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团队:超级英雄
繁体版

第七章:1937

    几天后,一辆从哈尔滨开出往南的火车上,潼潼阿畅都在上面。

    前几天,阿畅复活后在雪地里找到了潼潼,并规划好了逃脱路线,从铁道线上悄悄地上了火车。

    就在火车快要到达离北平最近的一个站的时候,准备下车的潼潼阿畅被发现,结果两人在火车停站许多人下车的时候走散了。

    潼潼被特务抓到了火车上的小房间里,反锁了门,不过就在这时,阿畅来到这里发现了问题,于是用一根回形针,悄悄地开锁。

    突然打开锁,特务拔枪,但阿畅也把枪对准了特务,潼潼扑到特务身上,特务的枪掉了,但是特务被扑到门旁边,再次锁上了门,然后抬手打掉了阿畅的枪,又一个手肘打晕阿畅。

    然后摁住潼潼的头朝墙那边撞去。潼潼向后一顶,特务的后背重重的撞到对面的墙上,特务又把潼潼锁喉,将潼潼的头向玻璃窗户撞去。玻璃被撞碎,潼潼的头伸出了窗外,火车也离开了站台,风呼呼的从潼潼耳边吹过。

    忽然,阿畅醒了过来,爬起身来一把拽下窗帘勒住特务的脖子,潼潼顺势向后一顶,特务倒在阿畅身上,自己也从窗外回来,然后顺势掰开特务的胳膊,对着特务来上几拳,然后捡起枪补了一枪,再将特务扔到窗外,两人也顺势跳车,接下来没了铁道就朝着北平方向徒步……

    后来几经波折,颠沛流离,来到了北平,生活下来,但很快,侵华日军再次打到了这里……

    从1936年5月起,日本就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于是,同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但与此同时,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此时,卢沟桥成为了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第二天,潼潼阿畅逃出北平城,想要参军抗日,于是几番波折成了解放军。

    同年8月9日发生在上海虹桥机场日军中尉大山勇夫坐军用小汽车试图强行进入上海虹桥机场,最终被击毙。

    结果,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派出近75万人奋战了三个月,最后关头,国军88师524团一营414人死守四行仓库,对外号称800壮士,却以上海沦陷的结局收尾。

    这间接导致12月5日至13日南京保卫战失利南京沦陷,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史称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