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军阀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占邓州

    “将军好。”

    “将军辛苦了。”

    一路走来,很多百姓主动给李威打招呼,一些人更是会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个礼,看的出来,他们对李威非常尊重。

    苦力活自然不可能让士兵来做,出发之前,朱温强行征招了三千百姓作为运送民夫,一路押送粮草物资前往邓州,到了地方他们才能被允许离开。

    这些都是贫苦百姓,是社会的最底层,以前也曾被朝廷或是其他军队所征招过,他们做最苦最累的活,却连最基本的饭食都吃不饱,而且还经常遭受凌虐与暴打,死者甚众。

    他们不想来,却又不敢不来,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些当兵的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们却遇到了一个好人,这个人叫做李威。

    李威其实什么都没做,他对民夫的要求就一个,把活做好,然后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这个简单的保证,李威做到了,没有任何克扣。

    “你们也辛苦了。”

    李威点了点头,回应了一声。

    一路来到物资存放地点,李威一丝不苟,认真检查。

    大唐曾经辉煌过,这种繁华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上,更体现在军队的装备上,尤其是攻城器械,完善的军备体系,无疑可以极大增加军队的进攻力。

    李威抚摸着眼前的攻城装备,这是用于攻城的大型木制战车,形似活动房屋,有屋顶,四周用生牛皮围着,用来抵挡对方石箭的打击。

    车底是空的,能坐下十几个人,士兵们躲在车里向前推进,这种车辆一般用于运土填敌战壕。

    李威仔细观察各类攻城器械。

    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片段,围城时,城外的军队架起长梯,让士兵爬上梯子攻城,守卫城墙的士兵使出浑身解数,将梯子推倒。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古人真正在战场上使用的梯子,比我们常见的梯子要复杂的多。

    古梯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们被安装在木车上,车子有一定的坡度,底盘很稳,梯子也够宽够厚。梯子的顶端有挂钩,搭上后挂在城墙上。

    到了唐朝时,云梯有了很大的改进,首先固定了主梯,主梯底架做成六轮推车,主梯固定在底盘上,简化了梯子架设程序,缩短了梯子架设时间。

    二是增加一个可移动的辅助梯子,顶部有一对陶轮,爬城时,梯子可以自由上下移动,既节省了人力,又增加了器具的灵活性。

    攻城时,只要把车停在城下,在主梯上搭梯子,顺着梯子就可以爬城了,这一改进降低了在敌人面前架起梯子的危险性和难度,也降低了梯子被敌人过早破坏的几率。

    此外,辅助梯的形式也很多,如飞梯、竹飞梯、脚尖飞梯等。辅助梯子的多样性使得爬城更容易、更快捷。

    李威走到最后面,那里放着十辆大型投掷车,车有四个轮子,中间一根圆木,圆木的一端有一个用来装石头的凹槽,围城时,人用力按木头的另一头,石头就会被抛出,攻击力很强。

    朱温主动请命外出地方,左虎威大将军一职最终落到了孟楷头上,得愿所偿的孟楷,心里对朱温自然是多有感谢的,因此,此次朱温领兵出征邓州,粮草以及武器装备方面,孟楷可以说是超额给足,不仅调配了一千余匹战马给朱温,并把王玫这支两千精锐骑兵也调拨给了朱温,虽说其中有一些政治手段,但不得不说,孟楷对朱温是真的够意思了。

    “参见将军。”

    一行十余人走了过来,他们躬身行礼。

    李威笑眯眯说道:“我只是随便看看,打扰你们用食了。”

    这些人手里端着碗,正在吃晚饭。

    李威看了一眼他们的饭碗,满满一大碗肉汤,手里拿着几张胡饼。

    这十余人归属朝廷军器监,此次跟随军队前往邓州,主要职责是对攻城器械的维护以及修缮,在饭食方面,李威对他们有特殊优待。

    “将军厚待,我等感激不尽。”

    为首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名叫王恩志,军器监甲坊署监作,似他这种人,职业代代相承,父祖好几代人都在军器监做事,手艺精湛。

    看着这些攻城器械,李威突然有了一些想法,他对王恩志说道:“王监作,能否抽出一些时间,教习我手下军士,使用这些攻城器械?”

    “当然,不要你们白教,只要教会了,我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外加五斗粮食。”

    听到这个报酬,王恩志等人多少有些发愣,他们是被强行征招至此,哪里有什么条件可讲,能活下命来,那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李威不仅对他们颇为优待,并无苛刻,如今又是给出如此优厚的报酬。

    王恩志连连点头,当即答应下来。

    这么好的条件,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你们吃饭吧,我就不打扰了。”

    李威告辞离开。

    随后,李威找来赵卫,让他从军中挑选一百名机灵一点的士兵,去找王恩志报到,学习一些基本技术。

    赵卫摸着脑袋说道:“都候,我们又用不到这些东西,学着干什么?”

    攻城装备有规定的军营士兵使用,和李威他们其实并无太大关系。

    “现在用不着,不代表以后也不用着。”

    李威拍了拍赵卫的肩膀:“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咸鱼。”

    邓州有守军一千三百人。

    刺史赵戒多少还有些骨气,他并没有因为兵少,而选择弃城逃跑,反而是准备据城死守,可惜,他有骨气,守城的一众士兵们,却毫无斗志,士气沦丧。

    当王玫率领本部两千骑兵来到城下之际,城中士兵顿时一哄而散,王玫没有费任何力气,轻松拿下城池。

    赵戒四十多岁,身上穿着百姓服装,显然城破之际,他打算伪装逃跑,可惜还是被抓住了。

    赵戒被带至王玫面前。

    王玫斜着眼打量赵戒一番,随即冷笑道:“听说你挺有骨气,准备宁死不降?”

    赵戒嘴角颤抖,一句话不说。

    “拉下去斩了。”

    王玫懒得废话,大手一挥,准备杀了赵戒,但被副将出言劝阻,言赵戒怎么着也是一州刺史的高官,如何处置,还是等朱温来了在做打算,不能太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