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砖瓦匠
繁体版

第三章 收获的喜悦

    丁酉志一直在搬着指头数日子,麦子收获后就天天去自己的番薯地里转一圈。

    由于这十三亩地寄托了丁酉志的未来,他不得不小心翼翼。于是把自己家的八名家丁全部派去番薯地巡逻。

    每当看见地里铺满绿油油的藤蔓,丁酉志就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任谁面对即将丰收的喜悦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越到快收获的日子丁酉志反而越平静,他相信村民们看到她的收获后不用他去宣传就会主动地来询问。

    转眼间来到九月下旬番薯收获的日子。

    地边站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毕竟这是主家空了好几个月种植的作物。再说人都有好奇心,任谁面对没见过的作物都不能无动于衷,尤其地里绿油油的叶子煞是好看。

    在丁酉志和管家老赵的指挥下,八名家丁和所有的佃户,一起开始挖番薯。

    一些旁边看热闹的村民也来帮忙,开始时大家都还说说笑笑的,当挖了半亩地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说了。

    旁边看热闹的村民也都加入挖掘的队伍,空气里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任谁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里,看到半亩地产量超过两千斤的作物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当十三亩地的番薯全部收获完成后,面对着堆积如山的番薯所有人都静了片刻,接下来就是惊天的狂欢,狂欢过后村民纷纷来问秀才小老爷这种作物的吃法和储存方法。

    面对众人的询问,丁酉志耐心的做了解答,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未来。

    当有村民来询问如何得到种子的时候。丁酉志回道:“种麦子的来年收两成租子,种番薯的收五成租子。”

    咋一听有些村民受不了,直到有的人给他解释,你种一亩麦子一年收个三四百斤,就算不交租子够你们全家吃的吗?而种番薯你交完租子还剩两千多斤,而且这东西还耐储存,能煮粥还能当主食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那些村民才回过味来,于是纷纷上前要求来年种红薯。

    虽然今年的番薯收获很多但是所有的村民来年都要种,而丁酉志也想要附近的村子也都种上番薯,这样的话今年收获的番薯就不能随便动。

    面对这种情况村民们都表示同意,毕竟在古代都认同饿死爹娘不动种粮的道理。

    回到家后丁酉志就开始了计划的一部分,先让迎春带一部分番薯会娘家一趟。并把番薯的各种好处不厌其烦的跟迎春说了好几遍,直到迎春都记住才作罢。

    教完迎春又把一些家丁和佃户叫过来全部教一遍,让他们带一些番薯去附近自己家的亲戚宣传一下。

    迎春带着两袋新收获的番薯就回刘家埠娘家了。回到娘家,爹娘哥哥刘柱子和嫂子田春苗,弟弟刘桩子都在家,看到迎春回来他娘李氏立马问道:“小花,你不在家伺候丈夫怎么回来了。”

    迎春回到:“娘,是相公让我回来的,还有相公给我改了名字以后不叫小花了叫迎春。”

    这时他爹刘老汉说道:“不愧是读书人起的名就是好听。”

    迎春又道:“这次相公回来是让我给你们带一些番薯尝尝,这番薯是相公让管家去南方带回来的新作物,亩产能到六千多斤呢,而且还耐储存。”

    刚说到这里就被哥哥刘柱子打断了,刘柱子说道:“你就吹吧,亩产六千斤,你怎么不说六万斤。”

    虽然爹娘嫂子弟弟不说话,但是看他们的神情显然是同意刘柱子的说法的。

    迎春急道:“我真的没有骗你们,昨天收获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去看了。你们不信去打听一下就好了,而且我还带回了一些让你们尝尝。”

    这是刘老汉问道:“一亩地真的能收6000斤?”

    迎春忙不停的点头应是说道:“这些是相公让我带回来给你们尝尝的,要不是留着做种粮就给你们拉一车回来了。”边说边告诉母亲李氏怎么做。然后娘俩两个和刘柱子媳妇出去蒸番薯煮番薯粥了。

    留下爷三在屋里一直嘀嘀咕咕的商量着。

    小半个时辰后,娘三端了七八个煮好的番薯和一锅煮好的番薯粥进屋来,刚到屋里爷三就不停的咽唾沫,任谁在吃不饱的年代里闻到香甜的番薯也会忍不住流口水的。

    番薯一放下爷三就忍不住拿起一个就往嘴里放,被烫的龇牙咧嘴的也不在乎。吃完番薯每人又喝了碗香甜的番薯粥,忍不住感慨道:“这个番薯真的好吃啊,比麦子强多了,要是真的亩产六千斤那我说啥明年也得种。”

    说完就问迎春去哪里搞种子。

    迎春回到:“爹,相公已经把收获的番薯全部储存起来了,留作明年的种粮,谁要中去找相公就好了不过收获之后得教五成作为租子。”

    桩子说道:“爹,听姐说,即使交五成租子,咱们还能剩三千多斤呢,要不要明年咱家的几亩地全部种这个番薯,这样够咱们全家放开肚皮吃好几年的呢。”

    不仅迎春回家宣传,回家的家丁和一些佃户也是各种宣传,在这种宣传下,这些日子全是到丁家疃打听番薯的村民。

    在家没事干的丁酉志看着前任收藏的那些八股文就感到头疼,指望自己考中举人,这辈子是不可能了。

    闲来没事,丁酉志就开始想自己的练兵计划,虽然现在番薯收获了但是这是留作种粮的,这又回到了起点,不管饭,没钱发,谁肯跟着你呢。

    看来自己得想个法子赚钱了,都说回到过去,就能怎样轻松地赚大钱,可是丁酉志想破脑子也没想出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办法。

    就这样慢慢的来到了冬天,丁酉志感觉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也来的特别的早,刚过十一月天空就开始飘起雪花,虽然炕烧的热热的但是也不能啥也不干就躺在炕上啊。

    早上起来出去正好碰见管家老赵,当看到老赵鼻孔黑黑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赵就告诉丁酉志:“穷人家烧不起木炭,只能烧石炭,每天起来鼻孔就会黑黑的。”

    听到这里丁酉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自己可以打造煤球炉子啊。对于自己这样一个理工男来说是一点难度也没有啊。

    说干就干,立马让老赵找来村子里的铁匠先打造一个薄薄的铁皮筒子,在没有机械化的古代铁匠只能靠锤敲。

    等打造出铁皮筒子,别的都简单的多了煤炭和土做成煤球放到做好的炉子里,连好烟筒生起火一个煤球炉子就做好了,打造好第一个之后别的就简单了。

    丁酉志把村子里的壮劳力都召集起来做炉子,虽然铁皮筒子难做一些,好在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有把子力气就行,在工钱的刺激下冬天没什么事的人都跑到丁酉志家打造煤球炉。

    古代人都是淳朴的,即使吃不饱饭也没人自己私自制作。看着院子里的炉子越来越多,丁酉志开始跟管家商量售卖,最后决定由管家带人去七十里外的登州府售。

    因为登州府里有钱人多一些这样炉子可以卖个好价钱,还会好卖些。等到登州府饱和之后在向其附近比较富裕的地方售卖。

    第二天管家就带了十二个人架着两辆骡子拉的车,装着满满的两车炉子向登州府出发了。

    待管家带着人走后,丁酉志回到屋里看着家里还剩的几十枚铜钱发呆。要是几天之后管家带不回卖炉子的收获,自己就要破产了连买原料的钱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