即,岂是你家小儿?往后断不可如此妄言!”

    袁术此时毕竟还是个体面人,喝得起蜜浆,对孙策也是拉拢多于打压,不然也不会说出‘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言论,所以对刘勋也是发出警告。

    “主公训诫的是!是在下孟浪了。”

    刘勋闻言,当即拱手认错,脸上早已没有了方才嘲讽孙策时的嘴脸。

    双方一来一回,表演得极为默契,杨弘反应过来后,心中暗道切不可与此人深交。

    三人又转而商议起庐江郡的事,其实袁术今夜专门将刘勋叫来,原本就是要跟他说,让其出任庐江太守一职的事情,孙策的门客只是恰逢其时而已。

    如今,袁术割据淮南,主要的地盘就是九江和庐江两郡,豫州更像是他势力范围的延伸,很多都是依附于他的黄巾军。

    为此,尽管孙策功劳很大,他还是想将这两个重要位置,交给自己能够信任的部下来管辖。九江太守陈纪是这样,刘勋也是。

    袁术两次失信于孙策,他不知道这样做不对吗?到底是性格使然,自私自利,还是自觉凭借家世和名望,足以压下孙策心中的愤慨呢?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吧。

    本来,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丹阳都尉,算是基本控制了丹阳郡。等拿下陆康,完全控制庐江郡后,是西征刘表,还是北图兖州,他都有很大的自主性。

    可谁知道,吴景和孙贲两人竟然被刘繇这厮给驱赶回来,这下好了,丹阳郡易手,隔着大江,攻又攻不过去,后方不稳,袁术纵有什么小心思也暂时熄灭。

    “你们说,这伯符想要去历阳,可是要随他舅父去攻打刘繇?”

    袁术的突然提问让杨弘和刘勋都愣了一下,刘勋一时猜不透袁术的心思,再加上刚刚才被警告过,这时选择了沉默。

    杨弘身为长史,经常为袁术出谋划策,自然猜到袁术的一二心思。

    他斟酌了下说辞,沉声道:“眼下天下纷乱,豫、兖两州更是龙蛇混杂,争斗不断,主公不如先稳定后方,以待良机……伯符乃一员良将,若真有意协助吴景攻打刘繇,那自然是极好的,主公您也不必费心去安置他。”

    “江东形势复杂,那刘繇纵有朝廷诏令,却也无法如臂使指。主公可遣人去信许贡,他方得吴郡不久,正是心神荡漾之际……主公向其阐明厉害,或利诱之,若能遥相呼应,两面夹击,那刘繇也就不足为虑了。”

    杨弘越说越顺畅,袁术听得心情激荡,终抚掌大笑:“曹阿瞒有荀文若,我有君,足矣!”

    --------------------------------

    “嘚!嘚!嘚!”

    荀彧骑着一匹白马,身后跟着一支小部队骑兵,来到一处小山坡上。荀彧放眼望去,观察着脚下的土地。

    曹珣骑着他的黑色骏马落后半个马身,一黑一白,倒是相得益彰。

    “先生,如何?”

    “你不是都看到了吗?还需要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