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骨书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寻觅

    城中的抓捕并不紧迫,一如寻常般,更像是敷衍了事。

    城西的院子,大门紧锁。

    阳正在城中逛了许久,也没见到乞儿们的踪迹,直到在私赌档找到了黄博头。

    再次相见,黄博头显得很不自在,只是神色却恭敬,亦是知无不言。

    阳正也是得知了乞儿的下落。

    “当日南宫大人与您在酒庄救下了不少乞儿,您二人身上有伤,我等兄弟也需尽早撤离。

    那些乞儿年龄太小,脚程不快,故而撤离时,并未一同带走。

    我在现场留下了几个兄弟,据我所知,我等撤离不久后,张焦便带着人赶到,将乞儿们驱逐了。

    县爷明日便要启程离开,新县爷大概明后两天便到。这几日,城中并无乞儿,大都被赶出城了。

    您若要寻,我让几个兄弟带您出城,他们脚程不快,应该就在城外几个较近的村子里。”

    “出城容易吗?”

    黄博头笑了一声,招呼来了几个兄弟。

    “现在这时候,出城容易的很。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即别得罪老县爷,也别得罪新县爷,每日在县衙点个卯,巡个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您放心,您要是想出城,这事便交给我们了。我让兄弟们准备一下,等着酉时,便能出城。”

    黄博头招呼着手底下兄弟出去准备,紧接着备好了餐食,招待着阳正。

    浊酒一壶,几碟小菜。

    闲谈间,阳正想起了秦虎,当日黄博头带人去酒庄纵火,人手颇多,只怕不仅是一个私赌档的人手。

    见着阳正提起秦虎,黄博头眉眼微垂,先是举起酒杯,浅酌一口,似乎斟酌了一下说辞,略微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阁下应当知晓,此城为秀城,秀城在大燕境内,有一十八座,九在北,九在南。

    太祖皇帝设立秀城,是顾虑于当时太子性情软弱,心思不定,易被动摇,担心外戚势大,干预国政。

    于是设立秀城,南城与北城的秀城选女,三十年一轮换,不可更移。

    民间称此为三十年凤起,三十年凤落。

    此制几经变动,十八座秀城,现今每五年,或七年,或十年,便要选女,以作为宫婢。

    各城皆养女为贵,故而乞儿众多。”

    “其余秀城,我亦所知甚少。

    唯有此城,弃子之风,与秦虎颇有几分关系。

    秦虎本也是城中乞儿,幼年被拐卖,反倒成了富贵人家,为权贵驱使。

    回到秀城后,秦虎寻到父母,奉养了几年,其父母死后,也是大兴操办,邻里亲友都受了恩惠,得了不少银钱。

    此后,秦虎便做起了人口买卖的生意,暗中教兄弟们在市井间说些话术,便是说家中贫苦,不如卖了儿女,得些银钱,也好补贴家用。

    子女若是得遇贵人,亦有富贵,不必躬耕于田垄。”

    阳正隐约察觉黄博头意有所指,便询问起来。

    “听黄博头的话,此中另有隐情?”

    “阁下即是游方的冠公,可曾听说过一种习俗,名叫奉龙王。”

    阳正沉默不语,良久,长叹一声,百感交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南方多河山,山高路险,河流湍急,往往同地不同俗,民风彪悍,相互争斗。

    因河流泛滥,多毁田庄,故而有奉龙王的习俗。

    即由祭师与龙王沟通,约定时日,而后在村中抽签条,选出未满十五岁的童男子与童女子。

    在约定好的时日,为童男童女装扮,以竹轿抬起,运至龙王庙中,经由放血。

    而后再运至河边,在岸边游荡几个来回,呼唤龙王,祭公看好时辰,便将童男及童女尸身放置在竹筏上,而后放入江中。

    故而南方多地,虽富贵,少子女。

    秦虎手下的商队以孩童为货物,以交换南方珍奇,免去了不少花费。

    且有部分孩童,便送进宫中净身,或作为脔童贩卖于权贵之家。

    除此之外,亦有不少权贵之家,无子女继承香火,家中旁支不愿给予,便买子女,延续香火。

    有些太监,有钱有权,却无子女奉养,有时便在宫外养女妾,或脔童,或义子义女,也是一门生意。

    秦虎以此为凭,逐渐笼络了众多权贵,权为商开路,商为权方便,由此身家愈贵。”

    黄博头有些欲言又止,最后只是一句话。

    “没人能再见到秦虎了。”

    权势富贵,一朝命陨,也不过为他人所得。

    阳正知道,这其中只怕不只是黄博头所说的那般容易,有权财者,多惜命。

    如今身死,必定也是诸多谋划博弈,说不定南宫晏便是为秦虎而来,数年落子,一日生杀罢了。

    其中究竟,与阳正无关,阳正亦无心烦恼。

    酉时,天色昏沉,忽起了风,吹的人衣袍猎猎。

    阳正坐上马车,一路向北,自城北出城,果然畅通无阻。

    等到马车停下,阳正走出马车,景象却有些熟悉,正是当日与酒公理喜丧时所来的村落。

    “大人,到了。”

    二人恭敬一礼,倒是让阳正有些不太习惯,不知如何回应。

    阳正敲开几家门户,问起乞儿的事情。

    “你问乞儿啊,哦,我知的。

    我家有两个小娃子,养不起,便宜嘞,您要的话,我这就去叫回来,现在在地头嘞。”

    老妇和善的笑着,热情的像是小天山城的邻里街坊一般。

    “……不了。”

    阳正却笑不出来,生硬的从嘴里吐出这两个字,踉跄几步着离开,紧接着迈开脚步,如被猛兽追赶着,奔逃出了村子。

    天色昏沉,村子里似乎更加昏沉,这让阳正有些喘不过气来,这股子沉闷说不清来由。

    “烦劳两位兄弟,替我询问一下,乞儿们的下落。”

    阳正的声音不如往日清亮,仿佛有气哽在喉下,不得不清了清嗓子,再说了一遍。

    眼见着二人离开,阳正深吐出一口气,缓缓将心中升起的众多杂念摒除,而后闭目静心。

    直到耳听到二人的脚步声接近,才睁开眼睛。

    “大人,找到了。”