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繁体版

第93章 保媒

    兖州。

    曹操带着一众部将正在商讨关于青州一事,

    “方才见你在主公面前似乎有话要说。”荀彧见其出了营帐也不曾开口,于是便问开口问道。

    荀攸微微低,

    荀攸在荀彧的举荐之下来到了曹操帐内,二人虽然是叔侄,但荀攸在军营之中地位,是不及荀彧的。

    见曹操心意已决,荀攸也不好在曹操面前所言过多。

    荀彧见状便道:“公达只管说来便是。”

    “青州流民已安置妥当,这几天杨业带兵陆续进驻青州,扬州之战都未曾将他们召回,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吗?”

    听到这话,荀彧面色凝重,却也并不意外。

    现在不仅是刘备举动有些反常,就连青州刺史也有些反常。

    经过荀攸这么提醒,让荀彧顿时豁然开朗。

    “想必青州已经和刘备达成联盟了。”荀彧道。

    对此荀彧是有些意外的,本以为他会投向袁绍。

    “此事需要禀报主公吗?”

    荀彧摇摇头,

    “主公对青州志在必得,作为谋士的我们,鼎力支持即可。”

    荀彧看向荀攸,由衷的说道。

    荀攸微微点头,不在反驳,

    荀攸初来帐内,没有急于表现想要立功,知进退,荀彧对其心性表示认可。

    ……

    青州之中,

    此刻,刚忙碌结束,青州刺史便设下一桌酒席,招待杨业。

    闲聊之间,对杨业真是赞许有佳,越看越顺眼,想起庐江好友,好像有两个女儿。

    倒也是才子佳人,心想之余,突然问道:“子瞻,可曾娶妻?”

    杨业差点一口水没有喷出来,

    想来也是憋屈,这一路走来,连个适龄女青年都没有看见,这到哪儿去娶妻。

    这青州刺史,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见杨业沉默的模样,臧洪一眼看穿,露出一脸意味深长的模样。

    杨业生怕这青州刺史乱点鸳鸯谱,于是开口说道:“大丈夫当志在天下,岂能放在儿女私情之上。”

    此话一出,臧洪一愣,震惊之余,带微笑赞许的点了点头,

    见臧洪不再提这个话题,杨业松了一口气,

    而一旁的赵云倒是笑意连连,

    随后,酒过三巡之后,臧洪发现赵云也是气度不凡,

    赞叹刘备强将底下无弱兵,拉着赵云也是好一通夸赞。

    臧洪也难得高兴,喝的有些高兴,话语之间对杨业逐渐关心起来,得知杨业双亲亡故,顿时心疼不已,有意要收杨业为义子,

    看杨业二十了都还没有娶亲,以为是家中无人操持,顿时要替杨业保媒。

    眼看臧洪似乎喝多了,杨业倒也没有放在心上。

    臧洪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生,后讨伐董卓也参与其中,被袁绍看中举为青州刺史。

    青州,州遂萧条,悉为丘墟,在青州之后,施政有方,也深受百姓拥护。

    席间快要散去之时,臧洪拉着杨业死死不撒手,最后在其部下搀扶之下回去了。

    而赵云在回去路上,还是忍住站在一旁笑道:“子瞻,你这是快要成亲了?那我是不是得书信一封给玄德公。”

    “我去……”杨业没想到赵云也调皮了,

    赵云也愣了一下,一个劲的嘴上说不信,心里早就打算写信告诉玄德公了,还真是口嫌体直。

    两人打闹之际,典韦就在一旁嘿嘿傻笑,

    来到青州城楼之上,清风吹过,三人酒醒了不少。

    看向兖州之地,杨业陷入沉思,

    从杨业初见曹操之时,就预想到会有交手时刻,

    曹操可不同普通山匪,也非小打小闹,

    硬碰硬是不可能的,要是能在对战之中,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好,

    毕竟对于刘备来说,刚得扬州,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来修整发展,倘若能和平稳固发展一年,便能一路崛起直上。

    杨业深叹一口气,

    而赵云和典韦站在一旁,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次日,

    臧洪酒醒之后,想起昨晚的事情,随即一封书信送到了庐江。

    另外一封信件送到了豫州刘备手中。

    ……

    扬州逐渐平稳,刘备回到豫州,将张燕留在扬州驻守。

    收到青州臧洪之信后,

    刘备这才知道臧洪来信之意,想要提杨业保媒,来询问刘备意见,这种事情刘备自然是不反对,

    想起杨业耗尽娶妻钱财用作军需,刘备也感觉愧对杨业。

    不过得知最近河北地区局势紧张,不免替杨业感到担心,以至深夜不得而睡,关羽等人炼兵而归,见刘备还未安睡,便敲门走进。

    于是,关羽道:“兄长是在担心子瞻?”

    刘备点了点头,袁绍手下猛将如云,猛将之多,曹操亦是,少说他们手下能统兵善战之人不下十几个。

    而青州城内,只有杨业,赵云,典韦。

    这让他如何不担心:“子瞻此举还是过于冒险,还是书信一封将他们召回豫州,再做打算。”

    关羽也点点头,让他们三人带兵面对,确实风险太大。

    郭嘉站在一旁沉默,袁绍手中谋士实力如何他尚不清楚,但他的好友荀攸,如今已投到曹操帐下,

    荀攸和荀彧两人的谋略与兵法,就非寻常人,高手过招,处处都很棘手。

    试想一下,要是此次去青州的他,恐怕连流民安置都要费上不少心思。

    想到这里,郭嘉陷入沉思。

    杨业举动倒像是已经推断之后做出的提前部署。

    “子瞻一走,曹操和袁绍对青州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子瞻应该是提前知道今日之势,特地留在青州。”

    纵使刘备相信杨业实力,却也不想他以身犯险,

    刘备看向郭嘉心中满是愧疚:“子瞻,我对不住他,从安喜县而出,一路跟随我颠沛流离,屡次深处险地。”

    要是没有杨业,恐怕要被袁绍和曹操吊打。

    刘备似下定决心一般,要北上与杨业一同抗敌,

    郭嘉见刘备有股拉不动的架势,于是拿出杨业信件,劝说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