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繁体版

第336章 武圣关羽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一个被儒释道三教都封神的人,这个人就是三国第一武将关羽关二爷。

    从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将,再到封神拜圣成为千古帝君,关羽造就了中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行走中华大地,乃至于在海外他乡。

    随处可见关帝庙,可见关公信仰在民间非常广泛。

    关羽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在中华文化中,关羽被视为义薄云天的代表人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从而被广泛传颂。

    “关羽,字云长,出生在河东郡,早年因仗义杀人后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

    “184年,关羽在涿郡遇上东汉朝廷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

    “刘备和张飞正在当地聚众起兵,关羽在这里结识了两人。”

    “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亲如兄弟。”

    “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结拜的誓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虽是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繁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

    “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

    “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

    “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

    “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

    “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

    “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

    “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将军张角正在追击董卓。”

    “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

    “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

    “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刘备一起投奔曹操。”

    “后于曹操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

    “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可惜,于是不从。”

    “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

    “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

    “曹操谋士程昱、郭嘉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

    “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

    “刘备杀死徐州刺史,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

    “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

    “200年,曹操派军攻打刘备,刘备妻子被俘。”

    “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

    “关羽战败被生擒,被带到许都,曹操待以厚礼。”

    “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

    “荀攸提出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

    “颜良仓促应战,曹操命关羽为前锋击之。”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

    “又拔出佩刀斩得颜良的首级,然后返还。”

    “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在关羽尚未斩杀颜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

    “为了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以私人感情来询问关羽。”

    “关羽叹息他知道曹操对自己的厚爱,但他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

    “他终不会留下,在为曹操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

    “张辽担心自己若是如实汇报,可能会导致曹操杀关羽。”

    “于是,张辽叹息良久,终于意识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为自己和关羽的兄弟情谊就放弃职责。”

    “最终,张辽向曹操如实汇报了关羽的心意。”

    “曹操因此称赞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曹操又让张辽揣度一下关羽何时离开,张辽深知关羽是知恩图报之人,于是为关羽担保。”

    “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

    “但后来,关羽为曹军斩杀了颜良。”

    “于是,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身边人想要追杀关羽,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

    “关羽的这一段故事,民间称之为千里走单骑。”

    “从关羽被擒到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

    “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

    “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

    “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

    “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

    “关公斩颜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梁启超:关羽的封神之路,在于他身上忠勇仁义的品质。

    南北朝的时候,陈文帝宣扬湖北的玉泉山有关羽显圣,后来的民间对关羽多有祭祀。

    在隋朝的时候,天台宗第一次将关羽神化,封为护教伽蓝神,

    北宋到南宋时期,关羽的身份有了官方的认可。

    从侯到公再到王,一路加官进爵。

    宋朝是個重文轻武的时代,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国土沦丧。

    皇帝需要忠心勇武的人,关羽正好符合这样的身份。

    历史上能凭借弱势武力威震华夏的人并不多,更何况关二爷还是忠心的代表人物,被神化是历史的必然。

    明朝万历皇帝将关羽封为关圣帝君,从此开始,关二爷开始和孔圣人并驾齐驱。

    崇祯皇帝封关羽为天尊,这个时候的关羽,是明朝皇帝需要的人。

    从万历末年开始,盗贼四起,东北满人崛起。

    皇帝需要一个能拯救江山的人,关羽又一次成为忠勇的化身。

    而关羽的身上,有儒教的理学纲常思想,有道教羽化成仙的那种境界,被道教尊为护法之神,被儒家称为武圣人。

    关羽在一次次的被需要着,身份也就一步步的提高。

    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后,也希望大家忠心于政权,关羽是最适合的代表。

    有民间基础,有历史渊源,关羽就被再次提升为关圣大帝。

    古时候的人们做生意,经常需要走镖押运货物,需要大忠大勇的人维护押运财务。

    既能打,也不能是内外勾结的人,于是关羽被很多做生意的人祭拜。

    关羽的家乡,那里是产盐的地方。

    很多靠盐致富的人,祭拜关羽,引领着晋商也一起祭拜。

    久而久之,民间自发的行动,就成就了关羽的财神之路。

    从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将,关羽的成神之路,确实是关羽本身就是忠勇仁义的人。

    不光后世如此评说,就连关羽的对手都佩服这样的人,后世的人又怎么能不佩服。

    关羽是真正的英雄,是忠义的化身。

    他一切的荣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的需要。

    他自己的行为,成就了他的封神之路。

    “200年,官渡之战爆发。”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01年秋,曹操统军进攻刘备,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

