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还钱开始
繁体版

第54章 不是来赚钱,是来用麻袋装钱的

    而且这种人不是少数,是绝大多数。

    这一点都不夸张。

    为了能将这些人转变成真实顾客,陈卫国必须在今天把免费小菜种类确定好,明天就端上桌。

    想要留住客人,味道和价格是最重要的,份量、态度的好坏……等等在其次。

    味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只有经验多了才知道怎么做让别人吃了满意。

    价格陈卫国是不会下降的,再降就没有利润了。

    排除掉这两个,那么他只能从小菜上下手。

    有时候一些客人就是冲着有喜欢吃的小菜才来的,且免费小菜会让一些人感受到占便宜的喜悦感……诸多因素加在一块儿,小菜吸引来的人不会少。

    总而言之,后天才是决定这家店有没有开成功的时刻。

    这让陈卫国没有高兴太早。

    “老板,给我来一个大碗的,不差钱。”

    “我要一个小碗,香菜多放点,辣椒多放点,小葱也多放点,要不……粉也多放点吧。”

    “吃粉不吃酸菜,那有啥劲啊?老板,你家啥时候弄酸菜啊,没有我可就不来了啊。”

    “……”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不足三十平的小店里响起。

    店太小,位置太少,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挨着坐。

    就这,外面依旧排了队。

    一些人为了赶时间,干脆端着碗蹲在门口大快朵颐。

    周围的店铺看见生意这么火红,指指点点着。

    “啧啧,这么多人,不得累死啊?”

    “多亏了他,不然累的就是我们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人都去他那里,别来我这边,落个清闲。”

    “你们说,他生意这么好,一个月能赚几个钱?赚来的钱都是自己的吗?”

    “不知道了,生意好不好跟我没关系,我守着我的工作就好。”

    说这些话的,几乎全是公私合营的店。

    这些店的人员根本就不管自家生意的好坏,他们只关心每天来的人多不多,今天累不累。

    没办法,谁让他们的工资是固定的,不因客人的多少而涨幅。

    正是他们这种无所谓甚至恶劣的态度,无形中驱赶了许多隐形顾客,才让个体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后来,许多人一看自己做生意居然这么赚钱,就自发加入到个体风之中。

    八五年以后个体风盛行,九十年代叫下海。那时候的人喜欢去发达城市打工做生意,恰好发达城市大多是沿海城市,于是就叫下海经商了。

    八十年代开店,九十年代下海经商,只要运气不差,当地政策允许,几乎就没有亏本这个说法。

    这二十年之间竞争太小了,只要能开起来,就能赚钱,跟用麻袋装钱差不多。

    用后来人的话概括就是,他们不是去赚钱的,是用麻袋去装钱的。

    处在风口浪尖,哪怕是一头猪,也能起飞。

    这里并不是没有私营饭店。

    如果说国营饭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话,那么私营店就是心在滴血了。

    好在这里的私营饭店就几家,不存在说你抢了我的生意,更何况他们是饭店,和陈卫国来的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就只有两家粉店。一家是效仿之前的怪噜粉店,另外一家就是小月羊肉粉店了。

    只是说看见别人家生意好,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希望这些人全来自家这里。

    一些人暗自嘀咕难道粉店就这么赚钱?

    之前的怪噜粉店赚钱,效仿那家赚钱,这家羊肉粉也赚钱,不多想是不可能的。

    这些人没准后来会加入个体风中,这里说的是后来,就目前而言,他们是不会加入进来的。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都想看看私营生意能不能做好,政策会不会变,会不会强行变成公私合营,又或者是其他情况。

    敢下场的,终究是少数,恰恰是这些少数人能赚钱。

    他们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陈卫国店里的生意是好得很。

    不到两个小时时间就卖出去了大部分。

    并不是人就这么多,而是忙不过来了,加上店太小坐不了那么多人,一些人不愿意等,只能去其他地方吃。

    倘若这里的地方大一些,陈卫国夫妻能忙得过来的话,估计一个中午就能卖完一百五十份的份量。

    “老板,今天这汤怎么没菌子味了?没加吗?”

    陈卫国无奈笑笑:“不好意思啊,过两天就加上去,这两天太忙,很多都忙忘记了。”

    不是忙忘记,是迫不得已才没加的。

    昨天能加菌子进去,那是李梅和杨芳芳她们送的,今天他没去挖菌子,别人也没送,自然就没有菌子了。

    这已经是今天第七八个问的了,故而陈卫国上心了许多。

    他以为别人吃不出来呢,没想到还是有人能尝出味道的,并且不是一个两个。

    这么多人在意,他肯定得注意一下。

    “哦,我就随便问问,就是感觉味道不太对。”

    “不好意思啊,过两天就加上去。”陈卫国脸上露出歉意之色。

    中午和下午是最忙的时候,其他时候相比较的话要空闲许多。

    这不,不忙了,夫妻俩坐在一块儿商量。

    “小月,我觉得我们得买一些菌子熬汤了,今天好多人都说了这个情况。”陈卫国用笔记录着。

    “嗯呐,我都听你的,卫国。”张小月表现得十分乖巧,用力点头。

    陈卫国听了一会儿,说起了小菜的事:“还有这个免费小菜的问题,我决定加香菜和大蒜,第三个看要萝卜还是酸菜,暂定。

    “萝卜和酸菜都挺好的,就是咱们没那个时间做,之后在看选哪一个,现在先将就这两种小菜,你觉得怎么样?”

    “我都听你的,卫国。”张小月再次点头。

    方案通过。

    “菌子有点麻烦啊,咱们没时间,花钱的话太贵,等下关门了咱们去集市上逛逛,有便宜的就买一些回来。”

    陈卫国自言自语一声。

    随即他再次出声。

    “今天生意还不错,我觉得可以再加一些份量,大概两百人份,以后的话看以后的情况决定,媳妇儿你认为呢?”

    两百人份不意味着就会做出两百碗粉,毕竟一些人要加粉的。

    “我都听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