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繁体版

第14章:老农

    诸葛瞻身穿蜀锦织成的华贵锦袍。

    那是连北方世族都追捧的华服。

    诸葛瞻不加犹豫,撩起下摆,踏入泥泞之中。

    他回首道:

    “你们在此等我即可。”

    魏霸挺胸站出道:

    “我誓死护卫君侯安危,怎可远离?”

    何随微笑站出:

    “我蒙君侯拔擢,自当同去。”

    侍女撇了撇嘴,嘀咕道:

    “一群大男人的,不过是下地,又不是沙场征战!”

    诸葛瞻尴尬道:

    “我只是不想你们踩到农夫辛苦种下的粮食!”

    魏霸跟在诸葛瞻的身后,其余人则留在田垄上。

    诸葛瞻深一步,浅一步向前走去。

    侍女所指那人穿着农夫一般的短打,头戴笠帽,裤管被卷起,牵着一头耕牛,一边犁地,一边播撒着小麦种子。

    诸葛瞻艰难走到那人身边大声问道:

    “可是公渊先生?”

    那人扫了诸葛瞻一眼,继续牵着耕牛,向前走去:

    “你这娃娃找我作甚?”

    诸葛瞻行了揖礼:

    “在下诸葛瞻,请公渊先生出山。”

    廖立边走边说:

    “我老了,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此处耕种畜牧,了此残生便可,至于其他,有什么值得说道的?”

    诸葛瞻跟在他的身后:

    “高祖四十七岁才起兵,廉颇七十岁尚且立勋于国!”

    “为国家做事,哪有什么老不老的?”

    “公渊先生难道没听过马伏波的马革裹尸吗?”

    “如同庸人一般,老死床头,这不是豪杰的死法!”

    廖立不屑的哼哼道:

    “我不过三十便被先帝拔擢为州从事,历任太守、侍中,所谓权势不过如此。”

    “哪里有带上小儿辈,牵着黄犬,追逐狡兔来的自得?”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诸葛瞻挠头。

    你在我面前装什么装!

    你要是真有这想法,还会哭着说,我这辈子都要左衽吗?

    诸葛瞻也从耕牛上挂着的口袋中掏出麦种,一路走一路撒,好似跟廖立杠到底了。

    廖立也不管,两人一大一小,便从头走到尾。

    诸葛瞻的下身华服已全染上烂泥,完全看不出往日那副君子模样。

    廖立调头,又从田尾犁到田首。

    诸葛瞻则跟着他,一路播撒着麦种。

    他有一股做不成事,誓不罢休的狠劲。

    先帝都能三顾茅庐,我诸葛瞻就不能下田播种吗?

    一个时辰之后,等廖立将这一片农田全部犁完之后,诸葛瞻的已是双腿打颤,靠在牦牛身上,勉强维持平衡。

    沉默许久的廖立开口道:

    “君侯不知道我是个小人吗?”

    诸葛瞻的心中腹议道:

    我当然知道你是个小人了!

    问题是我现在还能找谁?

    234年之后的蜀汉,哪还有丞相、庞士元、法孝直这样的人才?

    蜀汉不缺将。

    此时还有吴懿,魏延,王平,廖化,宗预,马忠,句扶,张翼,张嶷,柳隐,姜维等一众说的上名字的良将。

    蜀汉也不缺相。

    此时还有蒋琬,费祎,董允,陈袛、陈震、吕乂、董厥、樊建等人。

    但是张良,陈平这样的谋臣。

    诸葛瞻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有人能担任。

    廖立虽然不行,但能被诸葛亮认为是良才,是跟庞统并称的人物。

    诸葛瞻也只能相信丞相在这方面的判断。

    毕竟从廖立发的牢骚中看,其还是有赞画军事之能的。

    至于说喜欢嘲讽,喜欢阴阳怪气。

    这在当代人物看来可能很严重,但在后世,这还算个事?

    教员曾说:让老百姓说话,天塌不下来。

    历史人物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还好诸葛瞻不是历史人物。

    诸葛瞻对廖立重重行了一礼:

    “人总是有缺点的,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之物。”

    “对于我父亲来说,公渊先生的问题很大。”

    “但对于我来说,公渊先生的问题又没那么大。”

    “盖因为有的人喜欢吃鱼肉,有的人则喜欢吃羊肉。”

    “公渊先生心怀大汉,难道愿意一辈子住在这不毛之地吗?”

    廖立沉默不言,许久之后发出一声长叹:

    “哎!纵使你能用我又能如何?”

    “忠言逆耳,安知来日我不会变成又一个田丰呢?”

    诸葛瞻上前一步,牵住廖立的手,眼中满是真诚:

    “先生谬矣!”

    “君择臣,臣亦择君!”

    “我亲自前来拜访先生,与先生一同犁地,这难道还不能表示我的诚意吗?”

    “这就好似民间男女纳采。”

    “我已备好彩金,先生只需要上前一步就好,难道先生这都不愿吗?”

    廖立后退一步,重重行了揖礼:

    “立,一介草民,戴枷之人,怎担得君侯如此厚爱?”

    “立,拜见君侯!”

    诸葛瞻哈哈大笑,将廖立扶了起来。

    为什么找廖立而不是去找别人?

    不就是因为廖立现在是平民,好招纳嘛!

    就像一些老皇帝喜欢临终前打压良将,然后交给自己的继承人提拔一样。

    “公渊先生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我得公渊先生直如鱼入大海,再也不受掣肘矣!”

    廖立轻咳,将头上斗笠摘下,开口问道:

    “君侯来此不毛之地,想必是有重任吧?”

    诸葛瞻将成都发生之事全盘拖出。

    谋臣讲究的便是一个信任,若不知己,又如何知彼呢?

    廖立喃喃自语:

    “造纸,印刷,建武侯阁?”

    “化夷为夏,治安战...”

    廖立苦笑:

    “君侯有此通天之能,还找我这罪人做什么?”

    “君侯的想法起码超过我一千六百年!”

    诸葛瞻认真解释道:

    “世上不存在全能的人。”

    “假如我为大将军,我想颁布一道政令,则需要与尚书府同仁讨论。若不经讨论,强行推动,尚书府同仁便心存芥蒂,敷衍了事。”

    “经过尚书府商榷,同意之后,又要将政令交由六曹去做,若是想要传达全国,这又需要各地太守的支持。”

    “太守同样不会亲力亲为,这又需要太守的属官们去做。”

    “而我为了保证政令的实行,又需要派遣使者巡查地方,奖赏执行好的,称赞执行差的。”

    “公渊先生,即便我腹有良策,若是无法使得政令畅通无阻,如之奈何啊?”

    廖立赞许的点头道:

    “不曾想君侯对官僚看的如此透彻!”

    “君侯想要发展汶山郡这蛮夷之地,立,倒有良策要进。”

    诸葛瞻躬身行礼:

    “还望公渊先生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