    “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

    “从201到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

    “特别是在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

    “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

    “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关羽和张飞。”

    “他有诸葛亮,就犹如鱼儿有了水,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备。”

    “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

    “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

    “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

    “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

    “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

    “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他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

    “刘备解释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

    “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著名的赤壁之战。”

    “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

    “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

    “后人为突出关羽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

    “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

    “211年12月,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

    “荆州包括南阳等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

    “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

    “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

    “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

    “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

    “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可谓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关羽勇武无双,所向无敌,创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三国时代以后,关羽逐渐成了猛将的象征。

    到了宋朝以后,关羽更是被不断神化,成为了儒释道共同尊崇的武圣人。

    然而关羽毕竟不是真神,犯过不少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十分致命的。

    关羽最后之所以败死,就与他所犯的致命错误有关。

    关羽一生犯有四大错,错杀一人,错放一人,骂错一人,看错一人。

    首先是错杀一人,作为万人敌,关羽可谓是杀人无数。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河北大将颜良和曹魏名将庞德。

    关羽从荆州组织北伐,与于禁率领的曹军主力相遇。

    其后,关羽利用地势,水淹七军,大败曹军,从而擒获于禁,斩杀庞德。

    原本庞德是马超手下的猛将,后随张鲁一起投降曹操,从此对他忠心不二。

    其后庞德随曹仁抵御关羽,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

    庞德被擒后,关羽敬仰他的勇猛,希望他能归降。

    然而庞德刚毅无比,反而大骂关公。

    盛怒之下,关羽将其斩杀。

    然而在他看来,关羽这样做实在是太急了。

    要知道,庞德故主是马超。

    如果关羽将其解送至成都,让马超招降他,恐怕蜀国将多出一名万夫不当的勇将。

    然而关羽却直接把他杀掉了,实在可惜。

    其次是错放一人,对于关羽来说。

    曹操无疑是他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大的知己。

    关羽曾投降曹操,曹操对他信任有加,可谓有知遇之恩。

    然而关羽最后还是挂印封金,重新归附了刘备。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负责断绝曹操的后路。

    但是关羽念及旧恩,放了曹操一马。

    如果杀掉或活捉曹操,未来的局势恐怕会有很大不同。

    然而关羽最终还是选择将曹操放掉,导致曹操卷土重来。

    而关羽之死,正是曹操与孙权的合力。

    然后是骂错一人,关羽性格高傲,不能容人。

    其中尤其看不惯孙权,关羽甚至直呼孙权等人是江东群鼠。

    关羽所据守的荆州,地处魏、吴之间。

    关羽不仅要用武力对抗魏国,同时也要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安抚吴国。

    毕竟荆州处于江东的上游,对东吴的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为了结好关羽,孙权曾想与其结为亲家关系,然而遭到关于的大骂。

    说实话,关羽的确应该拒绝孙权的求婚。

    但完全可以用更婉转的语气,而不是骂人。

    关羽强硬的行为,最终得到的将是孙权的敌视。

    从关羽骂人的时候开始,孙权已经对他起了杀心,孙刘联盟也产生了巨大的裂缝。

    最后是看错一人,关羽大意失荆州,都要拜东吴名将陆逊所赐。

    当时,孙权与吕蒙密谋夺取南郡,擒获关羽。

    因此吕蒙借口有病,只身前往建业。

    而吕蒙让陆逊接替自己,把守与关羽相邻的前线。

    陆逊心思深沉,早就把关羽自傲的秉性看透了。

    于是写信给关羽,信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

    赞赏关于的功德,表示自己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关羽读完信后,对陆逊更加鄙视。

    于是撤去防备东吴的兵力,并全力北上攻打曹魏。

    在关羽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陆逊不断在关羽后方侦查。

    发现荆州防务空虚,且南郡守将糜芳与关羽不和。

    陆逊见时机成熟,于是立即向孙权上书,要求讨伐关羽。

    其后吕蒙白衣渡江,攻打南郡。

    而糜芳不战而降,一如陆逊所料。

    若非关羽看错陆逊,又如何会丢失荆州,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身死。

    “吕蒙夺得了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

    “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此时,刘备听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

