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话 说破无毒
阿约悄无声息站在我身后,被他的突然到来吓了一跳。我问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他说李立明觉得两个大老爷们在阁楼里,没什么意思大眼瞪小眼的,不如一起来湖边透透气。
回头看看来的方向,李立明还没有影儿呢,阿约落下他好几里地。张春来打消了我们的念头,大家只是期盼而已,这个时候进山,也难有什么发现,虽然大家都跃跃欲试,邵军就快到了,不急于这一时。
看看巍峨叠嶂的丛山峻岭,不免有些疑问,216是怎么在这群山中找到这里的。明哥的判断是可能和地动仪有关,因为记录地动仪的古籍上也提到了,东汉末年,是华夏大地地震频发的时段。现在的人们想到那个年代,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关张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等的典故,人们总是忽略那个年代产生战乱的背景。
政治昏庸不是农民起义的***,这是人性使然,老百姓再苦再难,只要有一口饭吃,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造反。天灾人祸才是真正的原因,任何乱世的开始,都是由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引起的,有天灾不要紧,饥民遍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统治阶级一定要赈灾才行。
我们都不知道李立明说的这些,和216怎么找到这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李立明道。
篝火熊熊,大家围坐在一起,锅里的鱼香味扑鼻。云贵高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可在古代的统治者眼中,这里是蛮夷之地,这里的人是化外之民。
李立明在大家吃鱼的时候,又整出这么几句话,让我们实在费解。“笨蛋,蛮夷之地化外之民,也就是说,没事你年年纳贡,岁岁拿钱,有事你要自己解决,别指望朝廷给你们出一分钱”李立明边吃边道。
216一定通过什么记载,找到了这里,想必浮虚道观当时在那个年代,一定有重大的事件流传下来。《太祖遗录》中提到的云中观,是在靖难之役之后,由朱棣重修。至于参照的样本,是否像李立明说的,和东汉末年的某些事件有关,现在只能猜测,猜测的依据来自阿约母亲的记录,耗资那么巨大的工程,我很早以前就不相信是为了找一个人。但不管怎么说,阿约母亲的笔记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武当山的浩大工程,和这个浮虚道观有着某种联系。
不得不说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道家在这里起了不小的作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谶谣,是在甲子年之前就在民间广泛传播,关键就是‘岁在甲子’,天下大乱之前已经设好了时间,这些人做事的逻辑性可想而知。不然后世的史学家不会用‘组织严密,行之有效’来形容那次农民起义,在谶语中的一句岁在甲子,四个字承上启下,即显得招摇,又给平常百姓的心里留下一丝疑问,甲子年是不是有事情发生。东汉政权在太平道黄巾军的打击下名存实亡。
“那........”阿约想了很久问道:“他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立明的神情有些生气,过了半晌气愤地说道:“这个问题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有些事在平常人眼中觉得不可思议,在行家眼中算不上什么大事”
明哥的话让我想起了先前,他在阁楼上的时候就在电脑上查找过广西省地理,当时还不知道他看这些干什么,现在想想也就明白了。难怪刚刚他说了那么大一堆云山雾罩的,还什么赈灾,什么化外之民什么的。我们都知道你脑袋好使,用不着说得这么离谱,观察一个地区的地质变化,在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眼中算不上什么本事,小来也说过,东家告诉过他,在考古这门庞大的学科中,就有考古地质学这么一个专业。
“这就是地动仪写在这里的原因”我道。
李立明半躺着揉着肚子,目光瞟了我一眼又看向丁晓东,晓东大叫着站起来。“你看我干什么”
广西十万大山,地理十分复杂,盆地大小错落,山脉呈弧形层层相套。这是大陆板块挤压的结果,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很容易就能根据地表变化,山脉的走势,来判断这里几千年前的样子,这并不夸张。
东汉沿袭秦和西汉的是郡县制,这样的制度对中央集权有所加强,既然是郡县制,那李立明提出的化外之民一说就有待斟酌。只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即使当时的东汉政权在这有郡县设立,管理起来也和中原汉族有异,民族政策难免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民族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
跑到湖边本来就是为了透透气,不想去考虑这么多复杂的问题,可阿约和李立明又跟来,大家现在脑子里又凭添了更多的疑问。大家彼此都相对无言,对眼前这些问题也都各有看法,丁晓东和我走到水边,我俩点起了烟。
我只抽过晓东的烟,我对烟算不上有瘾,可还是很喜欢这烟抽到嘴里甜甜的味道,甜甜的味道中还带有一丝清凉。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水花拍打岸边的石头沙沙作响。我和晓东半躺在石头上,仰头看着璀璨的星空,满天星斗和城市中不一样,每一颗都特别明亮。
“你怎么想?”丁晓东在我不注意的时候问道。
我不解的反问他,什么怎么想,心里有些不满,这个时候他要是还问我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我不发飙就会崩溃了。
晓东他低头不言,过了很久才慢慢说道:“明哥来到这只是单纯的为了躲避,你不应该不知道,樊老那边没有消息过来,对明哥来说意味着什么。况且.......”
