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穿越佛门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早朝(求加书架收藏!)

    京城,午夜时分。

    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贪黑起床,穿上官服,整理仪表,赶往午门。

    今日皇帝要早朝。

    早朝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参加的。

    京官之中,一品大学士、二品尚书、三品侍郎等高官有此资格,监察御史、六部给事中等职能特殊的六七品官也可参与。

    如是地方官来京,则要四品以上的大员才可上早朝。

    且除非得到皇帝恩赐,否则早朝不准坐轿骑马,一概步行。

    嘉启帝修道多年,早朝一度荒废,仅有极少数重要决策要讨论或宣布时,才会有早朝。

    故而这些高高在上的京官们,此刻都面色肃穆,一边赶路一边预想,接下来朝会将发生何等大事。

    道路漆黑,不一会儿,大人们便见到,前方有朝廷安排的打灯人,挑着灯笼在等着为他们引路。

    终于,寅时之前(凌晨三点),他们赶到了午门外。

    不多时,楼上点鼓敲响,大人们便排好队,文臣一列,武将一列。

    到了卯时(凌晨五点),他们才依次通过金水桥,在内城广场整队。

    督察院的御使在旁,负责记录迟到未到的官员,若无正当理由缺勤,这些人最轻都要吃顿板子。

    此时,一顶轿子落下,下来个一身绯袍、上绣仙鹤的大员,正是当朝一品首辅张全政。

    张首辅欣面秀目,长苒垂腹,眸中灿灿若含星辰。

    周围一众官员一见到首辅大人来了,都刚忙行礼。

    才过片刻,皇帝驾临太和殿,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文武大臣这才步入御道,行一跪三叩大礼,礼毕,早朝正式开始。

    一身龙袍的嘉启帝端坐在御座上,听大小官员奏报毕,才扫视了一眼朝堂,众官员也纷纷安静下来,知道重头戏要来了。

    “宣书院大儒赵奉,觐见!”一旁,身穿蟒袍的大太监高声道。

    一身儒衫的赵奉,缓步沉稳地步入大殿,对嘉启帝行礼后,便朗声道:

    “陛下,臣曾向陛下谏言,欲集书院、龙虎造化二道、佛门接王寺、夜雨山庄等圣地,及诸多江湖名门之力,组建镇衍司,协助陛下扫平妖魔,肃清海内。如今,几大圣地掌门都愿奉朝廷号召,臣请陛下降旨,即日起着手建立镇衍司!”

    “镇衍司......这是要让三教和江湖势力插手朝堂之事,这没有先例啊!”。

    “不错,此事干系太大,万万不可轻下决定。”

    “是啊,三教中人且不去说,那些江湖草莽,安能让他们登上庙堂?这不是打我等的脸面嘛?”

    一个个官员低声交谈着,显然对赵奉的提议并不支持。

    他们大都是张首辅的门生,对于皇帝忽然要组建镇衍司这样一个实权衙门,来分他们的权柄,自然不满。

    如今的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张全政为首。

    其中刑部尚书张素,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高全,工部尚书李光明,都是张一手提拔的。

    而兵部尚书李昶,户部尚书姜拱则是张全政的老对手。

    左都御使杨雄,一贯游离于皇权和相权之外。

    朝中首辅大人的亲信,对于皇帝未曾支会内阁,而是任由书院大儒牵头组建镇衍司,颇感不满。

    张首辅不喜书院,这是朝中人尽皆知的事情。

    原来张全政早年求学时,本想拜入书院,不料笔试时发挥不佳,竟未被录取。

    他深以为耻,后进入国子监苦读,历经数十余年宦海沉浮,终成一代名相。

    但也因为早年的经历,他对书院缺乏好感,是以如今朝堂上的显贵之中,书院弟子甚少,内阁中更是没有书院一席之地。

    兵部侍郎王孟看了一眼顶头上司,旋即出列朗声道:“如今祭天古礼在即,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不拘一格用人才,又有何不可?何必事事都要依循祖制?”

    “不错,组建镇衍司乃是国家大计,功在千秋啊......”

    ......

    两派争论不休,而内阁的七位大佬则在闭目养神。

    嘉启帝见火候差不多了,示意旁边的大太监,那太监便高声喝道:“肃静!肃静!”

    嘉启帝再次扫视一周,目光停留在张全政身上,温和道:“张首辅,你是老臣,也是朕的臂膀,你以为如何?”

    张全政微微出神,想起了前天夜里在御书房,皇帝召见自己的场景。

    ......

    在他行礼拜见皇帝之后,嘉启帝忽地起身,将龙案上的一叠奏章扫到地上,声色俱厉地对他说道:“你自己看看!这里面,有多少是弹劾你的?”

    他心中一沉,旋即翻开了几本,面色逐渐凝重,而后重重叩首道:“臣罪该万死!”

    “张全政啊张全政,你出行时,一顶轿子要三十二人抬,轿子里竟然还设有书房、厨房和卧室,朕都没有这样的排场,你莫非比朕还要尊贵?!”

    “还有,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这里面哪一条,都够你掉脑袋的!”

    张全政长跪不起。

    嘉启居高临下,盯着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许久,才悠悠说道:“你是当朝第一重臣,朕念你多年来,辅佐朕治理国家有功,这些就既往不咎,汝好自为之!”

    ......

    张全政背上微微出汗,弓身道:“臣以为,组建镇衍司乃千秋万代之功,陛下圣明!”

    张素高全等人,似乎早就知道首辅大人的选择,都低头不语。

    朝中许多官员看到这一幕,都若有所思。

    嘉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卿以为何人能担此重任、执掌镇衍司呢?”

    张全政道:“听凭陛下圣裁!”

    嘉启帝缓缓起身,金口玉言道:“拟旨,即日起着手组建镇衍司,赵奉任镇衍司都指挥使,定为正二品,太子姬易为指挥使,定为正三品。接王寺盘苦、龙虎山张台炎、造化道杨炯、夜雨山庄李诗诗四位长生秘境高手,同领三品指挥使!”

    “臣领旨谢恩!”赵奉和姬易跪地高声道。

    “退朝!”

    ......

    这场早朝过后,整个上京城,都知道了镇衍司的存在。

    街头巷弄、茶馆青楼,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在讨论这个即将成立、与六部并列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