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王朝
繁体版

第77章,改革(二)

    “陛下,此人目无陛下,实在可恶,还请陛下杀之!”礼部尚书张绍德按捺不住。

    “没看出来么?他是在试探朕。朕需要个好军师,同样,他也希望要个明主。军师改革期间,不得妄议军师之行为,不得懈怠,不得抗拒,违者斩!”应仲良说道。

    “皇上,一换一,其实也划算。那神无子说了,凡龙什么都涉猎,什么都只是浅尝辄止,不如精通一二之人。我们可以用他换那地虎,主攻战策的地虎!”应仲明说道。

    “我看,他比那天凤、地虎强。此事就此作罢,都散了吧!”应仲良说道。

    第二天,万弘就将需要改革的几个地方,全部写在纸上,带上了大殿。

    ‘一:改土地国有为私有,佃农免费分的一亩地,超出一亩地,以市价购买。税率由以前的七一税改成十一税。’

    土地购买需要钱,富农,地主想要土地只能买卖,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国库收入。

    七一税,是指当年收成的七分之一要交给国家,而十一税,是指将当年收成的十分之一上交国家,税率大幅度下降。

    ‘二:提升商人地位,允许经商,做生意到子时。税率同样降低,并且部分货物不需要缴纳税务,但是要优先卖给国家,例如:粮食,铁,盐等。’

    这一条主要是为了繁荣经济,而且免税的都是一些战略物品,入关没了税,意味着可以卖更多的钱,但是要优先卖给国家,就相当于变相的低价进购战略物资。

    ‘三:新建从帝丘到津南的运河,并且打通津南到海边的海州的水路,建立海州海务司,总管海州来往船只,以及海州的商业。’

    这一条是为了建立到边境的水运线路,可以提升部队效率,减少其他运输耗费。

    ‘四:改变征兵方式,由以前的无偿征兵,国家提供武器,变为国家发给部队俸禄,提供武器。但是服役年限由以前的两年增加到四年。’

    ‘五:废除左右丞相,建立由丞相直接领导六部的新体系。同时,部队出征不再由大将军负责,而是由兵部负责。兵部报丞相后,由丞相和皇帝商议领兵人选。’

    ‘六:武将每一年换一个地方驻守,士兵也每隔两年换地方驻守,边境部队和江都部队互换。减少将领对士兵的影响力。’

    ‘七:……’

    万弘一共公布了十一条新政策,并宣布即日施行。

    但是这里面有好几条新法触及了各家族的利益,所以各家族所属的官吏都反对施行。

    “陛下,江都部队现在是谁在带?”万弘不理会这些反对意见。

    “是文援文将军。”应仲良说道。

    “文援,立即率军包围各位大人的家,抓捕年龄在十八到二十六之间的家丁充军!敢有阻拦,就地格杀!”万弘下令。

    “这……”文援先看着应仲良,又看看郑会棋。

    “不执行么?”万弘看着文援。

    “文援,执行!”应仲良说话了。

    “是,陛下!”文援带着人就开始包围江都各大臣的家,抓捕家丁。

    “万弘,你这么做,究竟有什么目的?”郑会棋问道。

    “希望我大燧强盛!郑大人不会不希望大燧强盛吧?”万弘看着郑会棋。

    “没有,但是你这里有好几条会激起民怨的,怕是不利于大燧。”郑会棋说道。

    “反对就杀了!特殊时候用特殊方法。乱世用重典,方能平天下!”万弘说道。

    “你这是陷陛下于不义之地!”张绍德反驳道。

    “只要结果对老百姓好,过程不重要。”万弘说道。

    “你……只不过刚来江都一月,便要毁了祖宗之法,怕是神灵怪罪,你如何担当?”刘俾拿出了祖宗来压万弘。

    “守着那堆没用的老东西,不知道创新,再强的国家也只能走向灭亡!顺应时代变化,跟随时代脚步,甚至超越时代去变革,才是强国之道!”万弘盯着刘俾。

    刘俾被万弘盯着头皮发麻,没有再说话。

    “你这样,怕是还没完成改革,人就已经死了!”有人威胁道。

    “自古改革哪有不流血的?要来,就来吧!”万弘冷笑。

    “没有其他意见,就将这些制成法令推行下去。朕不想再看到胡季舒之事!”应仲良说道。

    应仲良用胡季舒的事来警告官员,不要再玩偷工减料,偷天换日这种事。

    “是,陛下!”众官员赶紧说道。

    很快,新法由于应仲良的大力支持,在东燧推行起来。

    虽然新法实惠了普通老百姓,但是许多地主不满意了。因为原本的土地全部回收,再均发,让地主损失了很多土地和钱财。他们纷纷跑到当地衙门要求给他们说法。县衙直接拿出新法,让他们去江都告状,不要到这里闹事。妨碍新法推行,全部有罪。

    但是在修建水道的过程中,工部和户部发生了分歧,他们互相推卸,认为是对方部门的事,不肯出这笔费用。

    这事闹到万弘那里,万弘直接成立了一个运河司,让工部和户部各掏一半的钱来修,却没权利管运河的事。

    所以两部都不满,想要到应仲良那里告状。可是现在六部直接归丞相管,应仲良答应了不会妨碍万弘,所以应仲良直接坐视不理。

    有官员就想着发动罢工,不办公事,想要对抗万弘的新法。

    万弘直接调集大军,将这些人抓起来示众,然后调了一批新人过去。

    而从各个官员家里抓来的家丁多达三千余人,全部被万弘编成了一只部队,归万弘管辖,美其名曰:京丁卫!

    这支部队通过万弘亲自训练之后,被安排到行宫,负责行宫安全防御工作。

    同时,万弘将胡劽,鞠皑,赵定国,邓子隆等人的驻地进行交换,将胡劽从集州调到了权州,邓子隆调到了集州,鞠皑被安排到了海州,赵定国被调到了襄陵;而襄陵原本是应仲明负责的,所以应仲明被调回了江都,负责整个江都防卫。原本负责江都防卫的文援,则被安排到了明州,位于集州东部的州,治所是定康,为的是和邓子隆一起防御来自西燧的部队。郑灏则调回帝丘,作为机动存在。

    经过一番改动,军权集中到了应仲良手中。

    而所有的日常工作都变成了万弘这个丞相在处理。为了提高效率,万弘给丞相,也就是他自己配置了十几个参政随从,官名叫做:阅政参事,负责辅佐万弘处理日常政务。他们只有提取内容纲要,分类整理的权力,所有的审批,都是经过万弘处理,再报告给应仲良做最后裁决。

    因此,政务也因为丞相的提前处理,使得皇帝省事不少,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于是应仲良更加的支持新法的推行,而万弘又陆陆续续推行了一堆新法,推广到全国。

    经过几个月的新法,东燧国库充实不少,而应仲良手中的权力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