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阅司判官
繁体版

第75章 咩咩咩

    李正坤醒来时,见自己躺在一道瀑布下面。

    这瀑布从很高的山崖上坠落下来,飞琼溅玉,声响如雷,飘飞的水气将周围一里许的地方都洇浸得湿漉漉的,就象天上一直下着小雨。

    李正坤也不知自己醉卧了多久,几天还是几月,反正只觉口干舌燥,难于忍受,瀑布下面有一口深潭,便翻身滚入潭水之中,尽情饮了个饱。

    他飘在潭水之中,脑子逐渐回想起来,不是曾经在成吉思汗的大帐之中么,怎么来到这荒山野岭?

    正惊疑,忽听嗖嗖两声,两粒浑圆的小石子呼啸着飞来,准确地射向他的双眼。

    要是普通鬼魂,双眼早被石子击中,非瞎即肿。

    但李正坤不是普通鬼魂,他伸手一旋,将两枚石子都接在手中,纵目一看,一个身穿黄色龙袍,头戴金冠的鬼,怒目站在潭边。

    那鬼手里拿着一个檀香木制成、镶饰着金龙的弹弓,喝道:

    “你是何方小鬼儿,竟敢污朕的水潭!”

    他左手把玩着弹弓,右手捏着一枚石子,实在是拿不准水里的小鬼儿能否再次接住他的弹丸,要不早射出第三弹。

    李正坤赶紧从水潭里爬起来,施礼报上自己姓名和官职,所从何来。

    这个玩弹弓的鬼乃是宋太祖赵匡胤,听说李正坤是铁木真送来的,不觉脸色一凛,骂道:

    “该死的蛮子,将这个小鬼儿送到朕这里来做什么,给朕做弓靶子不成?但朕不相信他会有如此好心。”

    李正坤道:“启禀陛下,我本想一一拜访住在万方山上的开国之君,可在成吉思汗的大帐中喝醉了,被大汗稀里糊涂送到这里,失了礼数,请陛下恕罪。”

    “这倒奇了,你一个小小的城隍,拜访朕等开国皇帝做什么?”

    “想跟各位陛下谈一谈,非为别的,只想增长见识,提升眼界和廓开胸襟。”

    李正坤将在铁木真帐中碰上朱元璋和福临的事讲了。

    赵匡胤沉思一阵,似乎明白了铁木真的意图:铁木真是想通过各位开国皇帝对李正坤的指点,让他敢于在阴间发难。如果阴冥大乱,则他们这些靠着造反起家的开国帝王,便能大有用武之地。只是这么多开国皇帝逐鹿阴冥,到底谁才能坐上阴天子之位呢?这倒好耍得紧。

    赵匡胤当然不会轻易便向李正坤敞开胸襟,帝王都是心思密藏。他问李正坤有何本领,竟敢面见这么多开国之君?

    李正坤叹了一口气,说铁木真就是这样说的,认为他要见这些开国皇帝,得凭本领和运气。

    李正坤说,他自认为还有一些本领,但在各位陛下眼里恐怕不过雕虫小技,不值一提,因此,他并不打算在各位皇帝面前展现什么本领,只凭运气罢了。如果宋太祖陛下不肯跟他说话,他便告辞,去别处碰碰运气。

    赵匡胤道:不用到别处去,先跟朕一起转山打鸟。铁木真说要靠本领和运气求见各位君王,朕偏不让他的话得逞。朕带你去见各位皇帝。

    李正坤喜不自胜,赶紧谢过宋太祖,问他可有什么打鸟用具需要背负,自己愿意牵马坠镫随侍左右。

    赵匡胤说不用,他说他当年千里送京娘,为的只是大丈夫行事,须得侠义二字。铁木真那蛮子,不好好在草原上放牧,偏要带骑兵入侵中原,践踏中原的良田,夺朕后世子孙的江山,致使中兴无望,着实可恨。他说他帮李正坤去找别的开国皇帝,也是侠义二字使然,并通过此举打那草原蛮子的鬼脸。

    李正坤心头直乐:管你打谁的脸,只要替我引见皇帝们就好。

    离开瀑布,翻过一个山头,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

    正行走间,忽闻一阵悦耳的鸟鸣,一只羽毛鲜亮,异常美丽的小鸟在枝头跳动,赵匡胤大喜,忙从吊在腰带上的黄色布袋中摸出一粒浑圆的石子,拉开弹弓,对着小鸟射了出去,同时得意地道:

    “此弹必中。”

    林中忽窜出一股迅疾的黑风,拥着鸟儿风一般地远去,奔得没有踪影,赵匡胤射出的石子,“嘣”地一声打在树杆上,颓然跌落树下草从之中。

    赵匡胤脸上一阵发烧,才在这小鬼儿面前吹牛:必中,结果就被打了脸,忙转头偷觑李正坤,却发现他不在,正疑惑,就见李正坤从一棵大树后转出来,手里举着一块小石子。

    “陛下,我给你寻着一颗石子。”

    赵匡胤心头一松:“你没看见刚才的小鸟?”

    “看见了,在陛下拉弓射击时,我怕你弹丸不够,给陛下寻找石子去了。怎么样,小鸟射下来没有?”

    “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么好看的小鸟,朕怎忍心射之,不过弹树干吓唬它一下。”

    “陛下真是仁德之君!”

