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繁体版

第九章 筹谋营生(2/2)

    曾平吃过早饭就来到王大夫家,王大夫并不在家中,只有王韵兰在家。

    “平哥,你可是出关了,我都不敢去打扰你,这不药店已经选好了,药材也摆放了,一切就绪就等你去开张大吉了”,王韵兰拉着曾平就往严州府走。

    严州府城内繁华的地段就在临江客栈到县衙这一大段的街区,人来人往,商贾众多,古城墙临江边,城墙内就是一片人间繁华景象。

    白天,虽然是上午,但是各种商贩交易已经开始,曾平不由得就心里欢喜,他喜欢这种人间烟火气息。

    “平哥,到了。你看这就是我和我爹选的药店地址,就在这条街临近客栈的地方,地理位置很好,人也多,人多,买药的就会多一些”,王韵兰说到。“而且靠近城门,很多傍晚出城的人如果急着买药,也会一眼看到我们药店,方便出城之人”。

    “小兰很是细心”,曾平赞叹到。王韵兰不由得就脸红了,被自己喜欢的人夸奖,那总是会不好意思的。

    夏日,王韵兰穿着薄薄的棉麻衣衫,身体玲珑曲线,很是动人,看的曾平心猿意马。

    “平哥,进去吧,药店还没取名字,我爹说让你给药店起个响亮的名字”,王韵兰被曾平看的心里发热,脸皮发烫,说完就自顾自扭腰进了药店,丰圆的臀,细细的腰身,很是诱人。

    曾平赶紧收摄心神,跟着进了药店,药店格局挺大,分内堂和外堂,内堂是王大夫坐诊之地,外堂是药材盛放之处,一格一格的药材摆放的很是分明,和曾平在后世看到的中医馆的布局基本是一样的,但是比后世的中医馆却是要小很多,毕竟这是自己第一家药店,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曾公子,今天药店打算开张,还没有起名字,你是秀才,来给药店起一个名字吧”,王大夫迎了出来说到。

    毕竟,曾平才是这药店的老板,王大夫和王韵兰虽然是占了股的,但是他们很明白没有曾平支持和信任,是很难在严州府城内这么繁华的地方开设药店的。

    “王伯,韵兰,可曾到当地管理县衙领取开设许可证”?曾平问了关键的问题。

    原来,有明一代,要在城内开设店铺,是需要当地管理部门同意的,也相当于后世的工商局发放经营许可证一样,这个时候,所有的城市管理职能比如缉盗救火店铺收税或人员流动等的管理基本都是县衙统一管理,当然,也就是县太爷说了算,在严州府内城也就是建德县衙的周县令说了算。

    周县令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才会有县丞和典史、捕头的人协助,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的六房门书或者是其他的编制外办公人员协助,只有这样整个县衙才能运转起来。

    当然,朝廷只管县令和在编人员比如县丞、典史和捕头等人的薪俸支出,其他人的酬劳就要县太爷自己想办法了。有明一代,官员的薪水十分微薄,很多清廉的县太爷请不起帮手只能一个人处理公务,整个县的公务,想想都是头皮发麻。

    比如后世的海瑞海青天就是如此,以清廉闻名,县令吃一顿肉都是县城里中的新鲜事被当做了不起的大事来传颂。他自然是请不起帮手的,只能一个人既当捕头又当门房又当书记等等。

    海瑞这样的官员是很少的,在曾平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必须有些贪腐或者吃好处的县令,比如周县令就是如此,但是他是有度的,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那类人。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太祖深恨官员,不肯给官员高薪,导致后世之官员不得不变通。

    “哎呀,这个我却是不知,我以为只要租赁了店铺就能够开张了”,王大夫对于这些并不知情,毕竟不是长和公门中人打交道,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官府是能躲就躲,岂不知:“自古衙门朝南开,无权无钱莫进来”。

    如果曾平不是来自后世,恰好看到过类似的文章或者知道这个时代的店铺也要备案,他也是不知道的。

    “没事,看来我是少不得去建德县衙走一遭了”,曾平说着就往外走,“今天先莫开张,我先去县衙领取了许可再说”。

    “平哥,让我三哥随你一起去吧,有事情也能让他及时通报一声”,王韵兰说到。

    曾平这才注意到刚从门外走进来的一个年轻人,这人身高长大,在后世来看应该有一米八九接近一米九了,曾平是普通身高,一米七八的样子,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就很是显得矮了。

    年轻人长相却很是憨厚,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见到曾平很是恭谨,也有些激动。

    “哎呀,王三哥,好久不见啊”,曾平以看到王韵兰堂哥也就是眼前的王三哥就很是记起来了,这王三哥也是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只是后来他读书,王三哥却是早早操持家计营生经常外出才见面不多。

    “平哥儿,真真想你啊,没想到我在外两年,你已经是秀才了,恭喜恭喜”,王三哥很是厚道老实,不善言辞。

    “平哥,我三哥今年开始跟随我爹爹学习些医术,这段时间忙,我就请他过来帮忙了”,王韵兰抢着说到。

    “甚好甚好,王三哥,以后就在店铺帮忙,这样就省得请外人了,你来我更放心”,曾平很是高兴,王三哥叫王星,很是忠厚,他能回来帮自己是最好的,改天再问下他为什么从杭州回来了,听说前几年他去了杭州某药店中做伙计,但是不知道为何就回来了。

    “三哥,劳烦你跟我去一趟建德县衙”,曾平说着就挽起王星的手一起出门了,王星也很是高兴,毕竟现在曾平是秀才了,这个时代有功名的读书人是比其他很多行当的人有优越感的,读书人一般考取功名后就看不起之前的老相识或者其他行业的人了。但是曾平却是没有这样,仍然是很谦逊和气,让王星很是感动。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建德县衙门口,王星很是自觉的跟在曾平身后一米左右的距离,像极了主仆,王星很懂道理,曾平也没强求他和自己并肩走,毕竟这个时代的一起自己是要赶快适应才好。

    两人刚想通报进县衙,巧不巧的迎面碰到了出门的张县丞,“曾秀才来此为何”?张县丞很是温和的问到,张县丞知道曾平不是非凡的人物,很得周县令看重,自然也是十分客气的。

    “县丞,晚生有礼了”,曾平行了一礼,“我这位邻居开了一家药店,我来问县尊讨一纸许可,备案,以后交税”。

    张县丞心道这秀才还不知道开店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是指点他一下,“曾秀才,可知为何现在很多店铺并不交税”?

    曾平心里一紧,原来还有这一说法,看来是自己唐突了,没想到现在这个时代和后世毕竟不同,还是要仔细问清楚才好。

    “县丞大人,您如果现下无公干,可否赏脸去县衙附近的茶肆吃杯茶,权当上次对您去关税处查实我舅舅货物的感谢”,曾平很会做人,他后世是做保险理赔调查的,经常和各色人等尤其是警察等打交道,很是会察言观色,他知道张县丞肯定是有事情要和自己说的,但是碍于关系不深不好开口,他要主动的表示一下。

    “左右无事,如此也好”,张县丞也想找个方便的地方和曾平好好说一下。

    曾平、张县丞和王星三人来到附近的茶肆,找了个安静的雅间坐下,让店家给泡了一壶上好的杭州龙井绿茶,曾平注意到茶肆只有杭州和徽州等地的绿茶,种类不是很多,这个时候还没有普洱之类的发酵茶,曾平想着哪天或许可以贩云南的普洱发酵茶来江浙,势必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