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军阀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忠言(上)

    李威回到县府,刚走进大门,一名身材矮小瘦弱的男子,快步跑了过来,单膝跪地行礼。

    “刘歇参见将军。”

    “免礼。”

    李威步伐不停,进了县衙后院小客厅。

    “京城最近可有什么最新消息?”

    李威坐下之后,立即出声发问。

    刘歇说道:“有,而且很多。”

    李威从刘歇的脸上看到了严肃,看来自己离开长安的这段时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去把范文昭叫来。”

    李威对一旁的江小五轻声交代,后者点了点头,迈步离开。

    这时,刘歇正要说话,李威摆了摆手:“不急,吃些东西缓缓气。”

    刘歇一身风尘仆仆,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之色,他连夜从长安赶到丹州,一路上几乎就没怎么休息。

    “是,将军。”

    刘歇来到一旁坐下,士兵端来茶水与糕点,然后退了下去。

    刘歇低着头,默默吃着东西。

    刘歇曾是一名游侠,因狡诈机敏,手段狠毒,在京城游侠这个圈子里非常有名,去年年底与人斗狠,至三人死亡,犯事之后意图逃亡,但没有成功,很快被官府收捕。

    杀人偿命,证据确凿,没有什么好说的。

    刘歇很快被判死刑,只待来年秋后问斩。

    有句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准确的情报与信息,可以有效提高主将的判断与决策,因此,在被任命为丹州防御使之后,李威立即着手创建情报系统。

    因为时间紧迫,李威没有循规蹈矩慢慢筹划,而是直接去了一趟大理寺牢狱,从众多囚犯之中选中了刘歇。

    李威离开长安之时,留下五百两银子,以及十名士兵交给刘歇,让其收集情报信息,若有重要事宜,立即派人前往丹州禀报自己。

    如今刘歇亲身赶赴丹州,长安方面显然是有重大事件发生。

    不一会儿,范文昭来到客厅,对李威行了一礼,然后坐到一旁。

    刘歇起身对范文昭拱了拱手,叫了一声先生,然后对着李威开始进行汇报。

    自凤翔之战大胜之后,郑畋发布讨黄巢檄文,响应者云集。

    为围攻大齐,半月间,郑畋两次邀盟各地藩镇,仇公遇、李孝昌、拓跋思恭等藩镇上表讨贼誓书,内有大齐使者之人,立即斩杀,以示表明心意,众节度使纷纷开始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感化军(徐州)节度使支详,淮南节度使高骈等人也是纷纷表示愿意出兵讨贼。

    听着刘歇的讲述,李威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凤翔一战的失败,对于大齐而言,看似不是什么大事,但它就像是一扇门被推开了一样,顿时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时间搅动整个天下时局。

    刘歇沉声说道:“我离开长安之时,有消息传开,言诸葛爽已经叛齐归唐,引军退保卫州,但不知道是真是假。”

    对于这个消息,李威到没有太在意,诸葛爽手中兵马不多,卫州又不是要害之处,他就算真的反叛,对大齐的威胁也不重。

    现在对大齐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凤翔之地的郑畋,他们刚刚取得一场大胜,士气正旺,加之各地藩镇纷纷表达了出兵的意愿之后,这无疑更加加重了郑畋等人的信心与战斗欲望。

    李威出声问道:“长安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刘歇还没说话,范文昭却是冷笑道:“自然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刘歇看了一眼范文昭,然后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不至如此吧?”

    李威微微皱眉:“长安四周兵马强盛,拥兵数十万之众,如今四方藩镇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私心深重,一遇挫折,必然生出自保之心。”

    在李威看来,各地节度使看似积极响应郑畋的号召,但实际情况应该和先前投降黄巢一样,风往那边吹,我就往哪边倒,这些人就是一群墙头草。

    “大齐内外众人难道就没有私心?”

    范文昭不屑道:“人多并不代表战斗力就一定强大,你所说的兵马强盛,实际上意义不大。”

    李威淡声道:“照你这么说,大齐岂不是已经非常危险?”

    “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人心并未完全舍弃大唐,黄巢逞一时之强,或可压制四方,一旦势弱,必遭天下之人反噬。”

    范文昭笑了笑,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李威听出了范文昭的话中之话,他说的不是民心,而是人心,听起来差不多,实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范文昭以为李威会说些什么,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李威在听了自己的话之后,却是沉默不语,开始陷入到沉思之中。

    有了讨论,自然就会有思考。

    得了民心,不一定能得天下,相反的是,很多得了民心的人,反而还失了天下。

    作为穿越者的李威,他可以以后来者的目光,去审视曾经所发生过的历史因素。

    中国自秦朝以后朝代更迭、乱世兴亡,如果细心研究,你会发现,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心”来,影响着天下更替兴亡的,是世家地主阶级的心,也就是掌控土地那群人的心,得世家地主心者得天下。

    就以汉朝为例。

    汉朝的建立从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陈胜吴广的起义,他们的暴动,很大程度上牵制住了秦朝的主要精力,使其放松了对地方的管控。

    第二阶段则是各个战国旧贵族的势力反扑,并最终灭亡了秦朝。

    秦朝灭亡以后,天下重新进入到乱世,这个时候刘邦开始辗转腾挪,逐渐壮大势力,最后演变成楚汉相争的局势。

    项羽在政治上比较单纯,他认为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但二世而亡,还不如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来得长久。

    如果我们没有后来者的历史经验积累,站在项羽那个时代看过去和未来,或许你会发现,项羽这么想,也是特别有道理的,因为他之前的春秋战国,各个诸侯贵族存在的时间,确实非常久远,而秦始皇虽灭了六国,重新使天下一统,却的确是二世而亡。

    在那个时间点上,你真的很难分辨出来,到底是天下一统的郡县制更好,还是各地诸侯的分封制更好。

    项羽认为,还是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比较好,他只愿做一个诸侯王之首,如春秋五霸那般成为最强的王就行,各国还是由各国的人自己管最好。

    所以他没有灭刘邦,而是班师回彭城。

    见李威沉思良久,范文昭有些忍不住,于是用力干咳两声,打断了李威的沉思。

    李威目光看向范文昭,后者出声问道:“将军久思不言,可是心中有什么疑惑难解?”

    李威摇了摇头,轻笑一声:“想来想去,却是想的有些远了。”

    范文昭满脸疑惑的看着李威,却也没有再多问什么。

    就在这时,江小五急匆匆走了进来,拱手大声说道。

    “将军,韩城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