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业
繁体版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要跃飞,上弹射器?

    在后世,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基地是荒地村,不过那已经是08年之后的事情了,陆陆续续建设到了13年才算是建设完毕,这个荒地村基地地理位置优越,起飞之后直接进入大海上空,在上面训练不会给地面造成任何危险,而且还比较隐蔽。

    但是现在,海军还没有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还没有开始,所以也压根就没必要专门新建一个基地。

    现在想要试飞,在阎良就够了,毕竟阎良是东方的航空城。

    飞机在研发出来之后,肯定需要从自己的基地跑道上首飞,还可以完成一些试飞科目,但是,专业的试飞还是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基地的。

    这个专业的基地需要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试飞员团队,科学的数据分析装置,提出严谨的改进意见等等,凡是独立设计飞机的国家,都需要这样一个专业的基地。

    老毛子茹科夫斯基试飞院,有美国有爱德华试飞中心,东方也有阎良,这里不仅仅有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还有飞机设计研究院,有飞机厂,有飞机强度研究所等等,不仅仅是中国最大的,也是亚洲最大的集飞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飞鉴定、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

    以前的时候秦锋也没有来过这里,不过等到以后,他就得经常来了,毕竟,和屠老合作的枭龙,那可是他们太平洋集团直接投资的项目,还有其他的飞机,比如宋老的歼十,也和他有着莫大的关系,以后试飞的时候,肯定得叫他。

    至于今天,则是为了歼十一过来的。

    等到秦锋来到阎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在后世,试飞院的大门修得非常的气派,还有雕塑,雕塑上面是一架展翅欲飞的歼击机,看上去非常的现代化,不过现在,试飞院还保持着原本的面貌。

    从北大门进去,可以看到那有些沧桑感的大门口,枯黄的树叶落得到处都是,一侧的柱子上,写着东方飞行试验研究院几个大字。

    而且,这大门口好像没有人管的样子,一点也不像是个重要的试飞场所,倒像是个普通的老旧小区。

    可以看到一名工人,骑着一辆火红的天夏三轮,后面装满了物资,骑得飞快,一溜烟地跑了。

    “秦总,欢迎来到试飞院。”好在门口有人等着他,是刘老身边的秘书,带着他一起穿过这片区域。

    “咱们是从北门进来的,这里所处的位置是大营房,在五十年代初期,是咱们空军十航校的驻地,到了59年的时候,咱们飞行研究院建立在这里,这大营房也成为了政治文化中心。”

    简单来说,这边属于生活区,哪怕就算是大门口没有封闭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小毛贼敢进来的,很容易被当敌特抓起来。

    从生活区到工作区,肯定还有二门,那边检查就严密了。

    “刘老呢?”

    “刘老在食堂,和大家伙一起吃饭,顺便商量一下明天试飞的事情。我接您一起去食堂。”

    “好。”

    试飞院里有专门的飞行员食堂,不过刘老他们不是飞行员,而且还有飞机设计师们一起讨论,所以就在普通的食堂里一起吃饭了,等到秦锋进去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大群人坐在那里,其中还有一个人站着,手里拿着一个飞机模型,眉飞色舞地给众人介绍着什么。

    当秦锋走进来的时候,他刚好也抬头望过来,立刻就是一阵兴奋:“秦总,您来了?”

    “雷子?你是明天的试飞员?”

    “没错,明天由我来飞。”雷镪说道:“争取到这个任务可真不容易!”

    雷子有很多任务,他在歼十那边当试飞员,跟着飞机设计师们一起忙活,提前介入,不过由于他飞歼十一的时间也最长,所以对这款飞机的性能了如指掌,上次对付老毛子的米格29,就是他亲自操刀的,现在,试飞舰载机的降落,也得由他来进行,为了争取这个任务,他也是着实费了一把劲的。

    “是啊,舰载机的降落和常规降落不一样,得年轻的飞行员才能飞,年纪大的,身体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想要做这种高下沉率的动作,手会本能地把飞机拉起来。”陆老开口。

    普通的飞机降落是缓缓带坡度,到了跑道上之后平稳着地,而舰载机的降落是高下沉率,简单来说,就是往飞行甲板上撞。

    这倒不一定是身体形成的条件反射,更大程度上还是本能的避险反应,老飞行员就算是开始能压着大坡度下降,但是看着地面迅速靠近,还是无法承受住这种压力。

    这也很正常,飞行员是天之骄子,舰载机飞行员是娇子中的娇子,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美国海军飞行员从来都看不起空军飞行员,认为他们那不叫飞行,这也是有道理的。

    “咱们挑选了十名飞行员,体验舰载机飞行员的降落,最终只留下了三人,在这三个人之中,雷子的表现是最好的。”同桌上,试飞院的周领导开口道:“咱们已经进行了上百次的模拟试飞,最后十次还直接降落到地面上,雷子一个人就完成了其中的六次,这最后一步,当然也得雷子来飞。”

    “才上百次?积累的经验够了吗?咱们又不着急,可以多几次。”秦锋开口。

    舰载机的降落危险重重,当年美国海军舰载机航空兵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过渡的时候,那可是摔死了上千飞行员,才找到诀窍的。

    己方呢?