    “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一些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

    “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阳。”

    “214年,在刘备攻打雒城时,军师庞统中箭身亡。”

    “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关羽驻守荆州。”

    “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地区。”

    “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

    “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马超可谓一代俊杰,但还不及您美髯公凶猛过人。”

    “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

    “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

    “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

    “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

    “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

    “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

    “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

    “鲁肃派遣大将率领一千人前往关羽的对岸驻守,后方还有数路吴军正与鲁肃的兵马分道并进。”

    “关羽认为东吴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就没有过河。”

    “此时,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

    “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

    “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鲁肃等人希望维持孙刘联盟,而吕蒙却秘密地告诫孙权。”

    “关羽君臣狡诈,反复无常。”

    “关羽之所以不敢东进,是因为有他这样的人。”

    “他一旦战死,孙权无法抵挡关羽。”

    “但孙权依然渴望北上进军徐州,遭到吕蒙的反对。”

    “孙权并没有施行吕蒙的计划,而是调集了东吴全境的兵马进攻合肥,以至于合肥之战的东吴兵力明显超过了赤壁之战的东吴兵力。”

    “而关羽在此期间,一直遵守湘水划界的协定,没有趁虚进攻东吴。”

    李世民:关羽一生,起于微末,终至亭侯,可谓辉煌。

    纵观关羽的一生,能够官至蜀汉前将军,汉寿亭侯。

    最终名留青史,被人尊称为武圣,可谓成功。

    但在关羽的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侠肝义胆。

    关羽因仗义杀人,于是不敢在家乡居住,跑到了涿郡。

    二是,忠贞不二,视名利如浮云。

    当刘备占据徐州,被曹操打败后,关羽被曹操所俘。

    在曹操俘虏关羽以后,就非常重视关羽,给予他偏将军的官职。

    而当关羽在为曹操斩杀颜良以后,曹操更是给予了汉寿亭侯的爵位,对关羽可谓是厚待有加。

    但是在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封尽曹操所赏赐的东西,去投奔刘备。

    面对高官厚禄的情况,仍能够心怀旧主,可谓是忠心无二。

    三是,傲上而不辱下。

    关羽的一生,面对权贵从来不愿卑躬屈膝。

    而面对百姓和士兵,却仁爱有加。

    或许也正是其性格,为其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四是,兵法娴熟。

    关羽在和于禁作战的时候,能够降服于禁,并且斩杀庞德。

    虽然当时关羽得到了大雨的帮助,才会使得于禁所率军队都没了。

    但是能够利用天时,本身就是优势。

    而后,曹操更是摄于关羽的威望,想要迁徙许都要避其锋芒。

    而曹操的谋士司马懿更是认为关羽名声太旺,孙权也不会高兴。

    可以看出关羽的武功绝对是顶级的,要不然也不会让曹操和孙权这两大王者忌惮。

    五是,败于傲慢。

    关羽在夺获大胜曹操以后,孙权派人提亲,想让关羽将女儿嫁与自己的儿子为妻。

    但关羽却大骂孙权派来的使者,说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同时,关羽又经常轻视糜芳。

    在其出征之后,因糜芳没有出兵营救。

    不管当时仍是战争期间,应该团结一切力量而对他们好言相劝。

    而是威胁糜芳,导致糜芳最后投降孙权,出卖关羽。

    致使关羽失败,并且最终被擒、被杀。

    最终,关羽以一个被擒杀的结局收尾,可谓是可悲可叹。

    但是最终落得这个结局也是因为关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丝毫不顾及想什么说什么。

    同时也由于关羽光明磊落,在被曹操擒获后。

    却最终因为珍惜其才干,在其投奔刘备时,没有派兵追杀。

    刘备在称王后,封其为前将军,真正处于蜀汉武将体系中的第一人。

    “219年,刘备军与曹操军相争汉中,魏将夏侯渊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

    “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

    “赵云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占据汉中。”