    李正坤忍住笑,赞叹了一句。

    “那是。”赵匡胤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把握着手里的弹弓,“朕建国之后,不忍杀戮功臣,杯酒释兵权,让跟着朕打江山的将领们回乡坐拥富贵,既全君臣之义,又保全了国家的柱石之臣。朕这种做法,比你在铁木真大帐中见过的那个明太祖朱元璋强太多,他为了让孙子接班,大杀功臣战将,结果弄得一帮文人当国,面对着朱棣造反,无能为力。”

    李正坤站在旁边,因为赵匡胤没让他坐。

    李正坤道:“陛下深谋远虑,在下佩服,想当年那些跟着陛下谋求富贵的将领,也何其幸运。”

    “其实,何谈幸运。乱世之中,谁不想挣脱命运的束缚,不得已才起兵造反。要是天下太平,大家都能过好日子,或者退一步讲,大家都能过得下去,谁愿意拼着身家性命去造反夺取天下。在争夺之中殒身亡命的不说,即便象朕一样当上皇帝,日子也并不比平民百姓好过多少,操劳国事,殚精竭虑,连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否则国破家亡,快者二世而亡,象隋朝一样,慢者也不过一二百年,谁能千秋万代,国祚长久。”

    “谁这么大胆,敢在背后乱嚼朕的舌根,说此大逆不道之言!”

    一声断喝从背后林子里传出,将李正坤吓一大跳,急回头观看,树林子里静悄悄的,什么鬼也没有。

    赵匡胤笑道:“老哥,算我失言,你们出来吧,别在林子里埋伏啦,当心朕的弹弓不认识老哥哈。”

    从不远处的大树上陡然跳出两个鬼,却都是穿着龙袍,戴着王冠,只是为了便于隐身树上,龙袍下摆撩起,扎在腰带之中,袖口也紧扎着,各自手握一把宝剑,显得干脆利落。

    李正坤有些奇怪,二鬼死龄都在六十来岁,却喜欢藏在树上,也不知为什么。

    赵匡胤对李正坤作了介绍,原来这二鬼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唐高祖李渊。

    李正坤更觉奇怪,唐朝灭掉隋朝,李渊夺了杨坚的江山,按常理,这二鬼遇在一起,应是打不完的死人架,就象忽必烈看不惯朱元璋,朱元璋瞧不上福临,而赵匡胤提起蒙元便气不打一处来一样,怎这两个鬼却跟好朋友似的,不但不打架,还一起藏在树上埋伏,也不知搞的什么鬼。呵呵。

    李渊的母亲是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的二姐独孤曼陀,二鬼乃亲戚关系,李渊叫杨坚为姨父。嘿嘿。

    李正坤因为一时没想到这一层,因此心中有些疑惑。

    隋文帝杨坚对赵匡胤道:“朕的大隋虽然二世而亡,但好歹未落入别人之手,被姨侄李渊所得,且唐承隋制,也不算翻天覆地,你在这个小鬼面前乱嚼什么舌根,让他笑话。”

    唐高祖李渊道:“就是,这是我跟姨父家的事,要你一个外鬼置喙。”

    赵匡胤只得再次道歉。

    听了杨坚和李渊的相互称呼,李正坤才想起来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不觉心头惭愧,久不温书,竟将所学历史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呵呵。

    李正坤对两位皇帝行礼,说道:

    “大隋结束中原四百多年的战乱,统一华夏,又结束门阀政治,建立科举选官制度,实乃开天劈地,居功厥伟。大唐禀承隋制,国势日隆,文化昌盛,万邦来朝,也是历史上了不得的大一统王朝。”

    杨坚和李渊很觉惊喜,齐声道:“没看出来,这么个小鬼儿,竟然有这等高明的认识。什么来路啊?”

    李正坤报上自己的姓名和官职。

    李渊道:“阴天子眼瞎,此等英才,要是在朕的朝堂,定辟为宰相之职。”

    杨坚道:“如果在朕的朝堂,朕定命他为上将,带兵征战,替朕削平天下。”

    赵匡胤笑道:“二位醒醒吧,阴冥之权柄可操于别鬼之手,你我之言谁能听?”

    向他们讲述了李正坤在铁木真帐中的事,杨坚和李渊何等精明,也跟赵匡胤一样,立即识别出铁木真的咄咄用心,齐笑道:

    “这只草原上的雄鹰总是不安分,见到好东西就想抢去占为己有。只不过倒也难为他了。嘿嘿。”

    李正坤问他们为何要藏在树上?二鬼道:

    “我们捉摸着宋太祖这两天要来打鸟,便想埋伏在树上吓唬他一下。刚才看见他射一只鸟,据他的弓法,应绝无问题,可不知怎的,平白来一般黑风,竟将鸟儿卷跑了。哈哈哈——”

    这件事原本瞒着李正坤,却被两个老鬼说了出来,赵匡胤脸上有些挂不住:

    “哪里是风卷起跑了,乃是朕不忍射之,故意放它飞走的。你们两个老鬼儿,总是埋伏在这树林子里吓唬朕玩儿,几百年来都是同一个套路,有没有一点新鲜的,你们不烦,朕还烦了哩。”

    李渊忙道:“莫恼莫恼,是我们没看清楚,小鸟不是风卷跑的。”

    一边说,一边跟杨坚使眼色。杨坚会意,也不再强调小鸟是被风卷走的。

    正说着,树林子里突然响起一阵得儿得儿的蹄击岩石之声,且夹杂有“咩咩咩”的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