    己方海军原本只是陆基的,最近几年才有了少数的舰载航空兵,还是飞直升机的,这种固定翼飞机可是第一次,其中蕴含的风险更是可想而知。

    不用说上百次的模拟试飞了,上千次都不多啊,这个可不能着急。

    “当年咱们在进行707工程的时候,曾经用歼七做过实验,虽然歼七J只发展到了样机阶段,但是咱们的飞行员已经用普通的歼七战机进行过舰载机方式的降落实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刘老开口道:“不过,当时不管是歼七还是歼八都不合适,还是现在的歼十一最好用啊!”

    说起东方的舰载机来,很多人都会想到歼十五,也就是在苏27的原型机T10K的基础上改进来的舰载机,当雄猫退役之后,它也成了硕果仅存的重型舰载机。

    不过,东方舰载机的脚步可是早就开始了。

    航母最早的论证项目是707工程,当时手头也只有歼七战机,不过为了上舰,也进行了一番魔改。

    虽然也是单发,但是机头进气已经改成了两侧进气,留出机头来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座舱后面的背鳍隆起,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料,机翼进行了折叠,后面增加了着舰钩,风挡改成了单片式,看上去带着一种现代化的气息。

    不过,这种飞机只进行到样机阶段,就因为707工程下马而终止,但是依旧积攒了很多经验,尤其是飞行员们还多次使用普通的歼七战机进行这种降落试飞,哪怕最后没有砸到跑道上,也进行了完全的高下沉率模拟试飞。

    这次再飞歼十一,那自然就更容易了。

    “没错,歼十一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低,以前的歼七,包括现在的歼八,最小降落速度都在三百公里每小时上,而咱们的歼十一可以降低到两百五十公里每小时以下,速度低了,咱们飞起来就更有信心了。”雷镪点头,满脸的自信:“这是最好的舰载机!”

    “雷子,坐下吧,说了这么多,咱们也该开饭了,老周,通知后厨上菜!”

    大家伙虽然坐这里了,但是一直都是在聊天,尤其是在听雷镪的介绍,等到秦锋来了才上菜,秦锋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

    “刘老,你们坐下就该先吃,不用等我。”

    “你可是咱们海军最大的功臣,怎么能不等你。”刘老笑着说道:“除了战机,还有阻拦索,你都出了大力。”

    以前已经进行过多次试飞,但是刘老也没过来,而今天来了,当然是因为阻拦装置已经安装到位,明天就能进行真正的阻拦降落了,对海军来说,这有新的意义!

    “咱们把阻拦装置搞出来了?”

    “没错。”刘老点头:“当年咱们拆解了墨尔本号,虽然是个空壳,也获得了不少灵感,咱们见识了弹射器的结构,也掌握了阻拦装置的原理。”

    普通飞机的起降都需要动辄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跑道,但是航母没那么大,最大的尼米兹级也不过三百来米的长度,前面的起飞区一百来米,所以舰载机需要借助弹射器才能飞起来,斜角甲板虽然两百多米,但是后面是着舰区,前面还要起飞和复飞使用。

    所以,舰载机也需要在一百多米的长度上停下来,这就需要想其他办法,目前最成熟的就是在甲板上铺设几根绳子,当舰载机落上来之后,屁股后面的着舰钩勾住绳子,硬生生地把飞机拉停。

    这个绳子要承受巨大的拉力,目前的基本标准是至少85吨的冲击力,一百次不能出问题。同时,拉住舰载机不仅仅是因为有绳子,甲板下方还有一整套液压装置来缓冲,把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

    每次降落的能量都消耗掉了,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后世有了电磁阻拦装置,把这些能量转换成为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再使用。

    现在不用想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能解决了问题就行。这液压缓冲装置研制起来都不容易,某些需要精密加工的工件,需要高强度的材料,还都是太平洋集团提供的。

    “阻拦装置是有了,明天等到试飞成功,咱们的舰载机降落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起飞的问题了,小锋,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滑跃起飞?”刘老说道。

    秦锋笑了笑,刚刚想要吹嘘一番,突然间想到了什么,赶紧摇头:“不,不,暂时还用不着,如果海军真的想要捣鼓,就尝试弹射器吧,那个才是正规的。”

    “为什么?”

