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之小师叔
繁体版

015瓦山烂柯

    他直接向南,准备离开南晋,继续自己游历世界的修行。

    南晋之后的第二站,他选择齐国,

    因为齐国有佛,名为岐山!

    说起这位岐山,曾经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不,准确来说,如今依旧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相传岐山是许多年前佛宗悬空寺一位首座的私生子,是月轮王室的血脉,在修行界的辈分极高,就算是已经卸任的西陵掌教,都要低他半辈。

    岐山大师辈分极高的同时,天赋也是极佳的,一身修为更是几近六境,

    不过,因为他在悬空长大,目睹了悬空寺的情形,对于悬空虽信仰的佛与自己心中的佛的诧异产生了怀疑,

    故此携带佛祖涅槃前留下的棋盘,一枚梨树上的青梨,远离悬空,来到了这座佛祖同样生活过的寺庙,

    岐山在烂柯寺为僧,却不如月轮僧人那般强势,蛮横,反而一直都以慈悲之心待世,故此,短短几年,便颇有生命。

    而他那因为远离悬空,对信仰产生怀疑后便停滞不前的修为,也因此有了前进的机会。

    可是,就在他即将突破五境,脱凡入圣时,

    一场天灾降临了人间。

    那是一场十分巨大的洪水,以大泽为起点,顺着大河蔓延,波及了整个大陆的南方。

    大灾必有大疫,洪水被人们齐心协力的抑制住后,灾疫在无法隐藏,于灾民中爆发。

    本就以黄岐之术闻名天下的烂柯寺,在佛宗慈悲之心的作用下,远离山野,入世治病。

    而带领着烂柯寺众多僧人的便是当时的烂柯寺住持岐山,

    大师心知这才灾难造成的后果是怎样的,故带领着众多僧人们,从烂柯带来了数十车多年积蓄的粮食与药物,

    从齐国至南晋,一路沿途施粥散药,救得灾民无数,

    可灾民的数量太大了,其中还有许多老人小孩这般身体本就孱弱的存在,歧山大师一路操劳,数处奔波,最终积劳成疾,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师在处理灾民的遗体时又染上尸毒,险些重病不起。

    如果只是如此,那倒也没什么,

    毕竟,大师当时好歹是知命巅峰的大修行者,一身念力足以保证自己身安全,重病过后,修养一段日子也就能够恢复了。

    可船迟又遇打头风,

    灾民们在大泽筑造的临时大坝决堤了,特别是其中南晋康城方向的大坝,是最先出现征兆,也是最先爆发出问题的。

    大量的洪水从大泽向着南方大陆奔涌而出,势不可挡。

    一路裹挟着庄稼,木石,以及那些不幸遇难的灾民百姓,可谓是人挡卷人,山挡开山。

    面对这样的情形,面对那些在汹涌的洪水中奋力挣扎,努力求生的灾民们,

    岐山大师做出了决定,不顾自己重病的身体,从岸边一跃而下,脱去僧衣,纵身入湖,将自己全部的念力迸发出来,以难以想象的修为境界和意志力对抗着天灾,

    拦住了那从崩溃的长堤中,席卷而来的洪水,并且坚持了整整一夜。

    也就是这一夜,为南大陆的人们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当第二天一早,神殿和剑阁的人赶到时,

    岐山大师的念力早就枯竭,识海已经崩裂,气海雪山更是因为极致的压榨,充满了裂痕,

    本就重病的身体,更是一病不起,

    不夸张的说,整个昊天世界的南大陆众多百姓,都是岐山大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后来,大师还是被救了回来,却也让他的身体被病魔纠缠,

    一身修为更是化作虚无,终身再也没有触碰大那道门槛,进入那不似人间领域的机会了。

    可,即便如此,岐山大师依旧拖着自己那随时可能灯枯的身躯,在烂柯寺中,为世人解惑,

    瓦山盂兰节集会便是因此而诞生,

    盂兰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盂兰节这个称呼是来自于佛宗的,同时也叫盂兰盆节,是祭祀神灵,先祖的日子,

    百姓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这个几日是整个世界中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存在的,

