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繁体版

第18章 考校

    在朱樉的想法里,朱棣就算不是三头六臂,但好歹也应该是睿智果断,勇武过人。

    怎么现在的朱棣,竟然只是一个聚众赌博的混小子?

    这简直就是颠覆朱樉的三观。

    原本朱樉还打算逍遥一阵子过后就把太子之位让给朱棣,让历史走上正规。

    可是看着面前这个赌博的混小子,朱樉不甘心了。

    这我上,我也行啊。

    不过朱樉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万一这朱棣其实是一个真人不露相的天才呢?

    朱樉思索了片刻,突然朝朱棣抛出了一个问题:“四弟,你觉得陛下最近推行的里甲制如何?”

    在胡惟庸倒台后,朱元璋便开始在各地推行里甲制。

    里甲制也是大明的重要国策之一。

    里甲制就是在地方的农户中选出甲首和里长,用来处理乡村中的诸项事务。

    这些甲首和里长直接由官府任命,取代了原本地主豪强在乡村中的作用,能有效的将官府的各项指示直接传达给村民。

    这也是一次皇权下乡的伟大尝试。

    如今在朝中,推行里甲制算得上是顶了天的大事。

    朱樉觉得,但凡朱棣稍微关心一下朝政,他都应该能说出一点东西来。

    没想到朱棣听了朱樉的问题,却是满脸迷茫。

    不仅如此,朱棣甚至还直接反问朱樉:“太子殿下,这里甲制究竟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这可把朱樉气了个倒仰。

    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东西,你都不知道?

    身为皇子,关心朝政那是基本操作。

    这简直就像渔民不认识海里的鱼一样。

    就算不关心国事,起码现在朱元璋每个月还请了朝臣来宫里讲学的啊!

    这种大事,这些朝臣讲学时候肯定是躲不开去的。

    怎么堂堂一个皇子,连里甲制都不知道?

    朱樉不信邪,直接点了他的亲弟弟,五皇子朱橚:“五弟你来说说,这里甲制究竟是什么东西?”

    朱橚闻言,也是一愣:“大哥,你让我说?”

    朱樉看着朱橚,默默点了点头。

    这下,可把朱橚整不会了:“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平日一向喜欢研究医术,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等国家大事,我怎么可能说得上来?”

    历史上的朱橚,的确是一位醉心医术的藩王。

    他曾编写了多本医书,为明朝的医学和植物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不过朱樉却没给朱橚逃脱的机会:“五弟,你就随便说说呗,反正我又不是父皇,不会惩罚你们的。”

    朱橚闻言,只得苦着脸站起身道:“大哥,那我可就献丑了啊。”

    “里甲制就是......就是从民间选出甲首和......和里长,负责辅佐官员的日常工作。”

    “这甲首和里长,好像还要轮换来着。”

    “具体几年一轮换,大哥我也记不太清了。”

    “反正大致应该就是这样吧。”

    朱樉听罢,也是浅浅的点了点头,示意朱橚坐下。

    虽说朱橚没有过于高深的见解,但起码对里甲制,他还是知道点东西的。

    这时的朱棣,才恍然大悟道:“原来里甲制就是这东西啊,我之前好像听来讲学的师傅说过一嘴。”

    “当时反正我正在下面睡觉,也是迷迷糊糊的,太子殿下见谅,见谅。”

    对着正在挠头的朱棣,朱樉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让朱棣坐下了。

    不过朱樉对永乐大帝的滤镜,也是掉了个干干净净。

    眼下的朱棣,明显就还只是个喜欢读书的混小子嘛。

    离永乐大帝的名头,朱棣还差得很远。

    又随便勉励了众皇子几句,朱樉便背着手缓步走出了偏殿。

    就在朱樉准备回东宫睡午觉之时,偏殿门口的一个小太监却是拦住了他的去路。

    对着朱樉,小太监恭敬道:“太子殿下,陛下请您去应天城东门一叙。”

    “陛下特意吩咐,太子殿下您这趟务必要穿便服,并轻装简行。”

    “陛下为您准备的便服,已经送到东宫了。”

    朱樉闻言,也是欣然接受。

    老爹的话嘛,还是要听的。

    不一会儿,朱樉便换上便服,走出了紫禁城。

    东门离紫禁城不远。

    不一会儿,朱樉便走到了应天城的东门。

    此时的东门城墙下,正站着一群人,看样子像是在等人。

    朱樉定睛一看。

    好家伙,这不就是他老爹朱元璋么。

    此时的朱元璋,一身寻常富家老爷打扮。

    而朱元璋身旁的锦衣卫,也都作小厮家丁打扮。

    此时的朱樉和朱元璋走在一起,活脱脱的像两个寻常的民间富商。

    任谁也想不到,这两个人就是堂堂大明的皇帝和太子。

    看到朱樉来了,朱元璋也是走上前,亲切的拍了拍朱樉的肩膀:“樉儿,你当了太子这么久,也应该走到民间去体验一下民情了。”

    “走,今天朕就带你去应天城郊外看看!”

    说着,朱元璋便先行一步,朝应天城郊外的村落走去。

    而朱樉也是连忙紧随其后。

    不一会儿,朱元璋和朱樉便是走到了一处村落。

    此时已经到了春天,正是春耕的时候。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勤劳的农人们。

    朱元璋随手喊住一个老农,问道:“老乡,去年的收成如何,今年的种子可还足够吗?”

    听到有人询问,那名老农也是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乐呵呵的道:“多亏当今陛下啊!”

    “现在政局稳固,终于不用再打仗了!”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终于能安安稳稳的讨生活了。”

    “去年老汉我的收成还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完全不成问题。”

    “去掉今年春耕准备播下去的种子,我们家里甚至粮食还有结余呢!”

    “再加上我媳妇还在缝点东西,家里的日子那就更好了。”

    朱元璋闻言,也是笑着点了点头。

    看着治下的百姓好,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朱元璋顿了顿,又继续朝那名老农问道:“这位老乡,你们县里的官员可还好?”

    “那些官员们有没有贪赃枉法?你们身边有没有冤假错案?”

    “要是有,大胆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