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繁体版

第十九章:大朝会

    费祎开口道:

    “自北伐大军南归之后,便应要有大朝会,但处置北伐大军去留,各将官的安置,以及奖赏处罚名单的出炉,都需要时间。”

    “是故按照惯例的十日一次的大朝会拖延了足有一个月。”

    诸葛瞻一拍脑袋,若不是费祎提醒,他都忘了魏延、杨仪相争一事只不过经过了蒋琬、费祎等荆州人的讨论便作出决断,此事压根就没通过刘禅点头呢!

    诸葛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刘禅一朝,最高执政者的官阶一掉再掉。

    从诸葛亮的丞相到蒋琬的大司马再到费祎的大将军,外臣的权力一步步被压缩。

    费祎死后,刘禅玩的更花了。

    姜维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陈袛以侍中守尚书令,后者的权势却在前者之上。

    再之后则是董厥与诸葛瞻共平尚书事,樊建为尚书令,权力进一步分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刘禅算得上是个耐心的猎人,只要活得足够久,就能将权臣熬死,完全不需要用什么激烈的对抗方式,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将权力收拢到自己手中。

    可惜就个人能力及心性而言,他就是个中人之姿。

    他的这点权谋,也就只能在一群忠心于他的忠臣面前耍弄了。

    曹魏大军一到,在生死悬于一线之时,他不负众望的选择了投降。

    “瞻儿!”费祎开口道。

    “我和公琰已经决定好了你的封赏。”

    诸葛瞻的上身微微前倾,好奇的问道:

    “是何官职?”

    原历史中,诸葛瞻十七岁才出仕,一出仕就是个清贵官职,骑都尉。

    骑都尉原掌羽林骑,秩比两千石。

    但蜀汉并无羽林骑,所以是个清贵官职,夏侯渊、曹休等人都曾担任过骑都尉。

    不过此时诸葛瞻才8岁,蒋琬、费祎等人除非是疯了才会让一个8岁孺子担任两千石的高官。

    费祎神秘一笑,不作回答。

    诸葛瞻气的直磨牙,可恶的断章狗,吊我胃口是吧!

    费祎抿了口茶,再度开口道:

    “大朝会之后,蒋公琰会邀请大将军府的属吏,讨论丞相之后的政务军事,你素来机敏,有才思,多琢磨吧!”

    “我听说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便是才思敏捷、善于应对,不知道你和他之间孰优孰劣呢?”

    诸葛瞻有些忧伤。

    明明诸葛恪与自己同辈,但他已经31岁了!此时也称得上青云直上,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

    而自己呢?

    自己才8岁!

    恐怕诸葛恪的大儿子都比自己年纪大了。

    诸葛瞻又与费祎闲聊了会,费祎便伸了伸懒腰就此告辞。

    第二日一早,洗漱,吃早餐,诸葛瞻便令家将驾着马车前往宫城。

    他来的不算早,此刻已有不少大臣在此等候。

    按照常理,诸葛瞻并无资格出现在这,他只有爵位,而无官职,那个六百石的左校令也没资格进入朝堂,有资格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将作大匠。

    不过此次要对北伐大军论功行赏,他才有资格出现在这里。

    等待片刻,便有钟鼓司的宦官擂响钟鼓,三声之后,各级官员徐徐入内。

    刘禅还未到,众官员小声交谈着,诸葛瞻则有些不知所措。

    我该站哪里呢?

    站前面的话,一介孺子,又无品级,会不会被人认为太过狂妄?

    站后面不是不行,但却要被一群大人阻挡住。

    诸葛瞻还在踌躇之中,身后却传来了脚步声,向后看去,蒋琬一脸平静的向他点了点头,随后拉起了他的手向前方走去。

    蒋琬此前便是丞相府留府长史,威望颇重,更不提此刻跟在他身后的一众荆州士人,那番威仪更是无以复加。

    原本落在诸葛瞻身上的目光便不算少,毕竟年岁又小,这几日做的事又大,怎会无人知晓他?

    然而此刻,跟在蒋琬身旁,向第一排走去。众人那讶然、艳羡的目光还是令他飘飘然,连带着诸葛瞻的脚步都有些虚了。

    诸葛瞻自觉不对,自己此刻的表情一定很奇怪。

    是骄傲自满?还是喜怒形于色?

    然而人是无法抗拒荷尔蒙激增的,诸葛瞻莫名想起了董允、费祎的一件事。

    许靖丧子,费祎与董允一同出殡。董和只给了他们一辆鹿车,费祎的面色如常,上了鹿车,董允却面露难色。等到到了丧礼现场,诸葛亮和其他高官勋贵们所乘坐的车都很华丽,董允的神色还未平定,费祎依旧一脸平静。

    等到回来后,董和知晓两人表现后感叹道:我之前不知道你和费祎孰优孰劣,今天我算是知晓了。

    董允算劣吗?

    若是劣的话,刘禅怎会对董允又敬又惧?

    人并非是神,他的情绪由激素控制,有时候便是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就像蒋琬也曾因大醉误事差点被先主给斩了。

    诸葛瞻抬头望向了蒋琬,他依旧是那样神情自若。似乎是发现了诸葛瞻的情绪激动,他一边和身旁的费祎聊天,一边用左手轻拍诸葛瞻的手掌,努力安抚着。

    做了几次深呼吸后,诸葛瞻的心情逐渐平静。抬头望向那张龙椅,此刻依旧空荡荡的。

    无聊的左右环视,站在他身旁的正是董允与樊建。

    话说自己刚刚还在心中说他坏话来着,不会被他听见吧?

    诸葛瞻的脸上刚露出坏笑,便被董允一个栗凿敲在头上,他顿时变得眼泪汪汪,这实在是...太痛了!

    “注意仪态!”董允轻声说道。

    又过了半刻钟上下,刘禅才姗姗来迟。站在他身旁的太监高声宣告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臣有旨要奏!”

    诸葛瞻想回头悄悄看上一眼,却被董允以严厉的眼神阻止了。

    “魏延为征西大将军,不听丞相号令,擅自撤军,差点导致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其更是胆大妄为,烧毁栈道,于褒口公然攻击北伐大军,论罪,当斩!”

    魏延吗?

    诸葛瞻的思绪有些飘忽,对于魏延的处置,他也没想好。

    阻止魏延对抗北伐大军,只是不希望这件灭门惨案发生,政治斗争用不着那么血腥。依照旧例,贬为平民,流放全家,不好吗?

    至于说用魏延,以魏延那傲慢跋扈的性格,他能听自己的?

    怎么也要磨两三年性子再说。

    又有四五位大臣站出,他们各抒起见,有认为当斩的,有认为应该贬为平民的。

    不过并无重量级人物出面,诸葛瞻不禁抬头看了看蒋琬,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澹然的脸色。

    “臣以为,魏延有大过,但无谋反之意,且其在最后关头被武乡侯劝说,自愿率军投降。若杀之,如何向天下交代?不如废徙为民,禁足于征西将军府,以示朝廷威严。”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众大臣出列,赞同那人的话。诸葛瞻悄悄向后看去,认出了那人是谁。

    扬威将军刘敏,蒋琬他表弟。

    难怪一呼百应,看来众人都知晓这是蒋琬的意思。

    真正的大人物都不会亲自下场,毕竟言出必行,若是被反驳,到时候被迫改口,那就尴尬了。

    而选择一个人代替自己发言,也让自己有了回旋的余地。

    刘禅自不会反驳,点头称善,魏延的命运就此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