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风景
繁体版

《首席拍卖师》

    前段时间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强烈推荐《首席拍卖师》,好奇心起,查了豆瓣,搜索了作者青芒,于是迅速入手这套书。

    读完后,感觉有点分裂,好看吗?还不错,喜欢吗?好像有点厌烦。

    作者青芒,上网查了一下,作品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都是这位作者写的,风格和类型多样,如果是同一个作者,那真的令人钦佩,从网文类型看,有穿越,有种田文,还有行业文霸总文,几乎涉猎了女频网文的全部类型了,那么作者首先得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多种行业经验,还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否则很难驾驭各种题材,多种类型的作品,并同时让众多不同偏好的读者都喜欢。

    说完作者,说说作品,说它还不错。

    首先,题材作品都有一定的吸引力,现今社会分工很细,除了大多数服务行业外,其他专业领域都蒙着一层薄纱,让薄纱外的人充满好奇,这些行业小说行业影视作品让众多普通人得以窥见薄纱后神秘的世界,事实上,我也是被“拍卖师”这个职业吸引了,想了解这个高大上的行业内部究竟是一片光鲜还是一地鸡毛,亦或是金碧辉煌下的骇人血污。

    从查的资料看作者是IT行业,好像和拍卖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但,现在的互联网渗入到各个行业,从小说中也看到,艺术品拍卖动辄上亿的资金流动的高端行业也能调低身段,进入互联网平台,所以,作者跨行业写的小说并不是只了解皮毛,从书评看,一些拍卖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对这本书的专业性给予了肯定,说明至少作者对拍卖行也做足了功夫的。也由此,我相信作者的拍卖行业的状态,通过小说了解了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真真长了见识。

    原来拍卖师不仅仅是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还要掌握高超的策划营销手段,以及与人沟通和洞察人心人性的能力,更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包括历史文物鉴别和艺术鉴赏能力,谈到后两种能力既算是拍卖行业的专业门槛,也是在行业内普通拍卖师与顶级拍卖师之间的云泥之别的根本所在。书中的女主俨然是集所有能力于一身的专业拍卖师,更具备非常人能及的胆识和魄力,这就是所谓的主角光环吧。

    这本书估计让一般没有接触过拍卖行业的读者颇有收获,比如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拍卖师要具备及时收集各种收藏者的信息,并甄别和分析信息,之后发现和创造出收藏者的需求,并最终说服收藏者把珍藏的藏品拿出来拍卖,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有时候要讲一个故事,有时候是挖掘人性,或者制造一个矛盾等等,这需要拍卖师具有强大的信息整合分析能力和洞悉人心的能力,恐凭一人的智慧很难达到,或许现实中他(她)背后会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来做支持吧。

    再说确定藏品后需要对藏品进行包装设计,以及实施符合受众价值取向和审美的营销策略,否则一件好的藏品未必能得到能代表它价值的拍卖价格,也未必能有最适合的收藏者。

    最后,拍卖会上,不同拍卖师有不同的风格,但都需要具备果断,敏捷的判断力以及极佳的口才,拍品的价值有时候取决于拍卖师在行业内的口碑,包括信誉和能力。

    所以,拍卖行业大概真的是集人间龙凤的行业,一般人无法企及。

    对书中一个落魄并险些被埋葬的天才画家的故事印象深刻,在追求艺术和生存的过程中,他不断摇摆,甚至几欲为了一口饭而放弃自我,沦为知名画家的替身,其作品价值刚刚被发现又命丧车轮。据传作家和编剧这类创编人员相当一部分被当作枪手,原来画家也是有的,都是资本在作祟,又刷新了我的认知,一声叹息,无奈。

    若从一本小说来评价,算中规中矩。

    首先,人设,作为现实题材,主角固然需要主角光环,但也同时要考虑现实性,其中男主异于常人的全能给人虚幻感,不真实。女主出身一般,一开始给人的错觉是又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之后发现女主能力强大不弱于男主,这也是男主动心的原因,但,女主成长的经历却着墨过少,也许从菜鸟小白到大神的过程更具吸引力。

    其次,作为一部不算长的长篇小说,戏剧冲突很重要,尤其作者是网文作家出身,这种不断做伏笔,一个高潮链接又一个高潮,让人不忍中途放下书的风格是一般作者所不能及,但,所谓张弛有度,过于紧凑且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给人带来的刺激有余而张力不足的感觉,读后有种疲惫感,就像作者在迫不及待的把好东西砸向你,而你力不从心的吞咽下去,有消化不良的反胃感。如果作者更有耐心点,把书中一些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可能人物会更丰满,故事也更耐人寻味。

    还有一点,读的时候非常不舒服,就是作者在对话描写上,书中所有人物的风格几乎一致,说半句,含半句,隐喻过多,显得高深甚或高级,却有弄巧成拙之感,每个角色性格不同,层次不同,智商不同,应有各自的特点,或活泼,或娴静,或凌厉或沉稳,各个伶牙俐齿语含锋芒,怕是简单的人都要死光,活着的也要累死了。

    说了林林总总,这部书算值得一看,为了长长见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