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淝水之战(三)

    三天后,秦军依约后撤,谢玄率八千北府兵趁秦军后撤之时,以迅雷之势,抢渡淝水。

    晋军这八千北府兵,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个个以一当十,向着北岸的秦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喊杀声震天动地。这些在前面临河列阵的秦国步兵,如何想到晋军渡河突击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骑兵都“退”了,本就该轮到我们“退”呀。这晋军不讲“武德”,我们都还没“退”,他们就如狼似虎地冲上来了。面对这些不要命的晋军,临河列阵的秦国步兵连作战的思想准备都没有,骑兵都退了,步兵怎么办啊?还是按计划赶紧“退”吧。

    这一退就不能遏止了,于是,秦军有计划的战略退却,一下子变成慌乱的逃跑。后面的拼命向前“逃”,比前面那些按计划“退”的跑得快多了,“退”的挡住“逃”的,“逃”的拼命冲过“退”的,然后大家互相推搡,相互踩踏,人声鼎沸,战马嘶鸣,数十万秦军乱成了一锅粥。

    秦军要是一开始都就想着逃跑倒还好了,现在是后边的急着逃命,前边的还按计划“退兵”,这样大家行动不一,相互捆缠在一起,谁也走不了。

    谢玄可不管这些了,带着八千北府兵抢渡过河,猛扑上来,坚决执行以“绝对精锐屠杀后撤之敌”的战略方针,顿时间,淝水北岸成了晋军的杀戮战场。

    苻融发现大事不妙,急忙骑马左冲右驰,指挥部队迎击登岸的敌人。秦军在苻融的指挥下,刚回过神来准备迎敌,突然秦军侧翼后方,一彪晋军旋风般杀来,桓伊率一万骑兵从西岸偷渡淝水,一边从后冲杀,一边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苻融虽不断指挥军队竭力死战,但这时军心已乱,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像雪崩一样已经无法控制。混乱之中,苻融的战马被乱军冲倒在地,追击上来的晋军乱刀而下,可怜这位忠心为国的秦国征南大将军,秦国大军主帅,秦帝苻坚的亲弟弟阳平公苻融,就此命丧淝水。主帅既死,秦军霎时崩溃,士兵四散逃亡。谢玄、桓伊率着北府兵乘胜追击,一直从辰时杀到日暮西沉。

    江淮两岸,群山苍茫,一抹残阳在血海暮色中渐渐湮没。

    苻坚在张蚝、毛盛等将领的拼死保护下,向寿阳方向急急逃命。逃至半途,谢石、谢琰率军杀出,这时的秦兵已如惊弓之鸟,听到风吹鹤叫都会认为是晋军的追兵杀到,真的到了风声鹤唳、心胆俱裂的境地。于是,秦兵不分昼夜地逃命,不敢走大路,就穿山越岭;不敢进村庄,就在山野露宿。这一仗,秦军互相践踏而死的尸体满山遍野,阻塞河川,再加上饥饿、寒冷,死亡的占十分之七八。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出征前曾豪言:“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可断其流!”结果,晋军取得大胜,秦帝国三十万精锐一夜之间全军覆没,连同项城的六十万秦国大军在没有受到任何攻击下的情况下,一夜之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千百年以来,无数史学家都曾试图解开,这场改变了华夏历史进程战役的种种迷团:当日在淝水到底发生了什么?秦国这支横扫北方列强,统一大半个中国的强大军队,为何在一瞬之间被数万晋军彻底击败?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扭转了这场战役的胜败?谢安,一个从未统兵打仗的风流宰相,以八万之众对抗秦国百万雄师,仅凭几句忽悠众人的说话,竟获得史无前例的辉煌战果,不但在历史上写下了一页奇迹,更为后人留下了无法解释的千古迷团。

    然而一切的不可能,就这样发生了。谢安以一种世人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淝水战役中取得了对秦军决战的胜利。后世所有人都会认为,晋国是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得以不亡。但有谁想到,这或许是有一种不能预见,不能想象的力量介入,产生了后人无法解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历史的齿轮发生了巨大的转向。

    公元383年,秦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向奄奄一息的江南政权,发动最后的灭国之战。淝水一战中,秦国大军以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方式,完全崩溃覆灭,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苻秦帝国,也随之轰然倒下。历史以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结局,再一次翻开新的篇章。

    淝水大捷的战报快马传给谢安,谢安正在家中与葛洪下棋,遂把驿报封好,放在坐垫上,神色如常,继续下棋。

    葛洪大惑不解,忍不住问道:“是前方战报吗?”

