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军阀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大齐(一)

    “大帅已经接受众议,于三日之后,也就是十二月十三,正式立国称帝。”

    王彦章说出这个重磅消息。

    “大帅真的要当皇帝了?”

    赵卫、石虎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无比震惊。

    对于底层士兵来说,皇帝这种存在,无疑是极为遥远的。

    “将军还没有回来?”

    朱温昨天被召进宫中,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我正要和你说这事。”

    王彦章说道:“长安乱了几天,大帅一连派了几波人都无法制止,因此,他准备调遣我们进驻长安,维持秩序,制止暴乱。”

    王彦章与另外两名亲卫一同返回,传达朱温的命令。

    简单交谈了几句,王彦章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于是告辞离开。

    李威让众人集合部队,检查物资,等待调遣命令,随时准备开拔。

    房间里就剩下李威一个人,他此时正陷入沉思之中。

    看来历史的走向,并没有发生偏差,依旧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作为部队攻城拔寨的重要军备,往往大军所需的物资更是多之又多,所以一般的军队都会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军备。

    但是,对于黄巢而言,由于其是地道的农民起义,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压根不能跟唐王朝的正规军正面交锋,流动作战乃是常态,这也导致了义军从来都没有稳定的大后方,如同无根浮萍一般,走到哪算哪。

    哪怕是到后来,义军规模达到数十万之众,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人提醒过,比如围困广州之时,张进举就建言黄巢,拿下广州之后,自为留后,造成既定事实,逼迫朝廷妥协。

    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张进举的意思就是让黄巢割据一方,开始休养生息,待实力强大之后,在做其他打算。

    对此建议,黄巢最开始还是比较赞同的,因此托被俘虏了的越州观察使崔璆写信给困守在广州城内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

    让李迢向朝廷上书,求表为天平军节度使。

    这是一种试探,看看朝廷是什么态度。

    宰相郑畋对此倒是颇为赞同,觉得把广州给黄巢,让义军坐困地方,显然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可惜遭到同为宰相卢携,以及宦官田令孜执意反对。

    黄巢随后又请求任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依旧遭到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

    最后仅授予黄巢率府率一职,而且还是虚职。

    岭南地处偏僻,义军之中大多数将士本来就不想留在这里,加上朝廷轻视,黄巢见到诏书后勃然大怒,随后立即领兵急攻广州,仅一天即破城池,生擒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

    后面的军事行动,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两京,这样的结果,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想到这里,李威摇了摇头,黄巢显然把很多问题,想的过于简单了,他以为只要武力足够强大,便能拥有一切。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

    通过现实以及曾经的历史记忆,李威突然发觉,黄巢的最终失败,其实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义军的最大缺陷,就是没有得到贵族阶级的支持,如今的大唐虽然腐朽,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一切的苦难只是针对底层普通百姓,对于真正的贵族阶级,其实影响并不大,出于利益的高度捆绑,就算是到了现在这个局面,绝大多数门阀世族,包括地方藩镇,他们依旧在极力维护大唐帝国的完整性。

    然而黄巢显然没有注意这一点,他不但没有笼络贵族阶级达成军事政治同盟,反而提出均平口号,直接将义军的矛头指向整个权贵阶层,这无疑破坏了两方人的利益,将义军与贵族阶级,以及李唐皇室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面。

    “头,胡真派人传来命令,让我们所有人立即出营整队。”

    帐外江小五的声音,打断了李威的沉思与遐想。

    李威整理好身上的皮甲,拿上一把横刀,大步走了出去。

    半个时辰之后,朱温本部三千士兵全部集合完毕,随后在胡真与谢瞳的率领下,朝着长安城进发。

    朱温就等在城外。

    “参见将军。”

    胡真与谢瞳翻身下马,拱手行礼。

    “不用多礼,随我进城。”

    朱温大手一挥,随即调转马身,率领军队进入长安城。

    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

    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朱温的任务是负责整个万年县的治安守卫工作。

    众人从启夏门进城,一路分兵守卫各个坊市。

    李威等一百一十九人,被分配到宣阳坊,这里紧邻东市,往前便是平康、崇仁二坊,旁边是景风门,过了这个城门,便能进入皇城。

    坊内一些高门大宅,几乎全被义军士兵军官所占据,府内之人是何遭遇,从时不时传出来,哭声与尖叫,肆无忌惮的狂笑与辱骂,可以想象其中的疯狂与恶毒。

    对面就是平康坊,街道一侧站着一排数十名士兵。

    一名身穿简陋皮甲,手里拿着一把有些破旧的短刀,三十五六岁的男子,缓步走了过来。

    “兄弟,你们这是越发体面了。”

    男子名叫何显,是胡真手下的一名校尉,长得是五大三粗,看起来很凶悍,实则贪生怕死,他参加义军很早,甚至比朱温还要早,但混到现在,也还只是一名小小的校尉。

    李威与何显互相认识,但并不熟,没有什么交情。

    何显一脸羡慕的看着李威以及他手下士兵。

    四天前,李威与朱温分开之后,朱温立即去找了孟楷,后者非常干脆,但也没有全部给足,先行拨付了粮草各三千旦,以及各类铠甲武器八百件。

    东西运回来之后,朱温没有失言,直接将李威部队的武器装备给补足,全队一百多人,武器装备全部换新。

    东西暂时就这么多,其他人也只能干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