    不过,瓦山的盂兰节却格外出名,原因便在岐山大师身上,

    自洪水天灾过后,岐山大师虽然将自己的身体修养的不错,却也因为常年为人们解惑答疑,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于是,烂柯寺的众僧们便接过了这个任务,

    至于岐山大师,也只有在每年盂兰节的时候,才有可能露面见客,其余时间都在烂柯后山的佛祖石像脚下静养修佛。

    七年前的瓦山盂兰节机会上,红袖招第一次代表唐国的身份入齐国,庆贺盂兰节,

    当时的舞魁简笑笑更是一舞惊佛笑,闻名天下,

    可是,同样的,在那年盂兰节,曾经求学于岐山大师的西陵裁决神座莲生,以算计天下为目的,血洗烂柯,试图嫁祸柯浩然。

    那一年也是苏青白第一次在世人眼中出手,

    在柯浩然之前救下了简笑笑,并在莲生手下,撑到柯浩然上山,

    后来,简笑笑便不再跳舞,而是隐居在书院后山脚下,直到大半年前,柯浩然被西陵算计受天诛而亡,殉情而去。

    说回岐山大师,

    大师除了救世治人这方面值得人尊敬外,另一方面便是如同夫子一般有教无类,打开方便之门,

    虽然如今少了许多,但是早些年,天下间许多著名修行者都曾跟随岐山大师修习过,

    就比如,那位曾经一同担任佛宗山门护法,神殿裁决大神官,魔宗大祭者,差点成为魔宗宗主的莲生三十二就曾跟随岐山学习,更是于烂柯出家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传奇。

    不过,书院对岐山到是有着另一种情感,

    因为岐山也曾问学于夫子,以半师之礼见夫子,称夫子为老师。

    是的,如果硬要算辈分的话,岐山要称苏青白一声师叔才是。

    说来也是不巧,此时不过三月时节,远远不到烂柯盛世的七月时分,

    苏青白这一行大抵是看不到瓦山盂兰节的热闹景象了。

    虽然看不到那游客众多,人山人海的景象,

    但是,烂柯寺脚下,瓦山小镇的风光,还是很不错的。

    六年多以前,苏青白还小,虽然来过这里一次,却并未仔细观察这里的风景。

    瓦山小镇的建筑风格与齐国那种古朴的木制建筑不同,反而带有着些许月轮建筑的影子在。

    虽然同样是木制建筑,但是形式却不是那种有棱有角,有圆有弧,反而无棱无角,以园为主要形态。

    半月的门户,圆形的地基,如同庙塔一般的形制,便是瓦山小镇的样子。

    不过,与月轮那种镶满了珠宝的风格不同,瓦山小镇的建筑更为朴素,以黑白二色为主要颜色,唯一的色彩装点可能就是那些窗边种着的各种花卉了。

    或许是因为这里就位于佛宗圣地旁边的缘故,

    小镇上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着竖立着的经幡,

    坐在门口树荫下乘凉的老人手中,也都转着转经轮,

    来到这里,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信仰带来的力量,才能够真的知道,什么叫做祥和平静。

