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天子
繁体版

第十二章 为官之道

    满朝文武大臣们看着手持《大诰》的朱厚熜此时仿佛是太祖附身一样,不由得齐刷刷的低下头不敢多说。开玩笑?这真的要按照《大诰》来实行,那在场的众人估计一大半要被剥皮制成草人。一想到这,众人不禁的胆战心惊,寒气直冒。

    “皇帝,众大臣们也不过一时着急失了分寸,你也不必太过生气,你现在可是大明的主人,这大明以后可还指望着你呢?可不能随随便便说不做皇帝就不做皇帝了。本宫相信在场的诸位都是朝廷栋梁之材,相信各位会明白皇帝的良苦用心吧?”

    这个时候太后张氏看到场面十分紧张,知道是该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于是开口说到,直接就定位皇帝这个位置非朱厚熜继续坐不可,而你们也赶紧识相的接着台阶下来,别不识好歹。

    “太后所言极是,陛下初登大宝便发布一系列仁政措施,可见英明神武,已有一代明君风范,大明不能没有陛下。而如今陛下更是知恩侍奉太后而不忘生母,更是为天下百姓做了表率。臣夏言冒死进言,应当尽快将诏书颁布天下,让天下百姓知道陛下的仁孝之心。”

    机会都是给能及时抓住的人,而夏言此时再次赌上前程抓住机会表露忠心。

    “夏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其余站着的大臣见皇太后都力挺皇帝了,而且皇帝都搬出《大诰》了,再不有所表示,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礼部尚书毛澄这个时候见此情况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不甘心,今日在朝堂上这般丑态,以后他还有何脸面在官场上混,不如以死进谏,死后还能在历史上留个名声。

    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行动,只见两名高大的大汉将军已经来到他身体两侧,直接叉着他带离大殿内。

    “礼部尚书毛澄犯大不敬,结党营私等罪,夺其官位,拖下去廷杖三十,交锦衣卫严查。”

    朱厚熜抓住机会下旨道。

    “陛下,毛大人他一时糊涂,还请陛下从轻发落。”杨廷和听完想要为其求情,毕竟是他让毛澄挑的头,这万一到了锦衣卫的诏狱里面被施以酷刑没扛得住,把一些隐秘的事情说出来,到时候可真的是捅破天了。

    “一时糊涂?如果官员犯错都以一时糊涂来替代,那还要律法来做什么?在这里朕有几句话要告诫诸位爱卿,举凡诸事,以民生为第一。朕查察官吏不看别的,第一是时刻有替朕巡牧之心,安抚百姓之举;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要;第三是邢狱诉讼,晓民以理。三者皆备者上品,三有其二者中品,三有其一者下品,三者俱无者罢官。还望诸位爱卿时刻谨记,不要总想着当官如何捞钱,往上爬等邪门歪道。”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满朝文武大臣们对于这位少年皇帝能说出这一番老练的为官之道很是惊讶,也很是佩服,要知道可能久经官场的人都总结不出来这么精辟的为官之道。

    “当然朕也知道诸位为官都是想造福一方百姓,为百姓做些实事,在青史上留名,那些贪污的人毕竟还是属于少数。朕也知道你们当官也不容易,一家老小指望着你们养活,朝廷给你们的俸禄的确有点不够,今天既然讲到这个事情,那大家就议议,拿出个办法来。”

    朱厚熜紧接着出招说到,完全不给杨廷和等人反应。

    “杨大人,你执掌户部,是大明的钱袋子,你来说说,有何办法?”

    朱厚熜看着这老小子跪在杨廷和身后就不由得一气,昨天看他的样子还以为被自己的仁政给吸引投效到自己麾下,谁想到这家伙昨天完全是在演戏呢?合着自己昨天做出的决定是把多出的银两又给送到杨廷和他们手中了,这可不行,得把他给拿下来换上自己的人,幸亏昨晚和袁宗皋提前商议对策了。

    “这,回禀陛下,如今大明各处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臣也想给各位同仁加俸禄,只是奈何现在户部完全是一个无底洞,臣实在是苦无对策。”

    杨潭心想好家伙,竟然想用加俸禄来收买人心,可惜没门,更何况现在户部的确也没什么钱了,不过你皇帝小金库倒是还有很多银两,我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呢?

    “身为户部尚书,面对朝廷困难,却说没有对策?那朕还要你这个户部尚书做什么?其他人呢?杨阁老,你身为内阁首辅,你来谈谈?”

    “陛下,如今你初登大宝,凡事需要徐徐图进,之前陛下下的几份诏书中的措施,只要官员执行到位,一定会改善大明以往的颓势,重新焕发生机。”

    杨廷和耍太极的说道,心想现在想起我了,让我出办法?想得美?等再过段时间等你面对朝廷诸事完全无法应对之时,老夫再出来解决,到时候你还不是什么都乖乖的听老夫的话?虽然你这两天表现的确很出乎众人的预料,但是你毕竟还是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藩王,老夫就不信你还能上了天了。

    “听了杨阁老的话犹如听了一番话一样,诸位可还有对策?”朱厚熜顿时明白了杨廷和的小心思,可惜你不知道的是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存在。

    “臣袁宗皋启奏,面对财政枯竭,一为开源节流,促进生产,减少赋税,安抚民生;二为减少支出,所有不必要的,不紧迫的朝廷活动取消或者推迟,裁减不重要的建造等。针对官员俸禄低问题,臣建议将火耗归公,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实行养廉制度,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

    “养廉银,这个提法倒是不错,各位对此法有什么异议?”

    “陛下,养廉银办法虽好,但是按照现在国库,完全是实行不了,袁大人这想法不切实际。如果现在实行的话,完全是给现在本已很沉重的财政支出又增加了一笔。”杨潭立马跳出来反对到。

    “哦?那杨爱卿你给朕说一个办法出来?”朱厚熜冷笑着看着杨潭问到。

    “臣建议可以向百姓增加赋税以此来扩充国库,另外先帝在世时查抄宦官刘瑾,后首辅大人查抄武将江彬等人钱银无数,当时先帝还从民间搜刮很多奇珍异宝,黄金白银填充内帑,臣建议陛下可以将这些收归国库,以作朝廷应急支出。”杨潭对自己想出的方法很是满意,到时候自己在士林中的威望肯定会上一层。

    “呵呵,可真是朕的户部好尚书,现在百姓的赋税已经很重了,竟然还想着再增加,你是不是想把他们给逼的走投无路来掀翻朕的龙椅?另外国库管不好,就惦记着朕的内帑,要不要朕把这个紫禁城也送给你们户部?嗯……?”

    “啊!陛下恕罪,臣完全没有这个想法,臣只是想着如今官员俸禄,兵饷,赈灾等等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一时情急说出此言,请陛下恕罪。”

    杨潭此时也是傻眼了,历朝历代遇到这种情况不都是对百姓增加赋税来解决眼前的危机的吗?尤其是大行皇帝生前为了四处游玩可是加了很多税来收钱的,怎么到他这里却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