    谢安似乎没有听到,仍然全神贯注地看着棋盘思考,投子打劫,然后才慢慢悠悠地道:“娃娃儿们在淝水打了一个胜仗。”

    谢安送走葛洪后,手执战报,身体不断发抖,脑中一片空白,口中喃喃道:“胜了,胜了。”返回内室过门槛时,竟全然忘了门槛,一下仆倒,连木屐底下的木齿都被碰断。

    谢玄在淝水击败苻坚后,联同刘牢之的兵马从东西两线同时追击秦军。秦帝国天王苻坚在逃跑中被流箭射中,卫队全被冲散,单人匹马落荒逃回淮河北岸,在荒山野岭中饥饿难忍,幸有位老农送来一壶泡饭和一盘猪肉,苻坚狼吞虎咽,吃毕,要封赏这名老农,老农拒绝道:“陛下是一国之尊,应该在京城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但陛下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大臣的反对,亲冒箭矢,穷兵黩武去攻击东方,而不顾百姓的死活,我不敢接受陛下的赏赐。”老农不接受苻坚的封赏,坚决离去。苻坚泪流满脸,仰天长叹道:“我今天还有什么面目去治理天下呢?”

    秦兵在淝水大败,百万大军全部崩溃,只有慕容垂所率三万人马攻下勋城坚守,所以能保持完整无缺。

    慕容楷知道苻坚在淝水大败,苻融被杀,不禁叹服道:“若不是叔父能洞悉先机,恐怕我们都要命丧于淮河南岸了。”

    慕容绍也心有余悸道:“想不到晋军竟如此强悍,以数万人马,横扫帝国的百万大军,连阳平公苻融也被当场斩杀,还折损了梁成、王显、王永等数十员大将。”

    慕容垂扼腕嗟息道:“民心仍归附于江东,连上天也不敢抛弃他。晋国得上天眷顾,得以不亡,恐怕真是天意难违啊!”

    慕容垂正与众亲信党羽谈论淝水战役,突然探马传讯:“天王正率千余骑兵投奔而来,距勋城大营不足三十里。”

    众人不禁大吃一惊,都想不到苻坚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会投勋城而来。

    慕容垂的世子慕容宝道:“自从国家覆亡之后,故国百姓都将复兴燕国的希望寄托在爹爹身上,天命人心都归属于爹爹,只因时机还没有成熟,不得已隐藏于心。而今苻坚的大军溃败,苻融阵亡,苻坚只身来投,这是上天旨意,使我们得以复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爹爹千万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慕容垂沉吟不语,反复搓手,犹豫不决。

    参军赵秋急劝道:“天书上曾预言将军复兴故国,重建社稷,现在时机已显,将军还等什么?杀掉苻坚,挥军直下邺都,擂起战鼓,向西进攻,山东之地就不再是苻家所有了。”

    众亲信党羽纷纷劝慕容垂趁此机会杀掉苻坚,起兵关中,复兴燕国江山。

    慕容垂不停踱步,思量再三,最后对众人道:“你们一片赤诚,复兴故国,但天王在败亡之时,诚心前来投奔,把身家性命都交付给我,我怎么能在别人落难的时候,做出谋害君主的事!君子以诚信取天下,我一向胸怀坦荡,如果上天要亡秦,不必担心他不亡。我们不如现在保护天王返回首都,用以回报他过去对我们的恩德,以后再寻机会复国,这样既不失我报恩之心,也不失信于天下,而且还可以堂堂皇皇地夺取天下。”

    众人还欲争辩,慕容垂一拍案几,大声喝道:“我心意已决,诸位不要多言,马上随我出城迎驾!”

