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繁体版

第549章 扶持谁当高丽权臣?

    金再民也知道宋人的规矩现在比较多,马上道:“回燕王殿下,今天这桌菜,连油水,一共三贯七十八文。”

    众人都在悄悄打量赵禥。

    在众文武眼里,一般到了赵禥这身份地位,哪里会有钱的概念。

    不料赵禥脸色微变:“这么贵?”

    现场诸人再次面面相觑。

    这桌酒菜贵吗?

    和普通百姓比起来,当然贵了,大宋普通军士现在一个月也拿不到这么多钱。

    但和在座的诸文武身家比起来,当然不算贵。

    可赵禥居然觉得贵,这证明赵禥有钱的概念,可能不是不学无术的皇家子弟。

    有人可能觉得赵禥有什么想法,或者在示意什么。

    不料赵禥看了下桌上,沉声道:“今天在座一共十二人,当均分平摊,父皇说这叫——AA制。”

    说吧,从怀中摸出一枚银币,往桌上一放:“小王先付了,还请掌柜的找下零钱。”

    众文武恍然大悟,纷纷齐赞燕王清廉。

    金再民脸色不变,心中骇然。

    他父亲经常和宋人做生意,早期想贿赂宋军武官们都没人敢收,还以为皇帝对下面管的严,没想到皇帝的儿子也是如此。

    金再民很快让人结了帐,然后回到自己屋中。

    他的屋中还有一个高丽人,这人正是高丽最大的权臣,崔怡的儿子崔沆。

    当年赵与芮就是通过金庆孙家族,联系到崔怡,在崔怡手上买下的济州岛。

    崔沆是崔怡的私生子,崔怡想传位于外孙金敉(女婿金若先的儿子),所以让儿子崔沆到山上做和尚。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几年后,金敉和崔沆为争位起冲突,因为金敉伯父金庆孙的告发,崔怡又决定废了金敉,最终把传位给儿子崔沆。

    所以金家金庆孙这系和崔沆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这几年崔怡年纪越来越大,崔沆也着急的不得了,他亲爹要把位子传于外孙,不给他这个儿子,你说他不急吗?

    听到大宋燕王外判,就想来拉拉关系,指望将来大宋皇室在这方面给崔怡压力,可以传位给自己。

    要知道现在崔怡在高丽权倾朝野,虽不是大王,等同于大王,只要崔怡愿意,他随时可以废了高丽大王,自任大王的。

    “怎么样,这个燕王怎么样?”崔沆这次带了大量的财宝过来,准备贿赂和交好燕王的。

    “不好办。”金再民沉声道:“刚刚他们十二人一桌,吃了三贯多,燕王居然说什么哎哎制,十二人每人都均出一份。”

    “啥,大宋的皇子们也是这样?”崔沆感觉不可思议。

    大宋的军官们不敢收好处,是怕同僚告发,因为赵与芮定了法律法规,谁先告发,谁就立功,还能分掉受赂者的一半家前。

    现在连燕王都这样,显然是怕在外面被留下什么把柄。

    崔沆有点不信,左右来回走着,道:“天下哪有不吃鱼的猫,赵禥肯定是做给别人看的。”

    “不管如何,这都有点可怕。”金再民却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大宋上下都是这样,再保持几十年,国力会变的越来越强,一旦想对咱们不利,那可不得了。”这种国家,简直是无敌的。

    金再民虽然是一介商人,但居然看的比崔沆远多了,在他看来,赵宋如果一直保持这样,国力只会越来越强,到最后,一旦想对高丽下手,高丽根本不能挡。

    但崔沆根本没想这些,他想的还是要交好燕王,成为自己的助力,为将来夺权准备。

    “你能安排我见燕王一下吗?”

    金再民道:“我不能保证,我尽量试试。”

    当下金再民想了想,亲自来到房间门外等着,因为他知道,酒水多了,总要嘘嘘吧。

    他来到门外时,一眼就看到门外和楼上楼下,各有一队宋军。

    宋军不多,楼上四个,楼下四个,共八个。

    尽管赵禥想低调,但小命还是比较重要,所以都带着护卫,当然,为了不打扰酒店里的客人,护卫们还是比较低调的,更多的护卫都在酒店外面。

    金再民在不远处看了眼护卫们,眼珠转转,又来到另一边,叫来一个店小儿,低头和他说了几句,店小儿点点头。

    店小儿也来到门口侯着,门口的护卫们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

    果不其然,不一会,房门开了,谢飞带着赵禥出来。

    看到店小儿在门口,谢飞立刻问:“哪边可以解手?”

