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朱元璋
繁体版

第42章 乾坤变斗转星移

    朱元璋可不是个脑子犯浑的蠢人,非要跟慕容复玩什么练功的游戏,他已经把自己的主意,打在了鱼儿的身上。

    “这水井里什么吃的都没有,鱼儿却能活蹦乱跳,游来游去,就是因为有暗道连接了太湖,若是我能找到暗道,游出井底,自然就能逃出生天。”

    “公子!公子你在下面么?”

    井口的水晶墙上发出了敲打之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邓元觉,王语嫣,邓百川等人。

    “我在!你们快点打碎这水晶,放根绳子下来!”

    朱元璋连忙招呼道。

    原来是众人发现朱元璋不见了,便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了假山的异常,随后找到了枯井,邓元觉试探性地往漆黑的井口喊了一声,没想到朱元璋就在其中。

    朱元璋简单地说了事情的经过,众人闻言皆是大惊,一方面是惊讶于慕容复还能恢复正常,一方面则是惊讶于朱元璋竟然如此手段,竟然真的成了姑苏慕容家的合法继承人。

    “这水晶厚达数米,而且如此坚硬,位置更是处于井下,任何人想要打碎它都要撑住井口,四肢悬空难以发力,恐怕很难为止。”

    邓元觉探身下去,用手敲了敲水晶,心中犯难。

    “不光如此,这么重的水晶从这个高度砸下来,我的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

    朱元璋闻言也是无奈,心想搞出这水阁洞天的人还真是思虑周密,连这点都想到了。

    “算了,你们先在外面等着吧,我看看能不能从水路出去。”

    朱元璋嘱咐了一番,便把身上的袍袖脱下,露出健硕的胳膊和大腿来。

    他闭上眼睛,仔细用皮肤感受水流的流向,很快就找到了一处暗道。

    朱洪武生于苏杭一带,水性本就极佳,而朱元璋闯荡江湖时,也对游泳也很拿手。

    如今他内功小成,在水下闭一个时辰的气如吃饭喝水般简单,潜水就更轻松了。

    暗道里没有夜明珠照明,朱元璋只能靠皮肤感受水流的方向,不断磨砺自己的感知能力。

    他本就是个聪明人,生死关头全神贯注下,学东西更是越学越快,很快就将皮肤的感知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就这么潜水潜了半日,朱元璋的水性大大提升。

    但随着水性的提升,朱元璋也越发地犯愁。

    原因无他,只因这水阁洞天里的暗道都太深了,而且从皮肤感受的水流变化来说,很有可能深处闸门还没打开。

    “不行,估计只有潮水放进来冲击井内时,闸门才是打开的!但我想顶着激烈的水流从闸门中冲出去,当真是千难万难。”

    朱元璋浮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好在他见惯了大风大浪,此时却也并不慌张。

    他又抬头望了望墙上的斗转星移心法,心中暗叹这次自己还真的只能练功了。

    朱元璋记性不差,这斗转星移的文字图案又不多,早就已经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其实朱元璋学习能力一直不差,他年少流浪,总要学一些旁门左道傍身。蒙古人的骑射功夫,搏克(蒙古式摔跤),还是后来苦读史书,学习作诗写字,他都是一学就会,一学就精。

    而朱洪武的爷爷朱冲,父亲朱勔,更是奇技淫巧中的大行家,就连擅长玩乐的宋徽宗都要把他俩当宠臣。

    现在的朱元璋,从身体到灵魂,从记忆力到领悟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秀。

    甚至如圣火令神功那般繁杂怪异的功夫,朱元璋也只需一个下午,就能领悟精髓,招式更是记得七七八八。

    但偏偏斗转星移是一门借力打力的奇术,极其讲究学习者的灵性,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只有擅长此类思维的人,才能学会斗转星移,从而做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种类似于艺术家的思维,实在是超出了朱元璋的理解范围。

    朱元璋面对的情况,就好似于一个数学天才被迫去欣赏毕加索的抽象画,实在是有种耗子拉龟无从下手的尴尬感。

    朱元璋连连皱眉,半截身子浸在水中。他下意识地用手指拨动水面,推出圈圈涟漪向外扩散。

    “或许,我可以从乾坤大挪移中得到一些灵感。”

