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还钱开始
繁体版

第33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方有田听了,脸上露出错愕之色,旋即哈哈大笑。

    “怪我,那天走得急,没和你说清楚。”

    陈卫国听了,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自己卖不出去菌子肯定跟这个有关系,便追问道:“没说清楚什么?有田叔。”

    方有田不假思索回答:“水城是缺菌子没错,可这边的人和我们那边的人差不多,都不怎么喜欢吃菌子。”

    陈卫国听了这话,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难道说,他卖不出去菌子,跟这个有关系吗?

    也对,要是不爱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市场。

    像他们那边的人就不怎么喜欢吃菌子。

    至于为什么不爱吃,可能是菌子种类太多,怕吃到有毒的,也有可能是菌子数量太多,不爱。

    这就像刺梨、茼蒿……一样,这些东西在他们那边随处可见,白送别人都懒得要。但是放在城里,有的是人买。

    如果菌子在这边的地位和在他们那里的地位一样,那就说得通了。

    只是这不对啊……

    方有田看他表情就知道他的疑惑:“你是不是想问,既然这边的人不爱吃,我又为什么从家里背来是吧?”

    不等陈卫国说话,他就自顾自回答:“不爱吃不代表没有人吃,总会有人喜欢的,而且我带来,不光是拿去卖,自己也吃。”

    “所以卫国啊,你要是想靠卖这个养活自己,怕是有点难。”

    等待陈卫国思索片刻后,方有田继续语重心长说道。

    “也许你会说,总会有人卖的,你总会遇见想买的,如果你有这个想法,我只能说大错特错。”

    “大饭店有专门的后勤采购,小饭店呢,又要不了这么多。没有菌子,完全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替补。”

    “你要明白,一家饭店想做长久,不可能只单单依靠一样菜品,没有菌子可以换别的。档次和价格,永远是饭店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口味好不好吃,菜品丰不丰富,反倒成了其次。”

    “我这么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老乡他才说这么多的,不然他干嘛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给别人听了,说不定会误以为他不想让别人赚大钱呢。

    “我明白。”陈卫国了然地点点头。

    确实,和方有田说得一样。

    没有菌子,换其他的不是不可以。

    现如今的饭店,几乎全是公私合营。

    服务人员工资固定,就意味着他们不会为了饭店生意好与坏而做出改变。相反,他们巴不得一整天不来客人,落个清闲,工资照拿不误。

    上层人员乃至股东,则是摆烂。公私合营,使得饭店净利润不全是自己的,菌子卖得再好,他们能分到的钱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度跨越,如此就没有必要费心费力的去收购菌子。

    见陈卫国明白自己的意思,方有田宽慰一笑,给他指了明路。

    “卫国,你叫我一声叔是看得起我,我活了大半辈子,别的可能看不透,在养活自己这方面,我自问是颇有心得的。”

    陈卫国哪能不明白他是要和自己说一些知心话了,当即摆出认真的态度。

    “愿闻其详。”

    方有田没有拖拉,开口就步入主题:“你想在城里养活自己,就必须得有一门手艺。咱们不是那些知识分子,可以靠脑袋赚钱,有一门手艺才是关键的。”

    “比如说,你看这街上有这么多自行车,这些自行车肯定会坏吧?你要是会修车,开一家修车店生意铁定好。”

    “再比如说,你要是会炒菜,做个大厨,同样能养活自己。俗话说饿死谁也不可能饿死厨子,做这个绝对发福。”

    “总而言之,有一门手艺,才是决定你能不能留在水城的关键。”

    这些话的确是肺腑之言,陈卫国听了,感激道:“谢谢有田叔,你说的这些我回去会考虑一下的,争取学一门手艺。”

    既然菌子卖不出去,那就像方有田说的,学一门手艺吧。

    做什么他都考虑好了,就开一家粉店。卖猪肉还是羊肉,有待商榷。

    要让他去干苦力,进工地,他打心里排斥。

    前世他二十几岁就干工地了,后来陆续换了几份工作,收废品、进厂……然后兜兜转转又回到工地。

    干了一辈子工地,现在还干工地,他会疲倦的。

    “听进去了就好。”陈卫国能听进去,方有田很高兴,不枉他说了这么多。

    “来,跟我进来。”

    说着,他拥簇着陈卫国进了一家饭店。

    当事人看见,连忙婉拒:“我吃过饭了,有田叔。”

    虽说他还没吃饭,可让别人请的话,他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你吃过了啊?”方有田的意思不是这个,不过陈卫国这么说,他只得顺着话题说下去。

    “吃了,这大中午的,我吃了饭才出来的。”

    “那没事,进去说。”

    陈卫国推脱不得,只好走进去。

    进去后,不知怎么的,饭店里面的人没有过来招呼。

    方有田带着陈卫国坐下,笑呵呵说道:“咱们也算有缘,你这些菌子卖不出去的话,干脆我收了吧。”

    听到这儿,陈卫国面露惊喜之色。

    方有田能买了他这些菌子,那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了。

    随之,他想到了什么似的,问道:“这家饭店不会是你开的吧?有田叔。”

    卧槽!

    这其貌不扬的背箩大叔,居然开了一家饭店?

    方有田谦虚地摆了摆手:“不算我开的,入股了而已。”

    “都一样的嘛。”陈卫国适时表现出自己的惊叹。

    入股和自己开的,差不多意思。

    方有田眼中出现自得之色,没在这件事上纠缠,询问起蘑菇:“你这些菌子卖不出去的话,我买了算了,免得你继续跑来跑去的,我刚说的事,你往心里记了去。”

    陈卫国明白他的意思。

    买这次蘑菇,是看在先前自己帮忙,以及是老乡的份上。让他记下学手艺的话,是让他别去采蘑菇了,采了也别来这里,这里吃不下。

    不得不说,说话是一门艺术。

    陈卫国并没有生气,别人能帮这次忙,并且与他说了这么多,人已经很好了,他不会不懂知足。

    他没想到,之前的举手之劳,会在现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不至于无功而返。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蝴蝶效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