看着他欲言又止,似乎有些话难以出口,晓东做事向来有深意,虽然不像李立明那样逻辑极强,但每件事必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心思缜密是苏老鬼的人都具备的共同点,在发现阿约母亲笔记上的秘密之前,丁晓东一定也注意到了明哥那段时间的消沉抑郁,大家住在一起这么近,每个人的举动都能使大家的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
“还记得上次我来这里找你,和你说的那些话吗?”晓东道。
“有什么话你还没有说的,直说无妨”张春来站在我们身后,轻声说道。
看到站在身后的张春来,丁晓东表情显得很淡然,这几天晓东总是离我很近,这一点引起了张春来的注意。神智当中已经隐隐的觉得,晓东要说的话可能和小来有关。
“是啊”我道:“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了,虽然我没有你们那么老道,但这些事里既然有我一份,我就要搞清楚”。我和张春来重回勐海,丁晓东和我说那些话,并没有引起张春来的诧异,包括去下关的黑店招摇过市,想必每件事发生之前他都知道这背后的目的。
小来和我相处,有时候我觉得他过于平和,不像心机很深的样子。但是可想而知,他一人在这条道上单枪匹马,他的脑袋也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这‘得益’于他的那个老谋深算的师傅。
“说吧”李立明在不远处走来,边走边说:“用赵本山的话说,说吧!说破无毒”。
丁晓东看看周围的几个人,狠狠抽完最后一口,踩灭烟头的时候朝着小来缓缓说道:“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完全是因为那个王宇的出现。但是去南京下关,你完全可以拒绝的,那是什么地方你不应该不清楚,即使你不去,也无关紧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可你却去了”。
丁晓东说完,小来显得波澜不惊,反而轻轻一笑,说道:“多么简单的问题,整的这么复杂,没错,就是因为那个王宇”。
张春来走到水边,捧水洗了一把脸。转身气愤的接着说道:“妈的,她怎么不去敲你们的门,偏偏找到我们,如果不是先遇到你们苏老,还提出什么合作,她想不死都不行。开始我还没那么多顾虑,当她给我看苏老和她母亲照片的时候,我关心的就是那个引她来到我们旅馆的那个大姐,这么做就是预想到了我们不会杀她”。
李立明在一边打起了水漂,石子在他手中出去,带着极快旋转欢快入水。半晌转过来说道:“去云南可是你叫我们去的,那时候你为什么不是来找我们,难道你不知道这其中的含义吗?”。
明哥说得没错,现在我回头想想也的确如此,那个时候如果我们直接投靠李立明,所有的麻烦都由他们出面解决,我和小来坐车就可以。张春来这么做,也是直接说明了问题就出在他这。
小来坐到一边,李立明的话够直白,那意思再明白不过。走向草棚的李立明背对着我们,丢下一句话;“你才是麻烦最多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