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要中兴,先杀满朝文武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十面之网

    朱由检收到了两份来自内阁的折子,一份来自温体仁,一份来自周延儒。

    “皇上,这是督饷侍郎杨嗣昌送来的折子。”

    大明如今内有流民作乱,外有强敌犯边,九边重镇每年花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可连年灾荒国库空虚,根本没有钱来养这么多的兵,因此只能加赋,辽饷、剿饷,就连练兵也有练饷。

    为了把这些赋税征收上来,因此设立了督饷侍郎的官职,负责为朝廷征税,如今督饷半年也算是满载而归。

    “皇上流寇延蔓生民涂炭,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赋无以饷兵。因此去年廷议,暂累百姓一年,以除此腹心大患,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如今杨嗣昌督饷归来。”周延儒说道。

    “一百五十万两?杨嗣昌这差事办得不错。”

    朱由检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风雨飘摇之际有钱才能够有足够多操作的空间。

    “杨嗣昌才干出众,其措饷之策有四,曰因粮,曰溢地,曰事例,曰驿递,既不伤民又能缓解时艰。”

    “详细说来听听。”

    朱由检很好奇,户部都收不上来的钱,为何这杨嗣昌就能收回。

    “因粮者,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地不与,今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

    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这让朱由检眼前一亮。

    就是按照往年缴税的多少,只给那些缴税超过六两以上的富户增加赋税,贫民普通百姓则不用加赋。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国库艰难的状况,又不至于百姓活不下去。

    “溢地者,民间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六千有奇。”

    如今大明流民四起,土地兼并达到了整个大明最鼎盛的时期。

    他虽然没有学过帝王之术,但也知道历代王朝的崩坏与毁灭,土地兼并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些被兼并的土地被地方豪绅隐瞒不报,因此也就没有赋税可言。

    如果不是如今大明官场太过腐败,抑制兼并是一件一定要做的事情。

    “事例者,富民输资为监生,一岁而止。”

    朱由检皱了一下眉头,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学府,也是最能培养出朝廷惯例的地方。而事例就是富家人的儿子花钱送到国子监读书,而不是经过层层考试层层选拔。

    这样会导致未来大明的人才素质急剧下降,但没有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就没有将来,总比直接卖官鬻爵要好,朱由检只能捏着鼻子人了。

    “驿递者,邮驿为大明最无用的一处,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

    驿递是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每隔十几里就会有一处,整个大明加起来足有成千上万处,比起衙门的数量要多得多。

    “杨嗣昌四项共征赋一百五十万两。”

    叮叮叮叮,朱由检脑中想起了系统提示的声音,周延儒的话自动触发了辨真法。

    系统检测到了周延儒在说谎,很显然,征得的赋税肯定不止这么点。

    其他的他不清楚,这邮驿所省下来的就绝对不止二十万两。

    这些人连朝廷下发的饷银都敢拿,何况经由他们手上收上来的赋税,按照以往的管理京官拿四成,自己得六成也只能接受了。

    “除此之外杨嗣昌还上了一道剿匪折子,臣深以为是,请皇上御览。”

    周延儒又从袖子里取出一封折子,经由曹化淳递到了朱由检面前。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流民百万,剿匪至今数年有余而不见成效,臣有一策。

    请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

    四正六隅是谓十面之网,以四面八方之势定能将反贼一网打尽。”

    朱由检合上折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先是加征赋税饷银,又是这十面之网,这杨嗣昌果真有大才,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治国理政的人才。

    “杨嗣昌现在何处?”

    “已经启程从广西准备回京复命。”周延儒说道。

    “好,好!”

    朱由检一连说了两个好字才去看温体仁的折子,温体仁也在一旁心情有些凝重,两个人这个时候上折子当然是要为自己的亲信争一争这个兵部尚书。

    “王碱率兵攻入辽东?”朱由检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最终才确认。

    温体仁对于人心人性的拿捏可以说看的非常透彻,朱由检最关心的一个是国库,另外一个自然就是边防。

    杨嗣昌征饷的差事就连他都觉得完美无缺,而王碱在关宁锦一代虽也有所斩获,也现在看来未必能赢得了杨嗣昌。

    “不错,王碱身为指挥佥事此人颇具军事才干,指挥调度游刃有余,前两日率军出城以八百众斩首千级,可为最近一年来少有的大胜。

    尤其是此番是王碱主动出击,一改之前数任蓟辽总督坚城不出的态势,若能善加重用,我大明与辫子军很快就能攻守易形了。”

    温体仁说的很提气,这些年总是在被动的挨打,主动出击就有了极其特殊的意义,这让朱由检一口怨气得以宣泄。

    若在以前看到这样的折子,朱由检恐怕会直接提拔这两人,但现在举荐他们的首辅和次辅都是从头到脚冒着黑气。

    他们是大明国运最大的破坏着,因此他们的话朱由检没有全信,他们举荐的人,朱由检也不敢放心的用,他总觉得这件事不会像折子上那样简单,

    “杨嗣昌和王碱确实都是能臣干吏,你们两位是想让朕从他们中选择一位继任兵部尚书?”

    “不错,如今天下纷扰兵部不可无主事之人。”温体仁说道。

    “说的也对,但朕实在难以抉择,这张凤翼现如今怎么样了。”

    朱由检直接岔开了话题,这两个人或许可以算是有点本事,但朱由检依然还是想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兵部尚书,他对于系统的信任可比眼前这两个浑身从头到脚都冒着黑气。

    但一来孙承宗还没有答应自己重新入仕,二来温体仁和周延儒都不会轻易答应,毕竟当初逼迫孙承宗辞官还乡的人就是他们。

    “张凤翼已承认军饷是他所扣押的,张凤翼的家眷正在从吴中老家将那笔饷银送来,很快就能运至内库,加上杨嗣昌征来的赋税皇上可以松一口气了。”周延儒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