    赵禥酒多了,要嘘嘘。

    “客官这边请。”店小儿把人带东边带。

    本来西边也可以,但店小儿得金再民授意,故意往东边带。

    谢飞回头看了眼护卫,立刻四个护卫跟了上来。

    其实海三威这边被宋军控制了十几年,移民人口中宋人也是最多,附近又没敌人,赵禥的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带着护卫。

    赵禥的酒好像有点多了,走路有点漂,谢飞不时上前扶他一把,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一眼就看到金再民蹲在门口。

    “燕王。”金再民大喜,赶紧起身。

    这古代解手的地方都在外面,外面挺冷的,金再民蹲地上时都抱着双臂在怀,起身后还不停的呵气在手上。

    原本好像眼神不清,有点醉的赵禥,看到金再民在这等着他,刷,眼睛也一下子明亮了。

    “金掌柜也解手啊。”赵禥笑道。

    金再民:“是啊是啊。”说罢看了眼谢飞和几个护卫。

    赵禥呵呵一笑,伸手招呼:“来来来,和小王一起。”

    金再民立刻打开门,两人同时走了进去。

    四个护卫中有人想往前看看里面,谢飞伸手拦住:“没事,这边很安全。”

    护卫们相互看了眼,只好退下。

    吱,随着厕所的门关上,众人只好在外面等着。

    赵禥进去和金再民并排着着,对着前面小便,此时的赵禥眼中根本没有醉意,才十七岁的赵禥,看起来比金再民还老道。

    “金掌柜有什么事?”赵禥小声的问。

    “高丽晋阳公、中书令、枢密院使,吏、兵部尚书、大将军崔怡的公子崔沆想求见燕王。”

    崔怡这回头衔非常多,除了没封王,该有的都有了,一人兼两个尚书,还是大将军,可谓高丽史上最强的权臣之一。

    而且这家伙现在日子比历史上好多了,历史上前些年蒙古数次征高丽,国内还有造反的,可谓内忧外患,但现在蒙古被宋军按着摩擦,根本顾不到他们,除了和日本有些冲突外,国内还相当太平。

    赵禥听到这么一大堆头衔也笑了,想到父皇赵与芮说的话,他果断的点头:“可以。”

    “明早八点,本王在府上等他。”顿了顿后,赵禥道:“让他从前门,光明正大的进来。”

    “八点?”金再民听的一愣。

    “辰时四刻。”赵禥只好道,心想这些乡下地方,还不知道我大宋有钟了。

    金再民等到肯定答覆立刻就回去告诉崔沆。

    崔沆当下皱眉,他是打算送大量财宝和高丽美女给赵禥的,这光明正大从前门进去,怕是不好?

    “我观燕王,年纪虽小,心智不凡,你第一次见面,可去探探口风,未必要先出手。”金再民好声劝他。

    你别上去就送美女和珠宝,探探再说。

    接着又道:“赵禥不是皇长子,汉王才是,不过他是谢皇后的儿子,所以大宋国内,对他俩将来谁是太子都不好说,赵禥现在必然行事小心,不愿意被人抓住把柄,损害他的名声。”

    崔沆闻言点头:“你常在宋国,当听你的。”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信息没有金再民来的准确,所以决定听金再民的。

    第二天一大早,崔沆带了一个侍女,让侍女捧了个盒子,驾着马车来到燕王临时住的地方。

    到了门口发现门口连护卫也没有,他下了马车,带着侍女,轻轻敲了敲门。

    不一会,里面吱的一声,大门打开,露出侍卫的脸,侍卫上下打量了一他一下:“崔掌柜?”

