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亦明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折子戏

    和夏完淳交心之后,钱默也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

    毕竟穿越到这里之后,虽然也结识了许多生死兄弟。

    但眼下能够称之为亲人的,也只有夏完淳和钱秦篆了。

    他真的不愿意和夏完淳之间还要搞那些尔虞我诈!

    说到亲人,也许顾芯儿也算一个,这么久没见了,钱默还真的想她了。

    推开房门,钱默喊了一声:“芯儿!”

    许久未见钱默的顾芯儿,也没有了往日的矜持,一下子抱住了钱默说到:“相公这是把芯儿给忘了,芯儿到太湖也有些时日了,相公今日才舍得回来见我。”

    钱默说到:“相公我怎么会忘了芯儿,这不是刚在太湖站稳了脚跟就派钱宁去接你了吗?”

    顾芯儿说到:“你还好意思说,接来后就把人家晾在这里,要不是小妹一直赔我说话,我都快闷死了!”

    “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之前听说运银船沉没长江,人家还为你伤心了好久,你居然这样冷落于我。”

    说罢就是一顿粉拳朝钱默锤来。

    钱默也不闪躲,反而露出一副厚脸皮的模样说到:“芯儿好好替我锤锤背,相公我可累坏了。”

    见顾芯儿不搭理自己了,钱默又坏笑着说到:“这些日子没见,芯儿有没有想念相公我啊?”

    “我可是想死芯儿了”,说着钱默就要去亲顾芯儿。

    顾芯儿推开钱默,羞涩的说到:“这可是大白天,相公你急什么啊!”

    见顾芯儿不从,钱默也没有继续,而是假装扫兴的说到:“我和芯儿认识这么久了,都没有好好赔你出去走走。”

    “这太湖风光秀丽,我们泛舟太湖如何?”

    顾芯儿早就闷坏了,说到:“全凭相公安排!”

    于是钱默安排了一叶孤舟,两人泛舟湖上。

    走出了闺房的顾芯儿,在明媚的阳光下也是格外的明艳动人。

    果然这天生的美人怎么看都是耐看的,不像后世那些靠整容,化妆,滤镜的“人造美女”,有些洗脸前后则完全判若两人。

    要不是自己的小妹钱秦篆还在“坐月子”,真应该把夏完淳夫妇也一起叫上,让他们体验一下这泛舟郊游的乐趣。

    好在今天是一个大晴天,阳光明媚,而且太湖上也没啥风。

    不然钱默肯定要被顾芯儿埋怨了,这大冬天的跑到太湖上泛舟?

    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出来的。

    不过两人难得有这儿样一个在外独处的机会,还是格外珍惜的。

    这时钱默慢慢地滑动着船桨,顾芯儿则是饶有兴致的抚起了琴,倒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此时的顾芯儿虽然披上了一件厚厚的披风,不过凹凸有致的身材,依然让钱默看的如痴如醉。之前居然没有注意到,顾芯儿的身材也是如此傲人。

    看到钱默不怀好意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自己胸前,顾芯儿的脸蛋瞬间通红,尴尬的说到:“此情此景相公不该吟诗一首吗?”

    看着船上的美人,钱默收回了贪婪的目光,说到:“芯儿这妙曼的身姿,让我想起了《诗经》-《秦风》中的千古名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朗朗上口的诗词,配合顾芯儿悠扬的琴声,在太湖上荡漾!

    钱默说到:“芯儿的琴弹的太好了,可惜相公我不通音律,不然与芯儿琴瑟和鸣,一定别有一番风趣。”

    顾芯儿则说到:“这神龟岛上每天都会升降军旗,大家都会歌唱相公所作的《精忠报国》,相公怎么就说自己不通音律了。”

    说罢,顾芯儿便用琴弹奏起了《精忠报国》,那激昂地旋律令人瞬间就变得热血沸腾!

    钱默说到:“不知道何时才能赶走鞑子,收复中原?”

    顾芯儿则说到:“芯儿也想为收复中原出一份力,相公有啥好主意吗?”

    听芯儿这么一说,钱默倒还真有了一个想法,想到后世军中的文工团可以很好的鼓舞激励士气,

    顾芯儿可以帮忙组建一个类似的文工团,当然要一个未过门的堂堂总督夫人亲自抛头露面去演出是不可能的,不过幕后帮着管理一下问题倒是不大。

    钱默问到顾芯儿:“你听过说书吗?”

    顾芯儿说到:“是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吗,这个我小时候也听过,说的可有意思了?”

    钱默说:“如果把一些精彩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会不会更加激励大家的斗志?”

    顾芯儿说到:“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对了,岛上有两个会南戏的,之前我听到有人在练唱功。”

    钱默说到:“那芯儿就负责找一些人,有戏曲功底的更好,相公我给他们写几出戏曲,由他们来负责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励岛上的军民。”

    顾芯儿说到:“可是芯儿如果参与表演,会不会给相公丢人?”

    毕竟戏子和娼妓一样都是属于“下九流”,也难怪顾芯儿有这样的疑虑。

    钱默说到:“这个宣传工作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提升将士们的士气。”

    “我可没让你亲自抛头露面去表演,你只需要在幕后负责训练他们就行了。”

    几天后,岛上的广场上搭建出了一个临时的戏台子。

    据说是要表演一种叫做“折子戏”的新剧种,今晚的剧目是《江阴城81日抗清》。

    钱默写的这种“折子戏”其实更类似后世的话剧,演员们也穿上比较有特点的戏服,不过不用唱,直接用对白表演,期间会切换一幕幕简单的场景。

    江阴军民抗清之战是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义军抵抗南下清军的战役。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江阴士民公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领导士民固城抗清。清将李成栋、刘良佐联兵围攻江阴,陈明遇出战败亡,士民又推举阎应元代陈指挥,督军应战,屡败清军,固守江阴二月有余。

    八月底,清军主力增援,进围江阴,昼夜炮攻,又值连日大雨,城崩塌,清军由缺口突入城内,阎应元率1000余义军与清军白刃巷战,矢尽粮绝,全部战死,清军屠城,据史载城内外男女士民被杀者约十余万人。最后仅余53人生还。

    这个江阴人民抗清的故事,这个时代几乎是家喻户晓。

    钱默又采信了野史中夸张的说法,演绎了江阴将士们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让清军付出了七万五千余人伤亡的代价。

    就连数十位八十余岁的老人都出城假投降,将火药藏在银子里炸死清军三千余人。

    最终城破之际,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看的众人是热血沸腾,对于满清鞑子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尤其是阎应元的扮演者留下了“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悲壮诗句英勇就义!

    更是让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场的男女老少无不动容落泪。

    甚至连不少老人都表示要参加王师去杀鞑子。

    最后由王Y蛋扮演的一位妇人,面对江阴城的满城尸骸,在城墙了留下了“雪嘴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题诗作为本场的谢幕!

    这出折子戏连演了3天依旧是场场爆满,每人2个铜板的戏票,有人甚至直接给了1两银子,表示要用来支援王师去打鞑子。

    在顾芯儿的逼迫下,钱默又赶紧写出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苦逼的钱默和作者一样辛苦码字,求推荐票,追读(30秒),月票,评论,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