    穿过小镇,苏青白并未在这里逗留,

    沿着小镇大街,踏着乳白色的石砖,一路便来到了瓦山脚下,

    瓦山说是山,但是实际上是几座山相连形成的山脉,山林之中,要比小镇上更为祥和,宁静,连鸟兽的鸣叫都少了许多,

    如果不是,依旧不时有着那么一两声叫声,苏青白都要怀疑,这整个山脉中的生灵是不是都被人屠戮殆尽了。

    在这种安详,禅意绵绵的环境中,

    踩着刻有经文的乳白色阶梯,

    苏青白一路向上,来到了瓦山的寺庙建筑群,也就是烂柯寺。

    远远望去,能够看到一座巨大的山门衡立在两峰之间,卧于山顶之上,

    慢慢走进才会发现,那原来是一座雄伟奇特的石桥,

    石桥上有着一条十分狭窄的缝隙,南宽北窄,窄处寸许,中间仅容一人匍匐可进,宽处一人贴地面爬行能通过。

    从洞底仰望,可见山外青天如线,很是壮丽。

    顺着这条细线,便能够看到那立于瓦山寺庙建筑群上空的巨大佛像,那是烂柯的佛祖石像。

    一座依山而建,以山为身的雕塑,

    而烂柯寺,就好像被佛祖踩在脚下一般。

    石桥下还有一大洞,高六十余米,宽一百米以上,南北纵深二十余米,

    崖洞之中,西边石壁上镌刻着“烂柯山洞”四字,东边石壁上刻有“天生石梁”四字,另还有经文数篇。

    整个崖洞的地面也被认为雕刻塑性,是一方巨大的棋盘。

    棋盘之大堪称天下第一,上面列有黑白棋子众多,好似有着两个巨人在对弈一般。

    从石桥的另一侧,沿着石阶继续向上,不久后,便来到了真正的山门之所。

    看着那刻有烂柯寺三个字的寺庙大门,苏青白一路奔波带来的疲倦顿时倾泻不少。

    山门前站一小童,年岁与苏青白相仿,但身形却要更加瘦小。

    小童是一沙弥,一身灰白色僧袍,映着黝黑的面容宁静从容不少。

    见到苏青白的身影,严肃刻板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丝笑意,眉眼间也轻快了不少,

    几步来到青白身前,双手合十,鞠躬行礼。

    “小僧观海,奉家师之命再此等候青白先生。”

    苏青白微微颔首,算是回了小和尚的礼,开口说到,

    “你老师是哪位?”

    观海小和尚挠了挠头上的戒疤,有些憨傻的回答,

    “家师叫做岐山。”

    苏青白心中明了,

    便是剑阁都能够做到随时关注自己在临康城中的踪迹,

    作为佛宗圣地,且是齐国唯一的修行宗门的烂柯寺,自然也能够做到,自己进入瓦山小镇后,便知道消息,同时做出反应。

    “带我去见岐山大师吧。”

    观海小和尚急忙点头,转身在前方引路,

    他带着苏青白直穿烂柯寺众多庙殿,在僧人们的敲鱼声和念经声之中,来到了烂柯寺后院。

    回头望去,能够看到烂柯寺的正殿和几座偏殿被一阵浓厚的白雾所笼罩,看上去十分的庄严美丽,好似人间佛国。

    烂柯寺后院有一个小木门,

    观海小和尚径直走过去,推开小门,

    青白这才知道,原来在这扇并不起眼的木门后,竟然有着一条被人精心修缮过的山间小路。

    观海小和尚走在前面,还不忘回头对苏青白解释,

    “家师自数十年前那场天灾过后,便在后山清修,寺里的师傅们为了方便老师上下山,特意修了这条小路。

    如果正常前往后山的话,是要在山脚那里转过去,从另一边上山的,越过虎跃涧,数座石亭,经过众多师叔的考验才可以的。”

    观海这话本来是为了给苏青白介绍寺中情形,顺便解闷,

    但是经过他这么一说,反倒有些向苏青白邀功的意思了,

    就好像是在说,看啊,我烂柯寺对你多重视,原本要见我老师的众多考验,都因为你取消了。

    好在苏青白也不是小气之人,并未将观海这个小和尚的话放下心中。

    反而笑着问道,

    “那不知道烂柯后山的考验都有哪些?”

    观海小和尚并没有察觉到自己话中的问题,依旧是那副便面上刻板严肃,实际上无论是眼底,还是眉眼都透露着开心的样子,

    “考验便是烂柯三局,实际上是几位师叔负责的三盘残局,不求破局,只要有一些新奇的表现,或是与佛有缘,便可以过去。”

    与佛有缘,果然是佛宗的说法,

    一种有规则,但又完全没有规则的说法,

    毕竟,有没有缘完全是他们自己说的算的。

    “观海,不要多嘴!”

    一道十分慈祥,但却中气不足的声音从山顶传来,

    观海小和尚和苏青白一同停下脚步,仰头望去,

    只见一穿着棉制僧衣,却不显任何臃肿,有着微黄发蔫的长眉,精神萎靡的老僧站在那里。

    眼间带笑的看着两人。

    这人便是岐山,那位冠绝昊天世界的岐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