    “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

    “使臣劝诫关羽,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

    “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

    “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

    “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

    “而在刘备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你关羽相比。”

    “况且汉中王与你关羽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

    “认为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

    “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

    “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

    “关羽听了使臣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

    “而后关羽留南郡太守守卫江陵,自己率领大军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

    “关羽在交战之中,曾被魏将庞德射伤了额头。”

    “曹操从汉中战场撤出后,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

    “此后,开始连下起了十余日的大雨。”

    “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然后乘船攻之,进而逼降于禁、擒获庞德。”

    “关羽欲任用庞德为将,但遭到拒绝,于是斩杀庞德。”

    “至此,救援樊城的魏军全军覆没,曹仁驻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

    “关羽的军队乘船临樊城,围城数重。”

    “同年十月,自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纷纷叛上作乱,归附关羽,为关羽的支党。”

    “甚至连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

    “此时,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

    “219年末,曹操亲自征讨关羽,关羽于是撤围退走。”

    “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

    “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

    “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

    “糜芳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负责供应粮草军需的糜芳不悉心救助关羽。”

    “关羽放出话,回去之后,就惩治糜芳。”

    “糜芳听闻后,恐惧不安,孙权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

    “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

    “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

    “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

    “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

    “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

    “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

    “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

    “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

    “219年12月,关羽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

    “遇到马忠的埋伏,被擒。”

    “关羽在北伐之前,曾经梦到猪在啮咬自己的脚,自知不祥。”

    “到了年末,关羽果然被吴将吕蒙部下所杀。”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

    “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关陵,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

    “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关陵,魂归故里。”

    苏轼:三国最受欢迎的武将,竟然落得这个下场,真是可惜。

    上次观看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对这一段的刻画也极其细腻,尤其是后面关羽被活捉到身死,简直令人揪心难受,

    可以想象得到,高傲无比的关羽被擒到被杀,是有多么的无奈和凄惨。

    关羽被擒后,孙权并没有马上杀他,因为杀关羽可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

    如果杀,肯定会跟刘备彻底闹翻。

    不杀,又难消自己心头之恨,留着关羽也是后患无穷。

    孙权思考了很久,始终有些摇摆不定。

    最后还是在一众手下劝谏后,这才对关羽起了杀心。

    如果说被擒后立刻就被斩杀,对关羽这样的武将来说,战死沙场也未免不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但是被擒后,却要等待孙权来决定自己的生死。

    在等待命运审判的这段时间,可以想象关于内心是多么的悲凉。

    要知道,就在被擒几个月前,关羽才刚刚走上人生巅峰。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令天下为之震动。

    就连北方的王者曹操,都被震慑得想要迁都避祸。

    然而就在关羽这人生巅峰时刻,自家后院却起火了,瞬间从人生顶点坠入了无尽深渊。

    关羽不怕死,但是他非常不甘心。

    此生最鄙视的就是孙权,现在竟然成了对方的阶下囚。

    关羽看不起孙权,孙权也同样非常不爽关羽。

    先不说关羽单刀赴会那么嚣张,得知关羽看不起和自己结为亲家,孙权非常气愤。

    虽然孙权异常震怒,但作为江东明主。

    肯定不会因为一己私恨而不顾大局,去杀关羽。

    毕竟当时天下还是曹魏一家独大,而且荆州已经拿下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非得杀关羽和刘备结仇。

    但不能只简单地看表面,要明白两个关键点。

    一是东吴有预谋的要擒获关羽,二是援军见死不救。

    吕蒙曾明确跟孙权讲过如何擒获关羽,所以孙权出兵荆州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计划好了要擒获关羽。

    关羽打了败仗之后,马上撤离到麦城,身边的兵卒基本上已经跑散了。

    然后孙权下令截断关羽的退路,在途中擒获关羽。

    关羽兵败后,一边派人求援,一边不停地逃跑。

    关羽从兵败到被擒中间隔了好些天,援军日夜兼程是完全可以救下关羽的。

    但援军找了个借口,并没有发兵救援。

    关羽傲慢,除了刘备和张飞,瞧不起任何人。

    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基本都被他得罪了。

    他认为关羽之败根本还是自己造成的,以至于最终载在了自己人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