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繁体版

第11章:论兵

    诸葛瞻一停数日,将宋家庄园遗留下的人口统计了出来。

    这只是一家小豪强,却有男丁2000余人,妇女2500余人。

    这还是经历羌人作乱后遗留下的人口。

    诸葛瞻从中募集100名壮丁作为辅兵,以此防守邬堡。

    古代征兵多是三十丁抽一,前汉时人口近六千万,也不过是60-80万军队左右。

    那种十丁抽一都算得上是穷兵黩武了。

    盖因为男丁之中有老有少也有残废,这些都不是优良兵员。

    以100名男性为例,去掉以上这些,只算18—40岁的优良兵员大概剩下50名,甚至更少。

    这50名优良兵员中又需要民夫负责运输物资,古代差不多3个民夫才能够运输够1名前线士兵所需要的粮食。

    因为民夫也是需要吃食的,大量的粮食其实消耗于运输途中。

    北宋沈括曾专门实验过,此事记于《梦溪笔谈》之中。

    更不必说辎重队同样也需要军队来保护。

    直到北宋时,完备的兵站系统才得以建立。

    没有出现民夫运送军粮,运到前线,军粮已经被民夫吃完了的尴尬。

    而供养1名士兵又需要多少家庭呢?

    战国时孙子给出的答案是7户人家。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处骚动,怠于通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是故十丁抽一是一种极其竭泽而渔的手段。

    非常容易出现杜甫诗中将老汉拉走当民夫,让妇人种地的惨剧。

    前汉时,武帝好大喜功,那是采用的征兵制,凡是男丁都需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卫士、一年材官。

    等到后汉光武帝时,大底是因为光武帝也种过地,知道百姓疾苦。

    所以他在位时将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在内郡取消了郡尉,只有边境郡县才保留郡兵。

    又在关键地区如辽东、雍州、交趾等地设置了度辽营、雍营、象林营专门防备边境蛮夷造反。

    主要兵力则集中在中央军上。

    后汉一朝,总兵力不过二三十万。

    百姓不用因皇帝的好大喜功而服兵役,落个可怜白骨无人收的下场。

    诸葛瞻前世时曾非常好奇日本战国的历史。

    对他而言,日本战国的历史太怪了!

    古中国这么大,绝大多数的战争也只是数千人,数万人。

    那种数十万人的大战是完全可以载入史册的。

    怎么日本一个蕞尔小国,不算北海道,面积不过30W平方公里。

    连古中国四川(48.6万平方公里)一省面积都不如。

    哪来那么多十几万人的大战?

    要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兵力也就二十万左右,可这是集中原、河北等地的总兵力啊!

    日本人总是拿桶狭间合战与官渡之战作比。

    织田信长在游戏中更是做的跟曹操一模一样。

    虽说诸葛瞻也不喜欢曹操,但是拿织田信长跟曹操相比那可太侮辱曹操了!

    只要细看桶狭间合战的时间,便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1560年5月10日,今川义元集齐4W大军,向尾张进军。

    5月18日,织田信长展开军议。

    5月19日,织田信长出兵,当天中午抵达桶狭间,并突袭阵斩今川义元。

    所谓的日本三大奇袭战之一的桶狭间合战,简直就像出去吃了顿饭又回来似的。

    历时9天。

    那么战争双方需要考虑后勤吗?

    恐怕双方捏几个饭团去打仗,打完仗后发现饭团还没吃完呢!

    再看曹袁之间的官渡之战。

    只要不是瞎子,便能一眼发现差距!

    建安4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一统河北之地,准备南下攻取中原。

    双方先是进行了一轮外交战。

    袁绍遣使去往关中诸将、宛城张绣、荆州刘表。

    关中诸将表示中立。

    张绣原本投靠袁绍,却被贾诩说动,偏向曹操。

    刘表偏向袁绍,试图趁机北上,但就在这时长沙太守张羡造反,零陵,桂阳两郡响应。

    之后交州牧张津对荆州用兵,建安八年(203年)张津被部下所杀。

    刘表迅速任命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

    曹操则任命交趾太守士燮为交州刺史继续跟刘表对抗。

    江东的小霸王孙策打算趁曹袁交战,奇袭许都,将天子迎奉至江东。

    结果他的计划还未成型,便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更神奇的是郭嘉还预测到了!

    官渡之战的序幕到此还未拉开。

    建安三年(198年),河内太守张扬欲救援被曹操攻打的吕布,结果被部下杨丑所杀。

    曹操成功攻灭吕布这只虓虎。

    张扬旧部眭固又杀杨丑,欲投靠袁绍,曹操派曹仁、史涣将其攻灭。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走投无路,欲携带玉玺投靠袁绍,结果刘备、朱灵挡住他的去路,袁术最终渴死于寿春。

    同年六月,袁绍挑选十万精兵,战马万匹,准备南下中原。

    这期间依旧是政治攻势为主,袁绍派出使者诱降,豫州多郡响应了袁绍大军。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衣带诏爆发,袁曹正式宣战。

    其中刘备占据徐州,响应袁绍。

    恰在此时,袁绍小儿子袁买,死了!

    悲伤之下,袁绍停止进军,曹操则趁机回军,击败刘备后,从容返回官渡。

    二月,袁绍军进攻东郡白马。

    四月,曹操军救援白马,关羽阵斩颜良。

    七月,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曹军合战不利。

    九月,曹军再度出击,不利。

    十月,曹军接近断粮,曹操奇袭乌巢。袁军断粮,大败。

    -----------------

    任何一个稍带脑子的人都能分得清楚桶狭间合战跟官渡之战的差距,织田信长与曹操的差距。

    俗话说打战打的就是后勤。

    例如淮海战役,别看前线是60W对80W。

    可随军民工22W,转运民工130W,临时民工391W。

    这还是有铁路的近代,若是在古代,想要维持一只大军则更难。

    日本战国六十六国,上百大名,人人都有数百,数千军队。不过是因为其用不着考虑后勤,隔着近点的,说不定早上打完,晚上就回家吃饭。

    它那些足轻也只是拿着武器的农民,放在中国古代,顶多只能算是辅兵。

    要么拿来守城,要么拿来填线,压根没有上战场的价值。

    也就只有武士,勉强算是战兵。

    非常可笑的一点,一群人吹什么日本战国名将。

    按照常理来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厮杀,培养出的绝对是百战老兵。

    每一个王朝在他新生时期都是极为强大,横扫四邻的!

    就日本战国是个例外。

    丰臣秀吉野心勃勃,一个蕞尔岛国,想要统一亚洲,定都宁波。

    结果壬辰倭乱,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的大明,居然将日本战国名将一阵乱杀。

    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

    日本攻灭朝鲜,打到鸭绿江。

    结果短短的四个月内,李如松便率大军收复了平壤,将战国名将们打到了釜山边上。

    碧蹄馆之战,三千关宁铁骑击退三万六千日军。

    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去粉饰战报,

    但战线的变化是不会骗人的!

    胜者进,败者退。

    这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