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要中兴,先杀满朝文武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会审

    朱由检离开的时候已经是月至中天,一阳道人身着宽大的道袍背着手走在他的身边。

    “刚才多谢真人帮助。”

    因为系统的缘故,朱由检和一阳真人之间可以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言语,而是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因此一旁的王承恩根本看不出来异样。

    “党争、天灾、民变、外患,如今的大明聚齐了所有亡国之兆啊。”一阳道人步履轻盈语气却沉重的很。

    刚才他又见到了大明另外一个巨大的隐患,奢靡!

    “熙春楼内的场景绝不只是个例,民间的风气都是从朝廷吹出来的,上行下效不是说说而已,天子脚下的百官尚且如此恐怕整个大明各地此类风气更加严重。”

    朱由检也忧心忡忡,同时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大明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但还是要分清主次,没有掌握朝政之前,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不错,掌朝权的任务得加快一些了。”

    吴孟明就在不远处等待,身旁的锦衣卫还压着那几个龟奴。

    “皇上!”

    吴孟明直接跪在了朱由检的面前,那几个被打的半死又被押在一旁的龟奴各个惶恐不已,甚至有一个被吓得当场吐白沫。

    朱由检走到了那个和他起了冲突的龟奴面前,看到这人被打的眼部浮肿门齿都掉了两颗。

    “我看你这样子不大威风的起来了吧。”

    这龟奴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利索,双腿颤颤一股腥臊味传了过来。

    “皇上这些人怎么处理?”

    “关一阵子,等他们什么时候学会了闭嘴什么时候在放出去。”

    这些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若是任由他们回去恐怕不日就会闹得满城风雨,皇帝逛青楼,好说不好听。

    锦衣卫把这几个吓得如同死狗一样的人拖了下去,而吴孟明则跟在朱由检身旁。

    “皇上,就在方才一辆蒙着黑布的马车从周阁老府上的小门离开了。”

    “蒙着黑布?往什么地方走了。”

    “一路往南,要不要派人跟着。”吴孟明问道。

    “不需要了免得打草惊蛇。”

    朝会上,朱由检一如既往面如寒霜。

    “周延儒,内帑一案查的怎么样了。”

    “皇上,尚未找到银两现在何处。”周延儒回答道。

    “温体仁?”

    “臣也是…..”

    “张凤翼!”

    朱由检的怒气正在飙升,他很想同时罢免所有的内阁,可没有了周延儒还有魏延儒,没有温体仁还有赵体仁,治标不治本,朝堂需要的是大换血。

    “臣正在查。”

    “什么时候能查到,什么时候能给朕把朕的体己钱都找回来!”

    “皇上,臣建议将此案交给三法司会同审理,或许这样可以能更快的水落石出。”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便会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温体仁此言一出,周延儒的目光不由得转过去看了看,显然他事先并不知情。

    刑部负责何种案件的审判,大理寺主责为慎刑,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则是对两者进行监督,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范景文。”

    听到皇上的召见,范景文从文官一列中站了出来。

    “臣在!”

    “你虽是起于推官,可毕竟刚从诏狱被放出来,大理寺积压诸多冤案。这次三司会审你就不要参与了,朕准你先先熟悉各类卷宗,尽快厘清冤案。”

    范景文还想据理力争一下,毕竟饷银案涉及太广影响太大,在他看来若不能将饷银案彻查清楚,就无法斩断哪一只只伸向军队的手。

    “皇上臣觉得…..”

    范景文刚从牢里放出来根本不清楚朝堂局势,这一次饷银案牵涉太广,甚至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案件,各方围绕着饷银争斗甚至已经准备往搬倒周延儒身上发展,一不留神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范景文是自己刚从诏狱中捞出来的,自然不愿意他陷入这样的粪坑。

    至于查不查清楚这饷银案倒是次要,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二十万两和肱股之臣哪个更重要他拎得清。

    “就这么决定了,刑部尚书郑三俊,督察院胡应台,由你们两个人审理饷银案,一定要把来龙去脉查得清清楚楚,把朕的内帑全拿回来。”

    往常朝会上决议的事情都是能缓则缓,能拖则拖,但这件事不同,这笔饷银的下落涉及了太多东西。

    下朝之后,郑三俊和胡应台两人走在一起商讨着如何处理。

    “郑兄,以你所见这个案子该如何办理?”胡应台问道。

    “从速,从快,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郑三俊说道。

    “这怕是会得罪人吧。”

    胡应台有些担心,毕竟谁都清楚能够悄无声息把饷银运回京的,除了首辅次辅外就是张凤翼。

    张凤翼兵部尚书的身份倒是无需介怀,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东林党内声望极高的人,东林党可是一群咬人的狗。

    不管是得罪哪一个,最后都没有好果子吃。

    可郑三俊左右看了看周围没有旁人,于是将胡应台拉到了自己身边低声说道:

    “老胡,你真是糊涂啊。”

    “何处此言?”

    “这笔饷银按照惯例你我拿到的虽然不多,总也有七八千两。

    这一次拿钱的人避开我们吃独食,无非是觉得咱们没有用了,他可以只手遮天。

    如果不把这个案子审清楚明白,以后这笔钱永远没有咱们的份儿。”

    郑三俊一提点,胡应台也终于明白了。

    “所以与其这个案子是给皇上审的,倒不如说是给那些阁老们审的,让他们看看,离了咱们他想办的事还真就办不成,这样应该是咱们的银子才能一文不少。”

    “不错,我知道你是周大人的学生,我也是温大人提拔的,可这件事咱们得有自己的立场,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刚才下朝我看温大人要与我有什么话想说,我都装作了没看见,周阁老要是与你打招呼,你可别糊涂。”

    “放心我明白了。”

    郑三俊和胡应台相视一笑。

    “我现在就去把所有涉案的人员全部收押,五城兵马司发现银车的那几个公差,还有目击者交给你。兵部押送饷银的人,我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