    慕容垂把三万人的完整兵团交还给苻坚指挥,并亲自护送苻坚返回洛阳。苻坚沿途收集残兵败将,张蚝、毛当、石越等将领也先后带兵赶到,加上慕容垂的数万人马,抵达洛阳时仍有部众十余万人,文武百官、器具仪仗、军容面貌大致恢复。

    慕容垂的弟弟奋威将军慕容德,私下忍不住问慕容垂道:“从前秦国强盛,吞并燕国;现秦国衰弱,我们趁势消灭秦国,这只是报仇雪耻,这没有什么不对。兄长寄寓秦国十三年,妻儿受尽屈辱,数次遭到陷害,差点丧命,难道只为苻坚对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就忘了身上所担负的重责大任吗?”

    慕容垂道:“复兴燕国,恢复祖先祭庙,这十三年来,我没有一刻敢忘。但你们只知其利,而不知其害。淝水之役,苻坚虽损失了三十万军队,但项城仍有六十万大军不知所踪,张蚝、毛当、石越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皇太子苻宏手握精锐的羽林军坚守长安;皇长子苻丕的十万大军驻防邺城;儿了苻晖在洛阳,拥有精锐的部队;吕光的十多万远征军能征善战;姚苌统率的益州部队未损丝毫,这些都是不可估算的变量,秦国的军力依然十分强大。而且权翼无时无刻不对我们严密盯防,加上慕容暐、慕容评等人与我们根本就不是同一条心。现在,我们趁苻坚战败投奔,而将他杀害,必定会引起天下民众的公愤,慕容暐、慕容评、姚苌等人必趁势向我们发难,以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我们将成为众矢之的,则天下之大,我们无处安身。秦国大军这次受到挫败,四面八方都已有离心,我们只要静观其变,后制于人,又何愁大业不成呢,何必现在去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慕容德叹服道:“兄长深谋远虑,见识卓越,而且行事谨慎,燕国的复兴大业必定可以成功!”

    战报以最快的速度传报建康,晋帝司马昌明自然是高兴坏了,国家保住了,他这个皇帝还可以继续做下去。

    淝水大捷,毫无疑问最大的功劳肯定是谢玄的北府兵,那最大的功臣自然是宰相谢安了。司马昌明下诏:宰相谢安以卫将军的身份,代表皇帝出城犒劳凯旋而归的北府军将士,百官同僚随同出城迎接。

    建康城外旌旗飘扬,战旗上斗大的“谢”字格外醒目,建康百姓携老扶幼去欢迎他们的英雄胜利归来。谢石、谢玄、谢琰率领一众北府兵将士金盔银甲,神采奕奕,凯旋而归,沿道的百姓不断高呼:“北府兵万岁!谢家军万岁!”

    正阳门外,谢安代表皇帝犒赏三军,无论官民都拜伏于道路两旁,迎接国家英雄的凯旋归来,晋帝司马昌明加授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石为南康公、谢玄为康乐公、谢琰望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这是一场谢氏家族的辉煌盛典,这赫赫功勋,光耀日月,谢安也走到了人生的极顶,让乌衣巷内所有的高门士族都不得不低头伏拜,使司马家的皇帝形同摆设。

    谢氏家族的盛大庆典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谢安与他的兄弟、子侄,他的“子弟兵”、他的家族,享受着全城万民山呼的殊荣。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荣耀时刻,只有一人独自偷偷溜了进城,因为他知道有人一直在等待他的归来。

    秦淮河的黄昏依然是如此多情妩媚,桨声灯影里,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人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堕入今夕何夕之念。

    广陵练兵、淮南拒敌、淝水大战,李靖已离开建康三年。桥头的野花已经盛开,苏小青正携着元开和小翠在朱雀桥上翘首张望,他们在盼望着亲人的归来。

    洗尽一身征尘,李靖没有接受谢安的封赏,还是回到凤仪花舫做他的巡舫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