    朱元璋仔细地对比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渐渐有了些想法。

    乾坤大挪移是一门对内力要求极高的武学,其原理是先要激发自身潜力,形成一阴一阳两股强悍内力,然后牵引挪移,是一门极其霸道,甚至有些欺软怕硬的功夫。

    乾坤大挪移对内力高深者来说,是一门极佳的武学,让他能稳稳压住内力不如他的敌人,肆意蹂躏,却很难以小博大。这门功夫非常忌讳内力不足的人修炼。

    杨逍遗书原文:“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

    与其说乾坤大挪移是“挪移”,倒不如说是以势压人,怪不得慕容复说乾坤大挪移是一门千斤拨四两的武功。

    而斗转星移则是一门偏灵巧的功夫,讲究的就是以小博大。

    乾坤大挪移忌讳的“小孩抡大锤”,在斗转星移中尚且不满足,甚至要以个人的力量,扭转星斗,可见发明者慕容龙城胆子之大,路子之野。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头一动,觉得这门功夫和张无忌所学的太极拳剑有些许相似的地方。

    朱元璋跟随张无忌多年,期间也没少见到他练功。

    张无忌此人性格宽仁,练功时从不设置障碍,躲躲藏藏,都是任由明教教众去看,有时还有意念上一段心法体悟,能学到多少都算你们的缘分。

    不过明教教众敬重张无忌的人品,都自觉不去看他练功,以免偷学教主绝招。

    杨逍,范瑶,四法王五散人等高手更是自恃身份,别说是去看了,就连听都不肯去听。

    但朱元璋不一样。

    朱元璋出身底层,脸皮极厚,当时一无所有的他更没有什么所谓的帝王尊严。

    每次张无忌练功,他总是以护法的名义,硬拉着徐达常遇春站在一旁观看,美名其曰“护法”。

    但前世朱元璋岁数太大,对内功更是一窍不通。张无忌虽打过很多次太极拳、太极剑,但朱元璋都无法从中领悟出什么道理来。

    当时的他,也只有暗叹自己的武学天赋实在不行,少时又未得名师教导,现在岁数大了,实在当不了什么大侠,还是老老实实地当皇帝更好。

    但现在想起来,这些记忆,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朱元璋猛然想起,一日张无忌在练太极拳时,特意要朱元璋等人给他搬来几只大水缸。

    然后张无忌的双手在水缸中如球般翻滚,就如小孩玩水一样,时而顺时针旋转,时而逆时针旋转,看起来颇为好玩。

    到了最后,张无忌竟然能凌空搓起水球来,但不管他搓起的水球有多大,旋转有多迅速,水缸却都没有一丝裂痕。

    直到张无忌离去,朱元璋要将水缸送回原位时,才发现,急速的水流竟然已经将大水缸的缸壁磨得极薄,甚至薄到一搬就会碎的程度!

    朱元璋突然睁眼,猛地望向自己水中的倒影,和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扩散而去的涟漪,心中渐渐有了明悟。

    难道说“水”,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能够让人理解“气”这一概念的介质不成?

    张无忌天赋异禀,都要从水中领悟太极拳的真谛,我朱元璋为何不效仿之?

    说干就干。

    朱元璋连忙将自己的全身都浸泡在水流之中。用身体去感受水流的每一丝变化。

    此时的他距离水灌之日只有半天时间,整个人已经处于一个高度专注的状态,加上他这两天在黑暗的水道中不断潜水,身体对水流的感应更是无比敏感,逐渐掌握了水流,甚至是水面之上的气流的走向。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感觉自己仿佛与水面逐渐融为一体。而以往让他头疼的,抽象的“气”的概念,也早已与水流逐渐混为一体。

    朱元璋心底逐渐产生了些许明悟,而原本记得极为清楚的斗转星移心法,却一点一点地忘却,逐渐消散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中。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朱元璋喃喃地念着张无忌当时特意念给三人听的太极拳要义,当时的他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知机会珍贵,靠着记忆力强行把口诀背了下来,却始终领悟不到其中的奥妙。

    但现在,则不同了!

    朱元璋武学天赋远比不上张无忌,但聪明才智却与其不相上下,造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思维模式不同。

    张无忌的灵性都用在武功上,而朱元璋的心思都放在了生存上,因此他思考方式极为现实。

    如今有了水流作为媒介,朱元璋往日想不明白的,想象不出来的东西瞬间具象化,他迅速理解了什么是“气”!并且悟到了斗转星移的第一层境界。

    甚至连带着原本第一层乾坤大挪移,也隐隐摸到了到了突破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