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岑经
繁体版

第八章: 修行这件事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族先贤遗句金言,今赠与你二人,毋忘初心”素山散人停顿了许久,似是回忆起自己初入门时的情形,也是如岑六郎和方脑壳般青涩娇憨。

    二子拱手受教

    素山散人轻挥拂尘,将心底的唏嘘感慨拂净

    灵墟山三仙观前,有陡峭石阶千丈,若玉带随山势绕峰依谷,石阶两旁亭松立柏,偶有险山峻石阻隔,石阶也从中劈开作一线天状。三人人影随石阶迢迢而上

    一边走着素山散人一边对二子说起三仙观的功课作息与诸多琐事

    岑六郎迈步登阶,轻声问道“师尊,何为修行?”

    方脑壳也好奇的趋身聆听

    素山道人沉思片刻,对二子娓娓道来

    “何为修行?好问题。这一饮一啄是修行,吃喝拉撒也是修行

    怎么和你们讲呢,就从具体的修行境界说起吧

    修行的第一个境界是问道境,要问道求真,是为了心念通达神识无伪,蠃鳞毛羽昆生而有灵,但只有人族,生而有灵慧。灵慧善伪,天地神鬼皆可欺,唯有人本心不可欺。

    问道求真无非求一个‘真我’,这个问道求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并不是说通过柴扉问道就境界大成、道心通达了。

    这是一个贯穿人族一生的‘叩问’——何为真我?

    这灵慧天地造物对人族的馈赠,也是对人族的桎梏诅咒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生在世,悠悠百载,多少人‘我不知我’浑噩一生呢?又有几个旁人能为我‘知己’呢?

    即使是很多得道修士,机关算尽、忙碌一生,最终也没能全性祛伪

    但很多乡野贤士,一声未曾修真,也能一朝顿悟全性祛伪,曾有贤士遗言‘今日方知我是我’,其中真意令人心往

    第二个境界是道体境,要多读书,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呼吸自然,与天地共鸣,吐纳天地灵气,将天地灵气化作我之真气,拓宽丹田气海容纳真气,渐通经脉窍穴,身强体健,发掘肉身潜力,然后神通自得

    这也是你们入山后要做的事

    第三境界是练心境,要趟入红尘,明事理知进退,洞悉人心,知旁人苦衷、晓人性贪嗔痴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历经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方可明心近道。

    知大道不可乎骤得,如此这般才入道筑基

    第四境界是道基境,要继续吸纳天地灵气于己身。体内真气演化天地,要打通身体诸多窍穴,脏腑化作山川、血管化作江河,又有气海神台,最终经脉化为体内真气龙脉,穿窍引穴,在脏腑山河中奔腾流转,于是金丹生、体内日月流转。

    当体内朝日初升、有紫气东来之时,则达到了道基境最后一个境界,自此金丹大成

    体内虽日月流转,但终究是对天地大道的拙劣模仿而已。

    所以第五个境界是道果境,就是要天演地藏,化死为生,锤炼道行,道韵生而紫霞现则小有道果

    修士偷灵窃气,于体内演化天地

    此时第六个境界要回看问道之初,看问道之初心是否有愧,求真之本我是否祛伪。看世间红尘可有挂念牵绊,可有许诺未做,可有假债未偿

    道心有愧者,身死道消

    真我犹伪者,道果无存

    阅尽千帆皆不是,蓦然回首,那问道求真的入道初心,早已随着世事消磨阑珊,春华不再,万事蹉跎

    唯有道心通达者,神婴自成。

    凝结神婴的道果境修士才是被天地认可的大能,也就是后天所修成的人间神明

    这是第七个境界

    至于最后的逍遥游境界,他们身溶于此方天地,又跳脱宇宙之外,也有好事者曾言他们居于‘无何有之乡’,也有人称作‘无何忧之乡’,只是玄奥不可考据”

    素山散人停顿至此,犹在沉吟,似是对‘修行’的解释感觉还未完全说透,又抓不到那丝道韵

    这时岑六郎疑惑出声“宇宙”?

    素山道人也没纠结,侧脸解惑道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次方天地,又不止于此方天地。

    何解?这灵墟山三仙观的登山石阶在此经风历雨已逾千载,你二子今日所登之石阶,与百年后所登石阶是否还是同一条呢?

    故此逍遥游者,溶于此方天地,又跳脱宇宙之外”

    素山道人似有所悟

    “闻道有先后,多谢贤达师尊传道受业解惑”岑六郎拱手受教

    方脑壳也连忙拱手,心想‘太对了哥,这就是我要说的’。

    素山道人脚步轻快,双眉飘逸

    一边登山,岑六郎则一边在心中归纳了一下,似有所悟

    ‘修行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先是问道求真、纳气炼体,红尘练心,此为三大初境

    然后筑道基、凝结金丹,丹生紫气时才算金丹大成

    次后修道果、锤炼道行,道生紫霞时才算道行精深

    再后断道心,道心通达,神识凝婴时才算道心无愧

    可修为容易增加,道心却很难通达无缺,无数高道大能都在此境界蹉跎

    最后成道神,后天神灵,不知如何才可大成

    在此之上还有逍遥游,从心无距,可逍遥天地间

    简称三大初境、四大道境和逍遥游’。

    松涛阵阵柏风徐徐,岑六郎与方脑壳两子也不觉的累,只一边听着,一边低头爬山。

    转眼来到两块陡立巨石形成的一线天状前,两石对峙,石体连山,唯中间有一阙处,石阶落于其中,二子在这隐天蔽日的岩嶂前,顿觉人力之藐小。

    素山散人停住脚步,继续对二子说道

    “你二人入柴扉问道,大道自得,但柴扉中问得的道,仅是个方向,如大河遥望少海,你们在柴扉里看见了什么只有自己知晓。

    所见皆为未来,未来诸事,乾坤未定。

    未来何来?尚未可知。

    今之所见,皆发自今之本心,今之本心二君日后毋忘之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河东奔十万里,遇艰险百万,万年来大河也曾改道数次,始终没有改变的,也只是于昆仑之巅遥望少海之初心。

    或许未来二君扶摇入青云、或许冥灵下九幽,无论如何勿忘护我人族,这是为师之祈愿”

    说罢,素山散人揽拂尘于怀中

    拱手作揖对着岑六郎和方脑壳行了一礼

    二子退后一步,躬身回礼。

    素山散人不再言语,带着二人继续前行

    通过两块陡立巨石形成的狭长一线天,眼前豁然开朗。

    岑六郎抬眼望去,前方石阶通往一座高大平缓的山峰台地,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有零星亭阁隐与其中

    无矫揉造作之修饰,亦无甚赫赫堂皇之威势

    或有山亭立于山脊漏一角飞檐、或有楼阁藏于峰谷漏半边台柱

    松涛鸟鸣,紫霞轻雾,大道万千,道法自然,好一派仙家气象

    ................

    日落月升

    岑六郎盘坐在一依山而建的楼阁之中,望着半轮明月怔怔出神,不知今日明月可曾照古人,不知此方明月可曾照故人。或许自己达到了那逍遥游的境界,才能回到瀚岑界,才能回到岑护士、陈厨子的快乐老家吧

    岑六郎清新杂念,对柴扉前调息时遭遇的凶险,心中略作复盘。

    现在在这松涛明月间回想起,仍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