    “正是正是。”崔沆笑道。

    “进来吧,燕王在等你。”侍卫开门,态度相当好。

    崔沆进去后才发现,门内的两侧走廊上,有好几个侍卫,燕王的侍卫没有安排在门外,而是在院内,而且走廊上还悬挂起草席,显然为了避晚上的风寒。

    “燕王真是爱兵如子。”崔沆一边说一边观看侍卫表情。

    侍卫嘿嘿一笑,也没多说什么:“里边请。”在前面带路。

    等崔沆到了一间屋前时,正要带着侍女进去,不料被侍卫伸手一拦:“不好意思,请崔掌柜先进吧。”

    崔沆苦笑,伸手把侍女手中的盒子拿了过来,这才进屋。

    那侍卫转头也打量了一下侍女,表情有些意外。

    崔沆带过来的高丽女子,长的非常漂亮,连侍卫都看了几眼,但没办法,赵禥还是把她挡在门外。

    “高丽崔沆,拜见燕王殿下。”崔沆进去就跪,态度相当客气。

    “崔掌柜太客气,快请,快请。”赵禥快步上前,等崔沆跪下之后,才上去扶起他。

    这会崔沆在国内的身份还是个和尚,所以赵禥也只能叫他掌柜,等明年崔怡才决定把他当接班人,就会招回高丽朝内,先封了左右卫上护军、户部尚书等职,就有了官身。

    “没想到燕王殿下如此年少俊朗,崔沆能结识燕王,真仍三生有幸--”崔沆一边说着话,一边随意的把盒子放到桌上。

    “令尊身体可好。”没想到赵禥开口就问崔怡。

    崔怡这会身份当然不怎么好,毕竟年纪也大了。

    崔沆愣了下,道:“崔沆也好久没见父亲了,甚为想念。”

    “本王来时,父皇就和本王交代过。”

    “当年买下济州岛,晋阳公是出了大力,帮了忙的,上次经过高丽,本打算去拜望晋阳公,奈何怕海面冷冻,先到了海三威,等来年开春,本王可能要去趟高丽,拜见晋阳公,谢谢他当年之助。”

    “到时你若有空,可和本王一起。”

    崔沆闻言狂喜啊,连忙道:“有空有空,崔沆随时有空,多谢燕王殿下。”

    赵禥前面说的话当然是客气话,因为高丽这十几年年年都和大宋通使来往,每次赵与芮都会招见高丽使者,表示谢谢崔怡当年帮忙。

    这话说了十几年了,崔怡每次得到使者回报都挺爽的。

    或许蒙古人会认为赵与芮阴毒下流,不讲武德,但在崔怡那边,赵与芮人品相当好,是知恩图报的人。

    赵与芮说了十几年,都说的崔怡不好意思,现在每次高丽使进临安,都得带大量礼物上贡,才能表明崔怡的心意。

    所以崔沆知道,前面赵禥的话都不重要,那是场面话,后面拜会崔怡,并带上他崔沆才是关键,这代表赵禥愿意支持他。

    崔沆是什么人,赵与芮当然了解。

    为了攻伐日本和高丽,赵与芮在过去十年里,不停的往这两地派细作,收买其国内官员,了解其国内情况。

    崔沆长期被当和尚,没人管教,脾性和混混似的。

    历史上崔怡为了改变儿子的流氓习气,专门让待制任翊授书,侍郎权韪教授礼仪,这才把崔沆的一些不良习气改过来。

    扶持这种人当权臣,对赵与芮来说是件好事。

    从情报司得到的消息来看,崔怡年纪大了,目前有意传位给外孙金敉,但崔沆也不是没有机会。

    赵与芮也想不明白,有儿子不传,要传给外孙?崔怡怎么想的。

    金敉书读的比崔沆多,品性比崔沆好,赵与芮肯定要支持崔沆。

    这是父皇交待的大事,赵禥相当重视,也一心想把这事办的漂漂亮亮。

    所以当天赵禥和崔沆很聊的来,临走时,赵禥让崔沆把盒子带走。

    赵禥说自己身为大宋皇子,什么也不缺,而且不好落人口实,你的心意我领了,将来如果你能继承崔怡的位置,咱们再好好合作,一起做生意,也算你报答我了。

    赵禥说的这么明显,崔沆也挺高兴,兴冲冲的又捧着盒子离开。

    打发走崔沆没多久,赵禥当天就出府上街。

    谢飞驾着马车,随军一都护卫,带着他到海三威城看了看。

    海三威三面环海,但是从来不会冰冻,这点比库叶岛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