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我只想修行,女施主退散
繁体版

第7章 天地之间人为重

    青泉观。

    厢房内,苏晨正在油灯下苦读《参同契》。

    这本书乃是道教十分重要的典籍,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丹经之鼻祖,是彻底转变肉体生命的修炼宝典。

    作者乃东汉时期的魏伯阳,道家神仙传上称其为火龙真人。

    书名为什么叫《参同契》?

    参就是参合,同就是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并将其融为一炉。

    这三种学问就是老庄、丹道和易经。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

    苏晨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阵。

    大概是由于油灯光线并不明亮,他念了一阵子之后不禁觉得有些困乏。

    此前因为更注重学业的缘故,道家典籍他读的并不多。

    现在也算是补课吧。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读,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研究追问生命的来源,也在关心人死后到底会去往哪里。

    正因为解答了这些问题。

    宗教才会在人类世界兴盛起来。

    比如天堂、地狱或者是极乐世界、六道轮回。

    有来的地方,有去的地方。

    才会让信徒们安于现世,安于苦难。

    然而道教文化却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早在东汉时期,相传为于吉所作的《太平经》中,有这么一段话:“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

    天地之间,人最重要。

    而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只要努力修行,就有望长生成仙,

    也就是说人的肉体生命与天地一样,能够永远存在。

    人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

    道教文化把人的生命价值提得很高,我们既不靠上帝,也不靠菩萨,也不靠祖宗、鬼神。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每人都可以成圣贤、成仙、成佛,只要能找到自己修炼的路径。

    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就把人类的重要性提到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想象不到的程度。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外戚干政,民不聊生。

    张角建立太平道,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此时的世道充满“不平”。

    “不平”既表现在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方面,也表现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

    尤其是对人不公。

    而太平道就是要“除尽不平方太平”。

    从这个角度出发,张角几乎是一呼百应。

    公元184年,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带领太平道信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黄巾起义,以图实现其“天下太平”的宏愿。

    苏晨记得他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提问。

    为什么别的国家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唯有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

    有答主把功劳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和郡县制,使得劳苦大众知道是皇帝统治了他们,愤怒的矛头知道指向何处,而非像中世纪欧洲和日本的层层分封制,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主人,顶多只有小打小闹,而形成不了气候。

    如果从道教文化这个层面上来解答的话。

    大概就是从老庄开始,到《参同契》,再到《太平经》,人们逐渐相信神仙和皇帝给不了他们长生和公平,万事唯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才能闯出他们想要的道路。

    这种根植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贯穿了上下五千年。

    一直到现代还在发挥它的效力。

    让我们从小就有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壮志,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仅凭这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反抗”文化,我们就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轰隆!”

    正在沉思的苏晨忽地听到平地一声雷响。

    紧接着一道炽亮的白光短暂地照亮了天地。

    尔后只听轰隆声绵延,“唰”的一声天河倒悬。

    泥土的气味、雨水的气味、枯枝败叶的气味、竹林的气味混杂在一起,混着湿润的风一股脑儿涌进来,呛得苏晨接连咳嗽了好几声。

    下雷暴雨了?

    幸好此前他有先见之明,早已将三清殿的门窗关牢了。

    他忙上前一步,将半开的窗户关紧。

    透过满是雨水滑落的玻璃,压根就看不清外界。

    就连房间内仅有的一盏油灯也在透过窗户缝吹进屋中的疾风吹拂下摇摇欲灭。

    苏晨摇摇头。

    这书是看不下去了。

    还是赶紧早点睡吧。

    明天待雨停了,下山一趟采买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

    没错,他已经快一个星期没离开道观了。

    因为此处没通电的缘故,他手机在耗尽了两个充电宝的电量后,已经关机整整一天。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怕是早就急得上蹿下跳、心中不得安宁了。

    毕竟99.99%的现代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状。

    但苏晨不同。

    老道士离世后,他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亲人。

    大学毕业后,同班的同学除了同宿舍的舍友联系还比较紧密之外,旁人谁还会关心你呢?

    他既然已经决心继承道观。

    就不会再与俗世发生过多的纠葛。

    毕竟修行一途,讲究的就是清心寡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换句话说,太把自己当回事,内心便不会有真正的安宁和自由。

    只不过作为现代人。

    他也不能与世界完全脱节。

    道家即便注重修行己身,也不会忘记天下苍生。

    解放前,老道士挺身而出帮助军队剿灭土匪,不正是“为天下求太平”精神的一种体现吗?

    所以功德系统才会让他收集香火钱,用以供奉和维持道观生存,本质上也是为了让他在修炼的同时,洞察世事,不至于和世人完全隔离。

    此刻,雷声虽已渐渐平息。

    但狂风暴雨却仍在肆虐。

    苏晨吹熄了油灯,躺在床上和衣睡去。

    与此同时,相隔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某宾馆内。

    白青竹心情复杂地看着窗外突然而至的雷暴雨,大大的雨点砸在玻璃上,和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光芒融合在一起,好似一幅精美的印象派油画,将整座城市都晕染在其中。

    她低头给司机王蒙发了条语音消息。

    “下雨了,注意安全。”

    这场天气预报未曾预测成功的雷暴雨,给她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她按照之前的计划坚持上路的话。

    那么此刻的她大概率正在高速公路上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暴雨而担惊受怕。

    幸好,幸好。

    或许待她睡上一觉,一切都将重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