    “滑跃起飞的话,太浪费前甲板的空间,舰首上翘,就没法停靠舰载机了,只能起飞。”

    刘老皱起来了眉头:“小锋,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秦锋开口。

    阻拦降落可以实验,但是,如果在试飞院里堆起来一个上翘的甲板,那全世界都知道咱们要玩滑跃起飞了,等到去二毛那边买瓦良格号,肯定会有很多人从中作梗,凭空增加难度。

    反正现在也没有航母,海军只是做技术铺垫而已,降落很复杂,起飞有啥难的,对准跑道,油门到底,松开刹车飞呗!

    所以,起飞就别测试了。

    “有关蒸汽弹射器,我们也研究过很多年。”在场的一名工程师开口:“这种弹射器有很多技术难关,汽缸的高精密加工、金属填条、还有高压储气罐……咱们虽然知道了原理,但是加工不出来……”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突然看向了秦锋,然后猛地拍了一把大腿:“对了,秦总,咱们太平洋集团的加工能力很强,应该可以帮咱们加工出来吧?”

    蒸汽弹射器的原理很简单,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前进,活塞又带着上面的飞机加速。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已经三百年了,对蒸汽的利用已经到了极致,但是,蒸汽弹射器依旧没有几个国家能造出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加工技术。

    蒸汽弹射器的气缸接近百米,必须要绝对笔直,内部足够精细,而且还得考虑到高温高压蒸汽进入之后的热胀冷缩。

    只有这些就够难的了,关键还有上面的开口!

    蒸汽弹射器内部的活塞是需要和上面的舰载机前轮固定到一起的,在汽缸壁的上方就得开一条细长的口子,把连杆接出来,但是同时还不能漏气。

    之前解决的办法是用拉链,现在则是用填条,用一根柔软的金属板覆盖在上面,随着活塞的移动,不断地把这个填条塞进去,保持气缸的密闭,这些都对材料和加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最后就是气罐。

    蒸汽不可能直接从锅炉接出来,否则用到一半的时候,压力就下降得太厉害,没法继续使用了。

    所以,蒸汽需要提前储存到储气罐中,一鼓作气,而这个储气罐是个绝对的高压容器,耐压值至少要达到70个大气压。

    全球能造这种储气罐的公司,不会超过五个。

    在以前,国内是想都别想,不过现在,有了太平洋集团,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说话的工程师毛红海,在707工程的时候,就参与了蒸汽弹射器的研发,后来由于搞不定,才决定走垂直起降的路线,现在的891工程开始后,继续论证电磁弹射器。

    技术难题是有的,解决的话,还得靠太平洋集团!

    其实,秦锋只是不想立刻上滑跃起飞项目,省得给以后买瓦良格号增添波折,不过他可没想到,大家伙居然又提起来了蒸汽弹射器。

    后世咱们的航母可是直接用电磁弹射的,古老的蒸汽机车和现代化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怎么选还用说吗?

    秦锋是不想搞的,他倒是不怕花钱,也不怕麻烦,关键是不符合需求。现在研制出来,然后没装备对象,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但是,不答应又该用什么理由呢?

    “蒸汽弹射器可不容易。”在场的又一名专家开口了:“当年英国人曾经研制过BS4系列弹射器,但是后来放弃了,现在全球唯一成熟可靠的,也就只有美国的C13弹射器了,听说法国人建造戴高乐号航母,也打算从美国采购蒸汽弹射器。”

    等等!这是个机会!

    法国虽然嘴上吹着有着完善的军事工业,但是毕竟规模不大,很多东西自研不划算。

    虽然航母自己造了,但是核反应堆却没有重新研制,直接用了核潜艇的,结果成了全球跑得最慢的航母。

    舰载机用他们自己的阵风,但是配套的预警机,却只能从美国采购,自己就两三架的需求,自研不划算。

    弹射器也是这样,不过就需要两根,照样得从美国采购,然后,美国狮子大开口,一条就要一千两百万美元,把法国佬当肥羊,不过这还不算贵的,等以后法国人想要从美国手里买电磁弹射器,那价格高达13亿美元!

    现在的价格,就相当于美国自用价格的两倍,咱们呢?报个便宜一些的价格,法国佬能不动心吗?

    只要忽悠了法国人,那研发经费就有了,研制出来之后卖给法国人,也可以给国内当技术储备,万一航母计划提前,电磁弹射器研制不出来,还能直接上蒸汽弹射器。

    没错,就这样!

    “好,咱们可以帮忙加工,毛工,把设计图给咱们津城的工厂送进去,咱们加工出来一条,安装到阎良或者其他的海军基地来测试。”

    刘老好奇地看了秦锋一眼,对他的这个态度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