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飞扬时代
繁体版

40、蔚蓝天空

    许新也不着急,反正有一整天的时间。

    加上唐蔚薇自带超高回头率的颜值镇楼,前来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

    许新一边询问着学生的情况,一边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

    将那些带着玩票心态的新生,和真正想兼职的区分开来。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数量不低的贫困生存在,尤其是临海这样的重点大学,

    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第一次来到省会金陵,进入大学校园。

    校内的社团虽然五花八门,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即便心里有着对课外活动的憧憬,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基本没有时间精力耗在社团这类课外活动上。

    像唐蔚薇之前就是如此,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去做兼职呢,起码能挣一些钱来补贴生活所需。

    而许新的蓝天社团,标题就是勤工俭学,宣传单上除了兼职工资以外,每个月还有补贴,同时满足了贫困生群体的两大需要。

    一上午的时间,唐蔚薇就登记了十几条报名信息。

    这些人都是许新经过初步筛选、观察过后,双向选择的结果。

    其中还有不少人询问,社团能不能经常请假,因为他们本身还要做兼职,补上生活费等花销。

    唐蔚薇心里很吃惊,她在学校其实也是有些自卑的,

    班级上,别的同学聊娱乐聊八卦,她只能一头雾水的听着,宿舍里,别人买衣服,商量周末去哪里玩耍,她也只能默默避开这些话题。

    她所在的法学二班有几十名学生,但除了苗颖以外,唐蔚薇没什么朋友。

    直到今天唐小兔才发现,原来学校里有这么多和她境况相似的同学……

    见女孩看着报名表发呆,许新心中一动:“怎么了?”

    唐蔚薇闻言,微红的两颊上掠过一丝羞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

    许新笑道:“是不是突然觉得,世界很大?”

    唐小兔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个年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兴起,像她这样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大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这辈子第一次出的远门。

    即便来到学校,也只是在班级宿舍之间徘徊,而社团,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班级以外的圈子。

    “怎么说呢,你看海大可能觉得人很多,但隔壁几百米就有一所差不多规模的金大,而全国有上千所高校……”

    习惯是一个很不起眼,但却根深蒂固的存在。

    唐蔚薇有这种“只有我一人如此”的惯性思维,是受限于原来的生活经历。

    但稍微一想就知道,世界那么大,什么样的人没有,又有谁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呢?

    唐蔚薇低头思忖着,冰雪聪明如她,很快便理清了其中逻辑。

    没有什么恍然大悟的错觉,只是忽然觉得,似乎有一缕从很久很久以前,便萦绕心底的雾霾,被轻飘飘的吹散了。

    她抬起头,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许新,轻声说道:“那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社团吗?”

    “其实我建立这个社团,也是因为你。”许新不假思索道,

    “你兼职也好,一个人坚持努力也好,都太辛苦了,我看着心里难受。”

    明明只是许新下意识地一句话,唐蔚薇听后,却觉得满心感慨忽的化作了酸涩,

    眼眶一热,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

    黑白分明的纸张,沾上一点点晶莹的灰。

    她顾不得自己,连忙小心擦拭着报名表,

    一只热热的手掌,贴上唐蔚薇的眼角,替她揩去了泪水。

    “别哭了,现在不是挺好的嘛。”

    许新柔声道,他眼里几乎全是女孩的影子。

    可许新不劝还好,这一劝,唐蔚薇哭的更厉害了,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怎么都擦不干净。

    她很坚强没错,暑假就来金陵打工攒学费,受伤了也忍着去兼职。

    可是许新敢冲进火场力挽狂澜,是因为他经历过,又有几十年的阅历经验在身。

    唐蔚薇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只有小心翼翼地一条路可走,一个人走。

    也许是想起有一个人,在自己无助时,背着她去了医院,又或许只是坚硬硌脚的军训鞋下面,多了一层软软的垫子……

    于是在偌大的校园,这个小小的棚子里,看着报名表上一串串的字,她忽然就忍不住眼泪了。

    许新目不转睛的看着女孩,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唐蔚薇哭。

    他知道,看似坚硬的壳里,终究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

    如果当初那杯简简单单的白开水,让他抓住对方的手,那这一刻,许新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有人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许新轻轻地,把唐蔚薇揽在了怀里。

    “想哭就哭吧,没事的,有我在呢……”

    ……

    一会儿后,摊位上又来了几个学生咨询报名要求,唐蔚薇连忙用袖子擦了擦脸。

    她低头记录着报名信息,根本不敢看许新,此时对方肩膀上还有一块显眼的泪痕。

    许新没什么反应,照旧询问报名学生的情况,这些学生里除了新生,甚至还有大二的学生。

    询问后得知,这些大二学生,因为在大一的时候没有参加社团,见到了这样一个“勤工俭学”为旗号的蓝天社团,便也想来试试看。

    招新日的时间过得很快,中午,许新吃着赵海洋帮忙从食堂带来的饭菜,一边翻阅着报名信息。

    这些报名的学生里,很大一部分都有过兼职打工的经历。

    许新问的仔细,现在也大概摸清了海大学生课余兼职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些人虽然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他们参与的都是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工作。

    这一点倒是和许新的计划不谋而合,他本就是打算进军外卖行业,初期便只能以海大为核心,从线下开始做起。

    要想拿下海大的学生市场,这些能吃苦,又不用担心住宿等问题的学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