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东吴,可疑的盟友

    姜维眼中异彩连连,其他人或许不会支持诸葛瞻,但他是一定会支持诸葛瞻的!

    倒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提携与教导,而是派一上将屯田沓中,攻略凉州,这一任务舍他其谁?

    马岱身份尴尬,为马超堂弟,更不必说此次听从杨仪命令,有了政治污点,顶多只能作为副将辅佐于他。

    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右监军,这时还轮不到他说话。

    其余几位镇守一方的都督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倒不是诸葛瞻虎躯一震,英雄纷纷纳头就拜。

    纯粹是武人的功勋全靠刀枪拼出来的!

    在此之前,丞相北伐都是调动中央直属军队以及汉中守军,即便有功劳赏赐,那也是北伐大军的。

    永安都督是防备孙吴的。

    江州都督则是先主入蜀时设立,江州水路便利,连通南北,只是随着刘璋投降而地位不断削弱。

    庲降都督则是为了安抚南蛮,保证蜀国后方无虞。

    也就是说蜀国四大都督区,其实只有汉中都督区算得上是前线,武人想要获得战功奖赏,要么调往中央,要么前往汉中。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随着诸葛瞻《化夷为夏之策》、《治安战》的提出,其他三个打酱油的都督区的重要性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即便陈到、邓芝、马忠等人高风亮节,但他们总不能阻碍自己部下上进吧?

    而唯一算得上利益受损的汉中都督,奈何前任魏延已被革职为民,新上任的吴懿也是垂垂老矣,主要做事的还是王平,只是后殿军安汉将军的王平可没什么资格去驳斥几位封疆大吏。

    马忠连连点头,连看向诸葛瞻的目光都变得和蔼起来。

    吴懿犹豫的问道:

    “汉中只驻扎2万兵,会不会太少?”

    诸葛瞻答道:

    “秦岭、米仓山等处的氐人并不少,虽然被伪魏迁走不少,但氐人就像野草一样,烧之不尽,春风吹又生。若是能剿灭氐人,从中获得兵员,汉中兵力能到达3W人。”

    “朝廷大军也应以涪城为中心,涪城水利便利,位于汉中、成都之间,如果有事,可迅速救援,并有涪水连通南北,运输辎重。”

    “吴都督,我并非蜀人,不通蜀中地理。若是能挖通汉水至西汉水的水渠,则物资可从成都直达汉中及武都郡。”

    “哪怕是条通行300石小船的人工渠也行啊!”

    吴懿无奈的摇了摇头:

    “武都多地震,即便挖出人工渠,那也会在地震中被摧毁。”

    诸葛瞻点头,继续说道:

    “应当认识到水道是我们延伸出来的手臂,河流流到哪里,我们便在哪里建造军寨。”

    “道路交通更是我们的生命线,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通通让他们造桥铺路好了!”

    “另外则是情报问题。”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却要说粮草未动,间细先行。应当将军中斥候及间细单列成部,按照对魏,对吴,对四方蛮夷划分为不同机构。”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前虽有斥候、间细,却从未有人重视过。但我们想要剿灭小股蛮夷,却是一定要有情报上的优势。”

    姜维面带顾虑的询问:

    “可是吴国是我们的盟友?”

    “不,吴国是我们可疑的盟友!”

    “215年孙权背盟,我们被迫接受湘水之盟;219年,寿亭侯围攻樊城,吕蒙袭取江陵。”

    “谁能保证未来的大魏吴王不会做这种事?”

    众人点头,蒋琬则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

    “诸位还有什么疑问或建议?”

    “都可以提出来,这毕竟只是瞻儿的一家之言。”

    几位封疆大吏小声讨论了许久,他们在询问彼此的看法。最终还是马忠站起说道:

    “我觉得武乡侯所说高屋建瓴,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我们蜀汉相较于东吴而言,有着更大的地利。秦岭横绝南北,除非我们自己弃守谷口,不然曹魏压根不可能攻进来。至于东大门永安城,其位于长江上游,地处高处,中间更是只容两人通过的绝径,那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两千精兵,便可安枕无忧。”

    “唯一的阻碍便在于政治上的改旗易帜,从丞相时期的锐意北伐,到现在的保境安民,这是否会遭到部分士人的反对,以及我们东吴盟友是否要有话说?”

    蒋琬思索片刻,开口说道:

    “清剿蛮夷总是比北伐的风险要低的多,多数士人应是支持我们的,至于孙吴,不必在乎,等他们来使再说吧!”

    “封马忠为征南将军,持节,都南中诸军事。”

    “封邓芝为征西将军,持节,都江州诸军事。”

    “封陈到为征东将军,持节,都永安诸军事。”

    “封吴懿为征北将军,持节,都汉中诸军事。”

    “封姜维为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假节,都武都、阴平诸军事”

    “封张翼为楼船将军、统领长江水军。”

    众将拜倒,齐声开口:

    “谨遵令。”

    蒋琬笑着点了点头:

    “诸位享受一番酒席吧!”

    管家小跑着出去,片刻功夫,两队侍女送上菜肴。

    诸葛瞻坐在蒋琬身边,有些担忧的问道:

    “封赏不需要通过陛下吗?”

    蒋琬一愣:

    “需要吗?”

    “事后上封奏章即可,陛下又不管事。”

    这下换成诸葛瞻愣神了,这位陛下确实没管过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政出葛氏,祭由寡人。

    自他登基这十年以来,朝堂大小事都由丞相府决定。

    刘禅只负责祭祀一事。

    大概是蒋琬当久了留守长史,此前朝廷中枢大小事都由他决定,此时成为实际上的第一人,依旧循旧例。

    但他毕竟不是诸葛亮啊!

    诸葛瞻有些担忧。

    引:

    (一)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二)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四)假节钺(或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三国时期,按级别各朝常设的中朝将军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征(东南西北)将军、镇(东南西北)将军、安(东南西北)将军、平(东南西北)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