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
繁体版

后记

    谢安为国家立下大功,谢氏家族也走到辉煌的顶峰。司马皇室对谢安不但无赏,晋帝司马昌明反而开始猜疑谢安,其他高门士族不甘被谢氏家族压制,趁机在皇帝耳边对谢安说三道四。司马昌明正因为谢家权势太盛,害怕谢安又来效法当年的桓温,行废立之事,每次见到谢安都如芒在背,心里又害怕又难受,于是,开始对谢安猜疑和疏远。谢安真正感受到功高无赏,其祸不远的危机,于是,以北伐为名,上表晋帝司马昌明,由会稽王司马道子接任宰相掌管朝政,自己出镇广陵,司马昌明正是求之不得,马上批准。次年,谢安在广陵病倒,返建康后即行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司马道子命谢玄返回淮阴,停止北伐。谢玄随之解除北府兵权,改任会稽内史,两年后在会稽病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王朝随着王、谢家族的破败,也逐渐走向衰落。淝水之战后,东晋勉强维持了三十五年,被刘裕建立的刘宋王朝所替代,使汉人政权在南方得以维持。

    公元383年,苻坚淝水大败后,由慕容垂护送返回长安,因为苻融战死,悲痛欲绝,更悔恨没有听王猛的遗劝。于是,悔恨交加,意气消沉,终日沉湎在酒色之中,对苻丕、权翼等王相公卿的劝阻置之不理,随意诛杀劝谏的大臣,秦国上下开始人心背离。慕容垂借势反叛,攻占邺城,自称燕王。不但中原纷乱,关中也跟着大乱,慕容冲自称燕帝,带兵攻入长安,慕容暐、姚苌等纷纷趁机举兵反叛。

    公元385年,苻坚逃亡至五将山被叛将姚苌所俘,囚于佛寺。姚苌威逼苻坚交出传国玉玺,并将皇帝宝座禅让给他,苻坚大骂不从,姚苌于是派人将苻坚缢死,时年四十八岁。

    苻坚死后,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叛乱,秦国分裂。慕容垂建立后燕,定都中山;慕容冲建立西燕,定都长子;姚苌建立后秦,定都长安;吕光建立后凉,定都姑臧。

    同年,拓跋珪在燕风的辅助下,征服了云中各个部落,复立代国。十五岁的拓跋珪在族人的推举下在牛川即位,改立国号为“魏”,定都盛乐,史称“北魏”。

    拓跋珪在燕风的帮助下实行汉化改革,推行先进的汉文化,采用汉人先进的政治制度,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部落,北魏数年之间成为云中大漠最强大的政权。扫除了后顾之忧的拓跋珪大力发展生产,继续加强汉化改革,改变原来落后原始的部落体制。北魏自此兵力强盛,财力丰富,拓跋珪准备逐鹿中原。

    公元396年,拓跋珪率兵进入中原,在参合陂击败后燕帝国世子慕容宝,又在柴壁之战击溃后秦帝国天王姚兴,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山西平阳,即皇帝位,史称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戎马征战二十五年,三十九岁英年早逝,临终时把皇长子拓跋嗣托付给尚书燕风。燕风辅助拓跋嗣及其子拓跋焘实现了统一北方大业。北魏王朝第七任帝拓跋宏,承继先祖志愿,全力推行汉化改革。

    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拓跋宏以南伐为名,强行迁都洛阳,实行全面汉化。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皇家拓跋姓氏改为元姓,自改汉名为:元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汉人的朝典章程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对反对推动政治改革的守旧贵族和皇族宗室进行严厉镇压。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推动北魏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革”。

    拓跋珪建立的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全面推行汉化改革,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加速了胡汉民族的融合,让鲜卑族、氐族和其他进入中原的主要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为中华民族最终大一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魏王朝上承魏晋,下启隋唐,创造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条件,奠定了隋唐华夏盛世的基础,是华夏历史上一个强盛伟大的朝代,而开创这个朝代的背后,一直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燕风。

    请各位读者继续关注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