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豪:从星球到星空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星空一号火箭

    由于岑世给钱实在是太痛快,

    这笔涉及金额巨大的技术转让交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

    而除了将相关技术资料提供给未来研究院,同时将某些涉及到的专利向未来研究院开放授权,

    几乎是在交易完成,未来研究院痛快地将第一年需要支付的36亿打过去之后的同时,

    航天工业那边,涉及到其旗下多个研究院的相关技术人员就入驻了未来研究院。

    他们也是交易的一部分,倒不是被航天工业卖给了未来研究院,

    而是他们将负责帮助未来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掌握涉及到这次转让的技术。

    这些人的工资依旧是航天工业那边负责,不过未来研究院也没有吝啬,除工资外,也为这些技术人员提供了研究院研究人员相同的待遇。

    而同时,

    岑世对整个未来研究院宣布了接下来研究院主要项目‘载人航天项目’正式立项。

    项目审议会在航天工业技术专家的辅助下,完成了这整个庞大项目的拆分工作。

    按需求,将整个大项目拆分成了若干小项目,供研究院内部各研究员,团队申请。

    这时候,这段时间以来,

    未来研究院走上正轨的运行模式,以及从各处挖来的,积累的人才就开始发挥作用。

    其中一些项目,本来就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直接就能够解决,还有些项目参考航天工业的技术资料和技术专业的辅助,也都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所以,整个大项目的若干小项目一放出,

    原本就跃跃欲试的一众研究员和研究团队就将其中大部分项目一扫而空,几乎涉及到整个载人航天的所有核心技术。

    剩下的一些旁枝末节的项目,则是被放出给了其他企业,算是为研究院培养配套。

    当然,

    未来研究院的整个载人航天项目,也没有完全按照航天工业曾经的设计重新再来一遍。

    只是将技术吃透,然后进行研究院自己的火箭和飞船设计。

    对于一些航天工业集团提供的技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前摸索研究。

    买的整套技术可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但未来研究院显然不可能就只是止步于造一个十几二十年前的飞船。

    可以说,

    这未来研究院第一个大型项目,同时也起着让整个研究院进一步磨合的作用,

    同时,拿这么个超大型项目,给所有研究院内相关研究员练手。

    当未来研究院的载人航天项目完成的时候,就意味未来研究院彻底掌握了载人航天这项技术。

    然后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往前。

    这次未来研究院的主要项目。

    研究和设计,基本由未来研究院内部依托航天工业提供的技术为基础来完成所有工作。

    至于制造部分,则是未来研究院负责核心部分,其他一些次要的部分则是作为项目放出去给了其他企业,

    大部分被一些国企接走了。

    算是培养配套企业的技术,为以后做打算。

    最后,再汇合起来,由未来研究院进行总装。

    ……

    就在这种整个未来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斗志昂扬的氛围中,

    未来研究院的第一个主要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这时候,研究院研究人员复杂的构成发挥了不小的优势。

    在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研究院有一批年轻数学学者中顶尖的天才。

    在飞船材料和火箭燃料相关的问题上,研究院也有一批专门搞材料研究的。

    甚至飞船控制系统上,都能找到相关研究者。

    就是往飞船上放盆花,研究院都有搞生物学乃至搞植物学的。

    除了原本就是搞航天研究的,连搞理论物理都能参与一些讨论……

    在这种航天工程的复杂学科上,未来研究院显然有有些优势。

    更关键的是,未来研究院的体系,可以让这些研究员都全心全意投入在研究中。

    然后,

    2027年4月,

    距离获得航天工业的相关技术过去仅三个月时间。

    基于航天工业的老技术和未来研究院一些新设计,还有研究院内部昂贵的生产仪器,

    以及配套企业出色的制造速度。

    未来研究院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成了首次试车。

    火箭发动机被固定在同样是新建的实验场所,

    当发动机运转起来的那一刻,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实验区域的地面都像是在震颤,

    带着马赫环的火焰从后方喷涌而出。

    那庞大的力量似乎要让发动机挣脱就此挣脱束缚。

    但显然,一切符合预期的实验,未曾让这一切发生。

    至此,堪称运载火箭核心的火箭发动机为未来研究院掌握。

    一切数据精确地符合计算和模拟的预期。

    一众现场负责实验的研究员鼓掌庆贺,但也仅仅就是这样了。

    并没有多么激动和亢奋。

    在所有研究员看来,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这只是这次载人航天中的一步而已。

    对外,

    未来研究院也表现的很低调,

    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的消息附带着一个简短的视频,

    仅仅只是发在了未来研究院的官网上,配了一些普通人不会太感兴趣的发动机单机推力数据。

    最后理所当然的,没有掀起多大动静。

    仅仅是不知道哪位网友,将这条视频搬到了视频网站上去,

    最后收获了十几万播放量,视频评论区有一些耳闻过未来研究院‘恶名’的人在讨论。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点热度,放眼整个网络,基本就相当于一点极不起眼的小浪花。

    不过,未来研究院内,一众研究员也没有人关心这些就是了。

    只是饱含着热情着,继续推进着手里的相关小项目。

    另外,

    整个项目推进的如此之快,

    也是岑世在这儿三个月内,往整个载人航天项目中又砸进去了差不多二十多个亿。

    主要是研制耗费,以及一些设备仪器的采购,还有花在一些配套项目上的钱。

    ……

    然后,再火箭的核心发动机完成试车之后又四个月。

    未来研究院所研发制造的火箭最后一个部件,顺利下线了,

    就将运往发射场,进行最后的组装工作。

    这意味着,

    未来研究院这次的载人航天项目,基本完成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等同样在同时间研制进度飞快的载人飞船完成,

    就可以考虑箭船合一,择期在发射场发射的事宜了。

    不过,

    在这儿火箭都已经要完成整体组装的时刻了,

    未来研究院还有一件事情未曾决定,

    就是……火箭的名字。

    “岑院,大家的想法是,火箭和飞船的命名还是由您来决定吧。”

    办公室里,岑世听到祁鹏举的话,抬起头望向屋外远处。

    “火箭的话,就叫星空吧。”

    “星空,星空一号?”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