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推演:我比你们多一个系统
繁体版

第18章 上车

    那是一次战略进攻。

    一只伞兵小队本来应该在海滩前抢滩登陆,用自己的性命赶在敌人重新构筑阵地之前将对手压在桥头堡和壕沟里。

    只是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的飞机在开启舱门前中弹故障,他们比预定的跳伞时间晚了半小时左右。所以他们并没有落到战火纷飞的西大陆海滩上,而是晃晃悠悠的漂洋过海,跨过了150英里左右的海峡,落到了金雀花的一个不知名密林里。

    由于气流的颠簸,小队的通信员在迫降时被桦树锋利的枝干刺穿了大腿,好在其他三人紧急救护,这才勉强保住了通信员的生命,不过在零下几度的树林里,高烧的重伤员依然有性命之虞。

    好在,他们没有落在海峡对面的沦陷区,只要他们能走出密林,来到就近的村庄,就能得到必要的救助。

    尼可拉斯看着眼前的几人都被调动起了兴致,突然坏笑了一下,继续说道,“然后他们在密林里走了三天三夜,就得救了……”

    “砰”的一声,胖子不满的拍案而起,厚实的手掌震得只剩下冰块的酒杯叮当作响。

    “老尼呀,你这个故事还不如我刚刚讲的那个呢,好歹我还加了不少的形容词和描述……”

    尼可拉斯并没有在意胖子的佯怒,微笑着用眼神示意服务员买单,“如果你也愿意再给我买杯酒的话,我倒是可以考虑多编一段故事。”

    听到付钱,胖子讪笑一下,含糊了过去,“我觉得你讲的故事不错嘛,短短三分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冲突、结果都交待清楚了。”

    尼可拉斯不置可否,收齐钱包,叫起来身边一直沉默寡言的丹尼斯,两人跟在胖子身后登上了一辆观光大巴。

    “快点,刘兄!”胖子站在车前朝刘筱挥手,“雪埠镇离绿伍德森林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现在出发还能趁着天亮游览一下雪埠镇峰区的独特景观。”

    雪埠镇的峰区算得上是金雀花最古老的国家公园之一了,在诡境降临之前曾经是攀岩和徒步爱好者的聚集地,围绕着整片峰区也建设了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区域。

    不过伴随着诡境一个接一个的降临,这里的许多设备都被荒废许久了。更确切的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变得更加荒芜了,人们精诚团结奋斗了这么多年,也不过是勉强保住了一些人口聚集的城市和连接彼此的交通要道。

    只能说天空当中没有诡境真的是太好了,不然洲与洲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人道援助通道就被切断了。那样一来,除了少数几个人口素质过硬或者足够幸运的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要面临的可能都不仅仅是重建秩序这么简单的危机。

    因此,也有一些环保专家站在专业立场上给了诡异降临这种难以解释的天灾一种新的理论解释:自然灾害论。

    就像飓风一样,诡境也是这颗星球本身的节律性活动。只要这颗星球还存在着培养热带低气压区的大气环境,那么就一定会伴随着风速的增加演变为热带风暴,进而变成飓风,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海啸和风暴潮等严重灾害。

    诡境也可以试着进行类比,比如在气候条件或者地质条件达到什么标准之后,就会导致现境坍塌,诡境降临。假以时日,人类终有一天会像监测火山和地震一样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测体系,像治理其他灾害一样治理诡境。

    当然,也有气候学家提出了修正理论。诡境也许不是节律性的自然灾害,而是一种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的竭泽而渔式的破坏而恶化了的自然现象。比如荒漠化虽然跟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相关,但更多还是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适当的灌溉和森林砍伐的社会活动。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人类的哪些实践活动诱发了诡境的降临,进而加以限制,才能尽可能避免诡境的快速扩张。

    这种理论虽然没有被主流学术界所采纳,但是环境学者将自然灾害防治的预警与应急方案改头换面的包装了一下,暂时性的满足了绝大多数国家治理诡境的现实诉求。

    比如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设立安全撤离路线、集结点和临时庇护所;比如定期进行避难演练、完善警报系统什么的;比如经常在电视上和网络中普及诡境自救知识……虽然诡学方兴未艾,仍然没能脱离经验主义,步入实验主义的范畴,但是气象学,地质学,自然灾害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搬硬套一下类似的经验来救急,对于各国政府来说还不算难事。

    在诡学领域,虽然诡境的属性和来源仍存争议,但如何预警、救灾却没有太多的出入,灾害管理学的教材出了这么多年了,大家直接变通着借鉴就好。

    又走神了,刘筱晃晃头,试图将纷至沓来的念头甩到一边,快步走向了胖子提前租好的大巴。

    学者的事情就交给学者去发愁吧,调查员只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并且活着回来,就是对人类最大的帮助了。

    他握了握兜里的匕首,感受到了勇气在指尖流淌。一个优秀的调查员,永远都不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